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膜拜學霸的 武漢大學
13篇SCI,累計被引上千次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青年學者獎」
武漢大學「十大學術之星」
「十大傑出青年」
「十大珞珈風雲學子」
這是鄭迪威的科研成績單
創新精神、堅韌品質、家國情懷
這12字秘籍是他追夢路上的主旋律
今天,和珞珞珈珈一起走進
這位科研達人的不凡之路
科研的靈感源於生活
鄭迪威,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2018級博士生。他的科研道路開始得很早,高中時就立志要在醫學材料上做出突破;大一開始每天堅持閱讀英文文獻;大二獨立主持課題;大三時就在材料化學領域頂級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
目前他已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等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SCI論文13篇,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權威媒體的報導。耀眼的科研成績背後,是他對生活的興趣和源源不斷的追求。
對他來說,科研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例如,他平時思索問題時習慣抓耳撓腮,一次他看著自己撓下的頭髮,突然想,源於人體的毛髮是否可以成為一種醫用材料。於是他立刻拿自己的頭發展開實驗,驚喜地發現由頭髮做成的微納米材料居然可以在光照下消融血栓、破壞腫瘤。
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對生活的保持好奇心,並把靈光一現的想法堅持探究下去,能拓寬知識邊界,而這也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在採訪中鄭迪威強調, 「生活中很多小的事情可以激發出科研的靈感。科研應該是來源於生活,最終解決生活中問題的。」
回憶起自己走過的路,鄭迪威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做自己覺得有意思、有趣的事情。可以說興趣是支撐他選擇這條路的最重要原因,而興趣又是從生活中來的。
在課餘的時間,鄭迪威也會通過聽聽音樂、看一些科普向的、科學哲學方面的書和紀錄片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這是這位工科生的特別愛好,有時也能為他帶來一些靈感。平時工作就集中精力,休息的時候就好好放鬆自己,適度調節,才能在科研路上走得更遠。
用堅韌鑄就科研路
做科研光有興趣是不夠的,還需要持之以恆。在這充滿挑戰的道路上,難以找到合適的研究選題、有了想法嘗試許久卻毫無進展,鄭迪威都經歷過。每天埋頭圖書館、實驗室,夜裡踩著月光回宿舍,他也曾迷茫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然而經歷過風雨的人生才更加精彩,堅韌不拔是他獲得科研成就的一大因素。
後排左四為鄭迪威
在一次研究中,鄭迪威試圖從植物中提取類囊體,在體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進行治療。為了解決如何提取更高效的問題,他和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對文獻上有的十幾種提取方法進行了逐一嘗試,終於選出了最高效的方法。
「科研其實是很自由的,你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但另一方面,這條路也確實有一些坎坷,但是只要想辦法克服問題,路途一定是美麗的。畢竟天下也沒有哪條路總是一路平坦。」 面對科研中的挫折與困難,鄭迪威這樣說,「一方面要調節自己的心態,另一方面和導師、同學們的交流也很重要。」
鄭迪威和導師
除了自己的執行力外,這裡鄭迪威還特別感謝導師張先正教授。他第一次投稿時,論文前後被拒了十餘次,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他清晰的記得當時張老師鼓勵他說,「別灰心,你被拒稿的次數肯定沒我多。」在和老師、同學的反覆交流討論中,他逐漸入了門。張老師很鼓勵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經常教導科研要持之以恆,做一個課題就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一起想解決的辦法。
來武大讀研的時光,鄭迪威從對科研充滿興趣但又有些不自信,到可以做出一些前沿的原創研究,他翻越過了一座座高山,也還在向更高的山上邁進。
個人興趣與家國情懷的統一
鄭迪威一直堅信科研人要有「家國情懷」。 新冠疫情期間,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作為醫用材料方向的科研人員,鄭迪威感受頗深。「比如陳薇院士能夠在疫情爆發後迅速的製備出有效的新冠疫苗,並進入臨床實驗。再比如武大的醫學人工智慧團隊,針對新冠肺炎的病理特點,研發出了AI輔助CT診斷方法。」
科技強國的道理在疫情時期更顯重要。同時這期間任務相對少一些,這給了鄭迪威大段的時間思考課題和凝練思路。他也更加立志要好好做科研,希望自己做的理論性工作有朝一日能獲得應用,服務社會。
談到自己未來的計劃,鄭迪威今後希望可以繼續做自己感興趣、並且能夠解決我國重大需求的科研,將個人興趣和家國情懷統一起來。
勇擔時代使命、培養社會棟梁,在2018級研究生的開學典禮上,他這樣與同學們共勉。武大有著多元化的價值觀,賦予他實現兼顧個人興趣和社會價值的可能。
對即將到來珞珈山的新主人們,他相信「萌新」們在這裡都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並且很有意義的人生路線。「創新精神、堅韌品質、家國情懷,是科研之路的縮影,也是整個讀研生活的寫照。這些是武大給予我的。」
細心觀察,不斷創新,堅韌鑄就成功
滿腔熱情,斬棘披荊,永葆家國情懷
科研來源生活,也服務生活
願鄭迪威同學在科研路上再攀高峰
也收穫更多生活的美好
●
●
●
●
● 燃炸 | 從軍去,熱血好兒郎!
●
武漢大學
-luojia1893-
圖片來源於鄭迪威本人及自強攝影、
2019年度十大珞珈風雲學子揭曉視頻
原標題:《13篇SCI,揭秘這個武大科研少年的不凡之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