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號是華為被斷供的第一天,據說華為讓臺積電趕工了1.2億顆晶片,並包機取貨。
這些晶片加上庫存,大概夠用2年。至於2年以後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了。
畢竟華為也親口承認,沒有B方案。
大家都很難過,被掐著脖子的感覺很差。
朋友問我,為什麼中國原子彈都能造,卻造不了頂級晶片?如果跟以前一樣,傾舉國之力造晶片,會趕超美國嘛?
說實話,很難。
我們在晶片領域落後美國至少10年。現在大陸最好的光刻機生產廠商是上海微電子,預計明年能生產的是28納米的光刻機。
28納米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2012年小米2的水平。
而世界頂級的晶片是5納米,臺積電甚至在研發3納米的晶片,這個差距不言而喻。
01
其實攀科技樹對中國來說並不是最大的瓶頸,最大的問題在於,晶片行業並不賺錢。
以現在國內最強的中芯國際為例,19年的淨利潤是4.25%,18年淨利潤是1.99%,就算世界頂級的高通,實際稅後淨利潤率才10%左右,大部分還是專利收入。
這點回報,存個銀行不香麼,何必辛辛苦苦去研發晶片。
思路再開闊點,搞點風投,產業基金,甚至買幾套房,漲得都比這多吧?
晶片行業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搞研發,最終獲得利潤低,短期不能回本,甚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敢問有多少企業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於是這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能賺錢的事情,中國人一定挖坑站位,甚至衍生出各種新的玩法;然而那些需要沉澱的,一時看不到回報的東西,往往都被束之高閣。
而晶片就是一個需要沉澱的東西,不是靠短期攻堅戰能夠拿得下來的。
2003年的漢芯一號作假事件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從原始碼設定到產品誕生一共用了16個月,而真正擁有者摩託羅拉開發這款晶片的時候,用了100多個工程師,花了3年時間才開發出來。
晶片的研發像10月懷胎,時間久了才能看得出來,你說短期就要有成果,那只能是個枕頭。
現在中國對晶片需求量佔了全世界的60%,從外面進口的有90%,而剩下的10%大部分也是靠美國的科技才能完成製作。從設計到生產,純國產不帶一點雜質的,不到2%。
賺錢的自己玩,不賺錢的靠買辦。
賺到錢了,我還怕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放過去,有錢就是爺,但是現在,中興華為血淋淋的例子放在眼前,錢不是萬能的。
02
如果你靜心分析一下,可以發現一個很畸形的現象,中國企業的發展模式就是靠賺快錢為生,快進快出,恨不得以日計息。
什麼東西賺錢就開發什麼產品。價值投資,長遠規劃?不存在的。
我曾經在一家上市公司當過工程師,公司原本給電梯行業做配套的,後來工業4.0的概念出來以後,又開始招兵買馬搞機器人,嫌做配套太慢。
那麼這個機器人怎麼搞呢?
Reverse Engineering,翻譯成中文就是反向工程。
簡單地說,就是把人家的產品買回來拆了,把人家的專利拿過來,一群人圍在那裡研究那裡可以鑽空子,圖紙改一改,系統修一修,縫合一下,新產品上線。
上線以後緊接著下一步就是降成本,簡稱偷工減料。
看上去好像也有了自己的機器人產品,實際上核心技術,元器件,原始碼全是國外的,我們只做了一個外殼,做做簡單的指令動作還行,稍微難一點的就出bug了。
除了企業,從投資人的投資觀裡,也能很明顯的看到這種賺快錢的浮躁感。
如果一個散戶說他準備長線持有一隻股票,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他說的長線可能是半年到一年,二是他被套牢了。
你說再牛逼的公司在半年到一年裡能有多大的發展?
騰訊,茅臺都很厲害吧,他們的市值也是通過10多年的積累才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步。
但投資人不是這麼想的,他希望今天投錢,10天後就能給我翻番,1個月後漲10倍,然後我再去找新的投資項目。
當初為啥P2P這麼火?
不就是因為它短頻快,收益高,完完全全迎合國人的投資觀才出現的畸形行業。有錢賺的時候哪管他商業邏輯和可持續發展,幹就完了。
還有什麼樂視,ofo,不都是看著投資人想賺快錢下的局麼。
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人,都沒有耐心把精力和錢投入在晶片行業,讓他慢慢發展。
任何夢想和責任都要基於有錢賺的前提下。
03
有人說,既然企業和投資人不願意承擔這樣低投資回報率,為什麼國家不出面扶持晶片產業,如果早點出手,可能現在也不會這麼被動。
其實早在2014年起,國家就開始重視晶片產業的發展,6年大概投入了3400億。
成果也是挺大的,現在中芯國際可以製造14納米的晶片了,雖然用的設備還是有美國技術。
14納米和現在最頂尖的5納米的確還有差距,但是不了解行情就橫向比較,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但是它背後有歐盟以及美國等諸多力量,美國之所以可以封殺華為,是因為這些設備上有他的科技,並不代表這些設備全部都是美國的科技。
換一句話說,拿我們現行的科技力量和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力量去做對比,根本沒有可比性。
現在美國對華為的封殺,相當於要求我們從設計,生產全部自主國產化,我想問的是,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到這點?
既要做到國產化,又要做到世界頂尖,美國本身都做不到,憤青們卻要求國家在短期內做到?
這不是蠢就是壞,要麼別有用心。
晶片製造就是砸錢,砸人,砸時間,然後再加點運氣。
只有願意熬得住十年冷板凳,沒有投資回報,才可能有成果。
所以在文章開頭我就寫了,以中國人民的智慧,攀爬科技樹根本不是問題,根本問題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和耐心在一件不賺錢的東西上深耕。
說到底,這不是錢,不是人,而是心態。
只有扭轉了賺快錢的心態,我們的晶片行業在世界上才能有話語權。
能做到嗎?
關注本號(公眾號:頭部大號),你會得到更多有沉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