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範小貸公司網絡小貸業務,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日前,中國銀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起草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此前,網絡小貸業務通過跨省經營,以ABS等方式融入資金,突破融資槓桿約束,急劇放大槓桿倍數,行業規模擴張很快。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9月末,核批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共249家。
業內普遍認為,《徵求意見稿》將給網絡小貸行業帶來洗牌和重塑,也意味著新金融合規持續升級,金融科技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整體來看,《徵求意見稿》對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重新定義,幾乎將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全部都涵蓋其中,如原則上禁止跨省展業,個人單戶網絡小額信貸餘額上限不得超過30萬元,單筆聯合貸款中小額貸款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網絡小貸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0億元等。
總而言之,內容大部分都是在夯實網絡小貸公司風險防範的能力,通過提高門檻讓實力較弱的網絡小貸公司出清,尤其是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等規定,將會讓原先的市場模式被徹底的重組和重構,這對於構建良性的市場發展環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在提高金融服務普惠性、改善金融服務質效和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滋生出不少問題,如在經營活動中突破融資槓桿約束,放大槓桿倍數,跨區域無限制經營,甚至高利放貸、非法經營等,還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亂象。
業內人士指出,將一切金融活動納入有效監管範圍是中國金融穩定發展的需要,更是相關公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網絡小貸公司在追求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把保護好消費者權益、防範金融風險當成從業之本和生存發展之基,是責無旁貸的應有之義。
事實上,近幾年,新金融領域監管政策頻出,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理財、個人徵信、高息現金貸先後被納入監管,消費金融持牌機構的消費貸款只是最後一環。在持牌機構這塊,今年也有《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等落地,這意味著國內針對新金融的監管體系就要初步成型了。而全面監管帶來行業確定性提升,成長空間將進一步被釋放,將利好合規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抬門檻、限槓桿的監管治理思路之下,網絡小貸新規一旦落地,將重塑信貸產業鏈上各方話語權格局,即未來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在聯合貸款合作中獨佔話語權的局面將被扭轉,銀行等持牌機構仍將是消費金融的主角,出資銀行不再僅僅是隱藏在產品背後的資金方,而將在風控和產品創新上有更多作為。
從資金方角度,雖然當前國內信貸需求依然強勁,但市場競爭亦十分激烈,一些金融科技能力弱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仍會選擇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消費信貸業務和科技能力。
「受此趨勢影響,純助貸很可能會替代聯合貸成為市場主流,」業內分析人士直言,因為純助貸模式下金融機構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更強,可以掌握更完整的數據,更有利於做實核心風控,這也符合監管一貫的邏輯。
這對部分流量與資金實力不及大巨頭,但是助貸經驗豐富、技術能力過硬、在垂直領域有深耕的玩家而言,是個利好信號。
以中騰信為例,其早在2017年底,141號文出臺後,就已明確自身助貸身份——做專注於獲客與風控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專注為中小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信託機構等機構提供獲客與風控技術輔助服務,合作方涵蓋中航信託、外貿信託、中信百信銀行等幾十家頭部持牌金融機構。
技術上,中騰信通過自主研發的反欺詐偵測系統、決策引擎系統、催收系統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的風控技術輔助服務,可幫助合作機構快速提升服務能力。憑藉多年業務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服務長尾客群的經驗,中騰信還可助力中小銀行深耕特定業務、特定客群和特定區域,建立起差異化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行業秩序變化之際,中騰信將持續發揮科技實力,助力合作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創新,打造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