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金融科技公司的穩定器

2021-01-08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強化助貸行業馬太效應,助推輕資本模式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葉映荷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金融業的融合不斷深入,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快速發展,各類商業銀行都在嘗試以不同模式不同程度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

另一方面,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整治之風,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紛紛退出P2P網絡借貸業務,許多大型企業選擇轉型金融科技,發力「助貸」,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提供服務。

7月17日,由銀保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正式施行,對貸款合作管理制定了多項規定,為進一步規範「助貸」業務指明了方向。

那麼,《辦法》對「助貸」行業有何影響?「助貸」業務又會走向何方?

「助貸」行業管理精細化

根據《辦法》,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的合作機構,是指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中,與商業銀行在營銷獲客、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支付結算、風險分擔、信息科技、逾期清收等方面開展合作的各類機構,包括但不限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電子商務公司、非銀行支付機構、信息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機構。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轉型而成的金融科技公司就屬於其中。

5月9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稱《管理辦法》),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答記者問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部分銀行對合作機構管理較為粗放,如沒有建立全行統一的管理制度、合作機構資質存在缺陷、對合作機構的持續性管理不足等,引發銀行聲譽風險。為引導商業銀行審慎開展與合作機構的合作,防止合作機構風險向銀行傳染,《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對合作機構從準入到退出建立全流程、系統性的管理機制,提升其精細化管理能力。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撰文指出,對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辦法》是「穩定器」,將促進並規範網際網路貸款相關合作。《辦法》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助貸」「聯合貸款」,但對與商業銀行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方面開展合作持較為開放的態度。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電子商務公司、支付機構、信息科技公司等非金融機構,均被列為合作機構範圍;除授信審批、合同籤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外,其他環節均可委託或部分委託合作機構開展。保險公司和有擔保資質的機構,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向借款人收取合理費用。

「金融科技公司等合作機構應藉助政策東風,規範合作行為,發揮在客戶引流、資金支持、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優勢,彌補商業銀行等機構在客戶需求、資金來源和風控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構建良性互動的『商業銀行+助貸機構+增信機構』合作模式。」董希淼稱。

樂信CEO肖文杰表示,整體來看,《辦法》展示出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業務態度的積極轉變,最受外界關注的一點在於,新政為助貸業務合規了指明方向,行業有望迎來良性快速發展。新規對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範圍,作出概括性定義,將與商業銀行在營銷獲客、聯合貸款、風險分擔、信息科技、逾期催收等方面開展合作的各類機構均納入合作機構範疇。

他說:「換句話說,以往一直被誤解為P2P的助貸機構正式獲得監管『正名』。」

一位「助貸」行業的業內人士稱,正式發布的新規和之前的徵求意見稿,基本上差別不大。對於助貸今後的機構合作模式,貸款產品模式及額度,產品信息披露要求,大數據隱私保護,各參與方風控要求等等方面算是最終落地,未來在助貸業務中,各方的權責角色界限要求,都進一步明確,是有利於助貸業務更健康的進一步發展的。

名單制管理是否有馬太效應?

從具體內容看,《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全行統一的合作機構準入機制,實行合作機構的名單制管理,並對合作機構進行準入前評估。同時,在合作期間對合作機構應當至少每年全面評估一次,發現合作機構無法繼續滿足準入條件的,應當及時終止合作關係。

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陳嘉偉撰文表示,以助貸行業為例,對助貸合作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的影響在於可能導致助貸行業的集中化、頭部化趨勢進一步增強,擠壓中小助貸平臺的生存空間。對商業銀行等資金方而言,對合作機構進行準入前評估及名單制管理,很多時候就意味著和大平臺、資本實力雄厚的平臺合作。但商業銀行在選擇合作機構時也應當適度分散,避免對單一合作機構過於依賴。

「業內預計,助貸行業在規範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也會更加顯著。」肖文杰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上述業內人士則認為,有這個形式的要求,會一定程度提高合作機構準入門檻,在後續業務不斷拓展的過程中,給頭部機構增加背書,很多小的機構,因為準入門檻的限制,會增加合作成本。但是另一方面,銀行對於助貸業務的布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後續隨著資產和渠道在細分上的變化調整,銀行修改自己的合作機構白名單也不是沒有可能,特別是小銀行,他的靈活性和業務上的渴求度是不一樣的。

在息費收取上,正式稿保留了保險公司和有擔保資質的機構可以向借款人收費的除外規定。肖文杰指出,這是首次突破了監管部門長期以來要求「合作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費」的限制為保險公司和擔保機構參與助貸業務掃清了障礙,也有助於持相關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團加強旗下業務板塊聯動。

另外,在擔保增信方面,助貸行業也將迎來更嚴格的審查。

正式稿相較於徵求意見稿,增加了「商業銀行不得因引入擔保增信放鬆對貸款質量管控」的表述。「這實質是強調商業銀行應當具備對網際網路貸款的自主風控能力。」劉新宇、陳嘉偉稱。

劉新宇、陳嘉偉認為,行業實踐中,在監管提出「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的要求後,合作機構多傾向於通過收購/新設持牌的融資擔保公司的方式,以融資擔保公司向商業銀行提供擔保,具體模式上可能還會輔之以「保證金」「反擔保」等安排。但實踐中不少融資擔保公司實際上僅僅是「空殼公司」,只是具備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資質,而不具備實質承擔擔保責任的能力。對於這類型的融資擔保公司,需要商業銀行在合作時加強對其增信能力的審查。

據了解,在互金公司紛紛轉型,與銀行、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助貸業務時,金融機構為了控制風險,一般要求互金公司提供擔保。因此,融資擔保牌照是互金機構開展助貸業務的一塊必備牌照。

當前,多家美股上市的互金平臺都已拿到融資擔保的牌照,如嘉銀金科、信也科技、樂信、小贏科技、趣店集團、360金融等。

輕資本模式更符合《辦法》要求

一位助貸行業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從多家企業的風控和金融合作業務負責人處了解到,《辦法》助推了輕資本模式的推行,因為其更符合《辦法》裡對金融科技平臺和銀行等資金方助貸模式的發展方向的要求。

什麼是「輕資本模式」?該模式是相對於以往助貸機構要交5%—10%的保證金給金融機構以進行「兜底」的「重資本模式」而言的,助貸機構不需繳納保證金「兜底」,只賺取獲客與風控的服務費,只需將借款客戶做完第一道風控後導流給銀行,是否放貸給客戶,額度多少都由金融機構自行決定。

該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的金融使用習慣發生變化,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獲客渠道和風控模式都變了,金融科技平臺發揮在獲客和風控技術上的優勢,與金融機構形成良好互補。並且,近兩年,市場上優質的資產相比資金更為稀缺,手握優質資產的平臺拿回了話語權,這些平臺為了解決業務規模限制的問題,無法繼續提供兜底模式的助貸,資金方為了獲取優質資產,只能讓步。資金方讓步的同時,也因為承擔了更高的風險而獲取了更高的利潤。隨著政策的落地和輕資本模式的推行,更早接受這一模式的資金方,還可以積累更多在助貸合作上的風控經驗和服務經驗,掌握先發優勢。

「目前頭部金融科技平臺的助貸裡的輕資本模式也被更多的推行,比如樂信一季度分潤業務佔比大約為26%,到目前佔比約30%,計劃到年底將該部分業務佔比提升至50%。」該業內人士說。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 利好互金機構 360金融漲幅超15%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見習記者 馬雪飛 北京報導7月17日,行業期待許久的《商業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正式落地。受利好消息影響,美東時間7月20日開盤,多家互金機構股價上揚。
  •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落地,被誤解為P2P的助貸機構...
    與傳統線下貸款模式相比,網際網路貸款具有依託大數據和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全流程線上自動運作、無人工或極少人工幹預、極速審批放貸等特點。在提高貸款效率、創新風險評估手段、拓寬金融客戶覆蓋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也暴露出風險管理不審慎、金融消費者保護不充分、資金用途監測不到位等問題和風險隱患。
  •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實施:個人消費貸授信不超過20萬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實施:個人消費貸授信不超過20萬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18日 消息:7 月 17 日,中國銀保監會宣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 萬億「聯合貸款」變局 狂奔數年的網際網路貸款或放緩腳步
    業內人士表示,網絡小貸新規的監管目的在於控槓桿、約束放貸範圍,通過網絡小貸從事聯合貸款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將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銀行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開展聯合貸款始於微眾銀行微粒貸,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後來者居上。10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僅商業銀行發放的線上聯合消費貸款的餘額已經大約達到了1.43萬億元。
  •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新規的影響與應對
    在金融科技時代,有著超過4600家法人機構的銀行業如何適應變化、加快創新,是全國四百萬銀行從業者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以網際網路貸款作為切入點,主流商業銀行加強與網際網路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創新更多的模式,有助於加快銀行業轉型升級,提高在金融科技時代銀行業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 網際網路貸款13年:一部金融科技的上位史 | 馨金融
    網際網路貸款的發展史,是商業生態從線下到線上遷移的過程,也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是一部金融科技的上位史。不僅如此,在「助貸」模式的助力下,網際網路貸款的產業鏈得以大大延展,資金、數據、流量、技術等分工協作成為主流,進入到了一個「大工業時代」。
  •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幕後走到臺前,目標客群或下沉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奇 楊仕省 深圳報導一紙新規,讓商業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變得名正言順,同時也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合規性作出了進一步要求。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施行《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明確「除第六條個人貸款期限要求外,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參照本辦法執行」。據了解,《辦法》共七章七十條,涵蓋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貸款合作管理、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生態和管理流程進行了詳細的政策規定。
  • 網際網路貸款新規加速金融科技企業與商業銀行合作,極融迎來新機遇
    2020年5月9日,銀保監會下發《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並公開徵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企業被明確納入到《暫行辦法》中提及的合作機構範疇中,思考背後的邏輯,我們不難發現金融科技行業最大的紅利已經隱藏在這份文件中。
  • 網絡小貸公司的網際網路貸款時代落幕
    在一些場景的聯合貸款中,有的耳熟能詳的頭部網絡小貸公司在單筆聯合貸款中出資僅象徵性佔比1%,基本上是靠流量變現從金融機構賺錢。30%的最低出資比例,對於網絡小貸公司來說槓桿太低了,基本上宣告網絡小貸公司網際網路貸款時代的落幕。網絡小貸公司很有可能就不再做聯合貸款了,而是去專門做助貸、做金融科技服務的生意。銀行機構將登上歷史舞臺,未來將成為網際網路貸款時代的主角。
  • 中騰信:展望2021,以金融科技助力經濟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是金融科技發展史上的重要年份,回顧這一年,舊秩序逐漸解體,新秩序漸進式構建,從銀行到小貸公司,從持牌金融到民間借貸,監管新規接連落地。梳理這些新規,有兩大共性值得關注,一是收緊政策,監管套利空間日漸縮減;二是明確導向,監管多次強調金融支持實體、扶持中小微,這也是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力方向。
  • 網絡小額貸款轉戰消費金融是最好的出路嗎?
    「叫停」跨省業務開展近幾年,網際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生水起」。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和市場對小額借貸的需求,線上開展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應運而生。而後,BAT等網際網路公司憑藉技術優勢,加速在網絡小額貸款領域布局,並成為頭部企業。水漲船高之下,潛在的風險逐步顯現。
  • 房貸新規元旦落地 你的貸款申請還能批嗎?
    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銀保監會一起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為各類銀行機構的房地產貸款佔比劃定了「紅線」。其中,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40%,個人房貸上限32.5%。《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那麼,房貸新規落地對業界和消費者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呢?
  • 焦點:中國網際網路小貸新規重擊螞蟻核心業務 2萬億市值或需重估
    來源:財華網路透北京11月3日 - 不過短短數日,頭戴全球最大IPO「桂冠」的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688688.SS6688.HK光芒極速黯淡。中國金融監管層不僅從輿論上對螞蟻掀起合圍態勢,最新落地的監管措施也正中靶心大幅提高網際網路小貸監管要求。
  • 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新規再度徵求意見,哪些機構受影響?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指出,站在消費金融行業視角,此次暫行辦法釋放了積極信號,不再強調一刀切地整體限制,而是更多地放權給地方監管機構。這表明,2020年消費金融調控政策主要體現在結構上而非總量上。辦法出臺後將繼續壓降非持牌機構發展空間,持牌機構仍有望保持較高的增速。
  • 未央今日播報: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新規落地 315晚會曝光多款APP...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共七章七十條,分別為總則、風險管理體系、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貸款合作管理、監督管理和附則。
  • 靴子即將落地!國內首部網絡小額貸款監管辦法來了
    ,這意味著申請全國性業務的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牌照將更難□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邢懿銘 郭元橋靴子即將落地,國內首部關於網絡小額貸款的監管辦法終於來了!金融創新持續升級網貸業務監管滯後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創新持續升級,在科技領域出現了大量涉足網絡小額貸款的網際網路公司。與此同時,不少科技公司也開辦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甚至還創造了品類繁多的貸款產品,在解決普惠金融問題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同盾諮詢餘旭鑫: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新規下的模型風險管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包括網際網路貸款在內的「非接觸」金融服務備受關注,而這一業務模式也即將迎來監管新規。銀保監會今年5月表示,為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有序發展,起草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正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10大要點解讀網際網路貸款新規:允許保險公司、擔保機構向借款...
    這將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網際網路貸款基本法,而不是僅僅關乎助貸監管。《辦法》尊重了歷史現狀,繼往開來,正式打開了網際網路貸款的大門,與前些年的行動支付監管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之於金融數位化,還是零售金融,《辦法》的出臺,都將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
  • 行業秩序或將重構,中騰信持續專注金融科技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9月末,核批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共249家。業內普遍認為,《徵求意見稿》將給網絡小貸行業帶來洗牌和重塑,也意味著新金融合規持續升級,金融科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在提高金融服務普惠性、改善金融服務質效和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滋生出不少問題,如在經營活動中突破融資槓桿約束,放大槓桿倍數,跨區域無限制經營,甚至高利放貸、非法經營等,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 千帆過後 萬木將春——2020大事記:金融科技篇
    這一年,金融科技監管全面升級。在頂層設計上,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從國家層面對金融科技發展做出了全局規劃。這一年,監管集中整治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警示網絡支付業務風險、保護金融信息安全工作成效顯著,P2P行業徹底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