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秩序或將重構,中騰信持續專注金融科技

2020-12-17 新商業最前沿

為規範小貸公司網絡小貸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日前,中國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此前,網絡小貸業務通過跨省經營,以ABS等方式融入資金,突破融資槓桿約束,急劇放大槓桿倍數,行業規模擴張很快。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9月末,核批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共249家。

業內普遍認為,《徵求意見稿》將給網絡小貸行業帶來洗牌和重塑,也意味著新金融合規持續升級,金融科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整體來看,《徵求意見稿》對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重新定義,幾乎將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全部都涵蓋其中,如原則上禁止跨省展業,個人單戶網絡小額信貸餘額上限不得超過30萬元,單筆聯合貸款中小額貸款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網絡小貸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0億元等。

總而言之,內容大部分都是在夯實網絡小貸公司風險防範的能力,通過提高門檻讓實力較弱的網絡小貸公司出清,尤其是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規定,將會讓原先的市場模式被徹底的重組和重構,這對於構建良性的市場發展環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在提高金融服務普惠性、改善金融服務質效和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滋生出不少問題,如在經營活動中突破融資槓桿約束,放大槓桿倍數,跨區域無限制經營,甚至高利放貸、非法經營等,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業內人士指出,將一切金融活動納入有效監管範圍是中國金融穩定發展的需要,更是相關公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網絡小貸公司在追求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把保護好消費者權益、防範金融風險當成從業之本和生存發展之基,是責無旁貸的應有之義。

事實上,近幾年,新金融領域監管政策頻出,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理財、個人徵信、高息現金貸先後被納入監管,消費金融持牌機構的消費貸款只是最後一環。在持牌機構這塊,今年也有《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等落地,這意味著國內針對新金融的監管體系就要初步成型了。而全面監管帶來行業確定性提升,成長空間將進一步被釋放,將利好合規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抬門檻、限槓桿的監管治理思路之下,網絡小貸新規一旦落地,將重塑信貸產業鏈上各方話語權格局,即未來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在聯合貸款合作中獨佔話語權的局面將被扭轉,銀行等持牌機構仍將是消費金融的主角,出資銀行不再僅僅是隱藏在產品背後的資金方,而將在風控和產品創新上有更多作為。

從資金方角度,雖然當前國內信貸需求依然強勁,但市場競爭亦十分激烈,一些金融科技能力弱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仍會選擇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消費信貸業務和科技能力。

「受此趨勢影響,純助貸很可能會替代聯合貸成為市場主流,」業內分析人士直言,因為純助貸模式下金融機構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更強,可以掌握更完整的數據,更有利於做實核心風控,這也符合監管一貫的邏輯。

這對部分流量與資金實力不及大巨頭,但是助貸經驗豐富、技術能力過硬、在垂直領域有深耕的玩家而言,是個利好信號。

以中騰信為例,其早在2017年底,141號文出臺後,已明確自身助貸身份——做專注於獲客與風控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專注為中小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機構等機構提供獲客與風控技術輔助服務,合作方涵蓋中航信託、外貿信託、中信百信銀行等幾十家頭部持牌金融機構。

技術上,中騰信通過自主研發的反欺詐偵測系統、決策引擎系統、催收系統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的風控技術輔助服務,可幫助合作機構快速提升服務能力。憑藉多年業務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服務長尾客群的經驗,中騰信還可助力中小銀行深耕特定業務、特定客群和特定區域,建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行業秩序變化之際,中騰信將持續發揮科技實力,助力合作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創新,打造競爭壁壘。

相關焦點

  • 中騰信金融科技賦能,助推消費金融生態發展
    2020年以來,儘管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蔓延,我國消費市場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但長期看,消費升級是必然趨勢,也是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依靠,網際網路巨頭、銀行業金融機構依舊在加速申請消費金融牌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各種促進消費政策的出臺和更多持牌機構的加入,消費金融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 用科技賦能消費金融,中騰信大放異彩
    但與此同時,疫情也進一步催生了以數位化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加速發展。在金融開放大勢之下,科技賦能開放潛力初顯,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不斷深入。金融科技正在重構全球金融格局,科技賦能金融行業發展,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將對傳統金融業流程改造產生深刻影響。
  • 中騰信:深耕金融科技,助推實體經
    例如,上海地區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擴大小微企業普惠金融貸款,開展了金融創新科技監管試點,重點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一批8個項目已經落地;江西地區持續推進基於信用的小微信貸產品創新,各家銀行機構都創新推出了基於數據賦能的信用貸款產品,截至2020年10月末,江西信用貸款產品已達170餘種,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額921.4億元,佔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的19.5%。
  • 中騰信:深耕金融科技,助推實體經濟
    例如,上海地區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擴大小微企業普惠金融貸款,開展了金融創新科技監管試點,重點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一批8個項目已經落地;江西地區持續推進基於信用的小微信貸產品創新,各家銀行機構都創新推出了基於數據賦能的信用貸款產品,截至2020年10月末,江西信用貸款產品已達170餘種,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額921.4億元,佔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的19.5%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重磅新規的出臺和實行,讓金融科技的行業預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加速發展。認清形勢,才有可能在變局中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反壟斷:金融科技發展將更加均衡  2020年底,在經過多年調研和醞釀後,監管打響金融科技反壟斷的第一槍。通過反壟斷的持續推進,未來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共享將更為充分,行業競爭將更加健康良性,行業發展也會更加均衡有效。
  • 央行引導金融創新 中騰信科技賦能助推實體經濟
    例如,上海地區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擴大小微企業普惠金融貸款,開展了金融創新科技監管試點,重點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第一批8個項目已經落地;江西地區持續推進基於信用的小微信貸產品創新,各家銀行機構都創新推出了基於數據賦能的信用貸款產品,截至2020年10月末,江西信用貸款產品已達170餘種,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額921.4億元,佔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的19.5%。
  • 銀行下注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騰信To B「第三勢力」如何競逐?
    銀行下注金融科技子公司 中騰信To B「第三勢力」如何競逐?   如今在金融科技TO B的賽道上,早已不局限於網際網路巨頭,各大銀行已開啟「加速」模式。
  • 中騰信:以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的賦能。金融科技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務、科技創新等優勢,可以滿足不同場景的深層次需求及服務迭代需求,其中深耕金融科技領域的中騰信就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少不了科技創新的助力,金融業因科技的不斷創新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科技創新逐漸成為金融行業改革的利器。中騰信在這方面展現了不俗表現,憑藉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全面的智能獲客能力、優質的風控技術輔助,在金融科技服務領域擁有核心實力。
  • 中騰信:催收行業求生大作戰 科技催收或成破局之道
    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銀保監會印發《中國銀保監會關於銀行業和保險業做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規範民間借貸行為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安機關、金融監管部門開始依法進行調查處理採用非法手段催收民間貸款的行為、淨化金融環境。
  • 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 中騰信為銀行轉型升級賦能
    傳統金融機構想要跟上這一波時代浪潮,對內推動改革創新,就必須引進專業人才,做到「金融+科技」的結合。但是符合市場需要的金融科技人才,不僅要懂得前沿的金融科技理論技術,而且要能將技術應用到實際業務中,如利用金融科技實現金融產品差異化定價、高效支付清算、智能營銷和投資等。
  • 便捷信貸服務提速,銀行等金融機構急需中騰信等金融科技公司賦能...
    便捷信貸服務提速,銀行等金融機構急需中騰信等金融科技公司賦能 作為對未來5年乃至15年的戰略規劃,今年11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  由此可見,金融科技的普及和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  分化的金融機構,鴻溝如何填平?  金融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不僅是監管的要求,更是行業的共識。
  • 便捷信貸服務提速,銀行等金融機構急需中騰信等金融科技公司賦能
    作為對未來5年乃至15年的戰略規劃,今年11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  由此可見,金融科技的普及和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  分化的金融機構,鴻溝如何填平?
  • 中騰信:便捷信貸服務受提倡,中小金融機構謀求數字轉型
    近年來,監管越來越重視推動金融機構加強便捷信貸服務,便捷信貸服務的背後,不是降低信貸風控標準,而是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技術,拓寬金融的服務邊界和效率。中騰信了解到,在此背景下,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數字鴻溝逐漸顯露,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由於資金、人才和技術基礎的差異,以及體制僵化、內部管理人員對金融科技的認識及支持不足,迫切地尋求起了緊跟時代、加速轉型的途徑。
  • 創新消費信貸服務受鼓勵,中騰信科技賦能銀行實現業務共贏
    今年以來,政策層不斷釋放消費金融的利好信號,不斷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對於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了商業銀行能夠吃到政策紅利的關鍵。中騰信認為,對於部分難以在短期內提升金融科技實力的中小銀行而言,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牌照外優勢,或成為可行之舉。
  • 區塊鏈或將成為重構世界秩序的新基礎結構
    經濟學家朱嘉明教授以《區塊鏈和重建世界秩序》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戰後世界秩序框架,即使在2020年的今天,認知和討論現存的世界秩序,還是需要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結束之後的四次重要的會議:一,布林頓森林會議,奠定了全球貨幣金融秩序的基礎;二,雅爾達會議,奠定了全球地緣政治秩序的基礎;三,聯合國成立會議,奠定了國際法秩序的基礎;四,梅西會議,奠定了世界科技秩序的基礎。
  • 中騰信:展望2021,以金融科技助力經濟發展
    新政迭出,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漸進式重構儘管加強金融科技監管已經被提出多年,但是直到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諸多政策終於等到了落地的時機。2020年下半年是金融監管重塑的關鍵半年,陸續出臺的新規,幾乎涵蓋了金融的全部業態。
  • 證券業加速「變形」 金融科技重構行業肌理
    中國資本市場已迎來而立之年,證券行業紛紛加碼金融科技,力圖以科技引領發展,以變革照亮未來。這個行業,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肌理重構。「一增一減」折射券業戰略調整較高的人力成本、偏低的效率,對券商來說,傳統依靠線下分支機構的獲客模式正遭淘汰。
  • 日晟源毛麗強:專注重構價值!
    輸 我認為農資行業在加速洗牌中,新秩序也正在建立中,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你要經得住考驗,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苦練內功。在質量管理、科學規範方面自我革新,做好創新和差異化,這樣才能不掉隊,走得長遠。
  • 打擊逃廢債肅清風氣,中騰信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
    去年9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明確網貸機構將接入央行徵信中心、百行徵信等徵信機構。除了接入官方徵信,惡意逃債者的個人信息也在更大範圍內被共享,直接影響失信人的工作和生活。北京市已建立逃廢債資料庫,目前納入了12萬名以上失信人信息。隨著信用數據共享制度逐步完善,「不還舊債、再借新債」將再無生存空間。
  • TO B 掘金正酣,中騰信加碼布局
    近兩年,金融科技行業掀起了一波新潮流,行業進入了規則重塑、規範發展的新時期,對外輸出技術能力,賦能B端成為監管指引下的新趨勢,市場最終會選擇那些具備專業技術服務能力,真正為金融機構創造價值的金融科技公司。中騰信歷經實戰,能力過硬,擁有金融科技服務核心競爭力,在新的行業趨勢中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