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創新獎金到月底隨工資發放,也覺不出什麼,變為當天獎勵後我覺得更有成就感!現在,發現問題沒解決,就像沒吃飯一樣。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這樣想想,創新並不難。」11月1日,位於高密市的浩瀚木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即時激勵政策」後,公司員工高寧的一席話,道出了職工的心聲。該公司戰疫情、保生產,堅持向創新要活力,開展「提一條新提案、學一門新技術、創一項新成果、改一項新工藝」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全員創新活動,全員創新活力迸發,員工得激勵,企業增效益,1-11月份,公司實現產值2.4億元、上交稅金300多萬元,較去年同期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如今,像浩瀚木塑公司這樣嘗到創新「甜頭」的企業,在高密越來越多。近年來,高密市總工會把實施「全員創新工程」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全員創新的實施方案》,通過推廣「豪邁理念」、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機制,引領職工創新創業創造,助推企業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
推廣「豪邁理念」,點燃職工全員創新引擎。豪邁公司秉承「合夥合作」理念,在公司搭建的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的理想平臺上,推行「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等創新理念,激發出員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推動公司豪邁向前。高密市總工會總結提鍊形成的《培育創新精神,釋放創造活力》《「中國夢.勞動美」的豪邁樣本》等系列報告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高密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學習推廣「豪邁經驗」深入推進全市企業創新創業的通知》,該市總工會及時跟上,創新實踐,通過舉辦企業文化論壇、勞模座談會等,大力推廣豪邁經驗,對標學習創新理念。星宇手套、大昌紡織、海宇鞋業、豪沃科技、澤普醫療等500多家中小企業先後制定《職工全員創新實施方案》,組織開展「依靠職工辦企業,全員創新促發展」系列主題活動。「合夥合作」「全員創新」已成為高密企業家和廣大職工的共識,全員創新的「星星之火」,迅速在高密大地形成燎原之勢。
搭建創新平臺,引領職工步入全員創新「快車道」。該市總工會厚植創新沃土,夯實以「三個一」為支柱的職工全員創新平臺。念好一本「真經」,通過現場觀摩學習、勞模(工匠)進企業、職工代表培訓、剖析創新提案等舉措,強化理念培訓,克服創新畏懼,讓創新走下「神壇」,「改善即是創新」深入職工內心,創新成為高密一線職工追求的時尚。海能物業公司維修工蔡洪烈創新研發「簡易水情檢測裝置」,獲省科技創新一等獎。用好一個群體,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群體的帶動作用,建立市級以上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26家,培養創新人才1789名,完成創新項目467項。齊魯工匠「馮建宏創新工作室」,孵化創新型人才410多人、推廣技術創新成果1200多項,成為孚日集團技術創新的孵化器、練兵場。開展一項活動,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全員創新的實施方案》,以開展「五小」活動為切入點,鼓勵職工立足崗位,全員創新。全市共提創新提案6.8萬餘條,節創經濟效益2.5億多元。
健全創新機制,助推職工全員創新跑出「加速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探索建立基層工會主席「1+X績效積分」崗位津貼制度,把推動全員創新作為工會幹部述職的「硬指標」,豪沃公司工會主席喬棟昌規範創新流程,在全市企業率先籤訂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市總工會設立專項資金30萬元,鼓勵基層開展職工全員創新。90%以上的規模企業也都設立全員創新專項經費,激發廣大職工立足崗位,提升技能,創新創業。星宇公司根據創新貢獻度大小,一次性按淨收益的5%——10%重獎職工,對重大創新項目,同時納入股權、購房補助。健全培育選樹機制,該市自去年「爭創創新企業,爭做創新能手」活動開展以來,共湧現出市級以上全員創新型企業28家,創新型班組65家,創新能手127名,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32項,全市高技能人才達到18657人。
日前,記者從該市總工會生產部負責人處獲悉,12月3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作為高密全員創新領軍企業——豪邁公司榜上有名。(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都鎮強 通訊員 馮際剛 範曉娜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