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政策層不斷釋放消費金融的利好信號,不斷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對於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了商業銀行能夠吃到政策紅利的關鍵。中騰信認為,對於部分難以在短期內提升金融科技實力的中小銀行而言,與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牌照外優勢,或成為可行之舉。
其實,中騰信了解到,早在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
消費金融的上半場,「跑馬圈地」是主基調,「重流量、輕風控」的問題普遍存在,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逐漸收窄,同一目標客群的爭奪不斷加劇,獲客成本愈發高昂。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表示:「發展(消費金融)相關業務發展必須符合規律,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和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政策來進行。如果正規銀行機構做好消費金融貸款,能夠對不良的市場參與者形成『擠出效應』,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循環。」
浙江省金融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朱友君也表示:「有了銀行『正規軍』,消費者自然不會選擇有風險的融資渠道。」在市場需求驅動、合規性要求凸顯、政策有意支持的背景下,銀行「正規軍」對消費金融的態度由觀望轉向積極參與,進場步伐加快。也因此,消費金融行業從追求規模、速度的粗放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轉變,正式進入行業發展「下半場」。
相比自主研發金融科技的高門檻和高投入模式,銀行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企業積累的業務經驗和創新能力,與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合作,提升效率,降低業務成本,實現共贏。而中騰信就是一家值得關注的金融科技公司。
中騰信成立至今已有六年,擁有營銷獲客、個人信用評估、風控系統支持等成熟產品與解決方案,致力於通過科技手段,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撮合對接效率。
同時,中騰信能夠通過線上精準營銷引擎,從全國範圍內開拓符合金融機構需求並且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客戶,繼而利用自身大數據信用評級及人工智慧反欺詐模型對客源進行初篩,再將其推薦給合作機構,打造多元獲客矩陣,加上自身大數據信用評級及人工智慧反欺詐模型對客源進行風控初篩,能為中小銀行提供高效精準的獲客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