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汙水變清水全過程

2021-01-08 瀟湘晨報

水是生命之源,市民每天都要使用,那生活中排出的廢水流到哪裡了?汙水要經過多少個環節處理才能排放到河裡?帶著這些疑問,12月19日,80餘名邊城小記者來到懷化市全城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實地參觀汙水處理流程,了解如何運用高新技術將汙水再生利用知識,給小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

據介紹,懷化市全城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是懷化市人民政府與海南山潤集團參照BOT模式攜手合作的新型環保城市汙水處理非公企業。懷化市汙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15萬噸/日,年處理汙水量超過5000萬噸,年產值7200萬元左右,採用二段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最終將處理好的水排入河中。

小記者帶著好奇和疑問,在副廠長楊煒萍的帶領下,開始了探秘之旅。小記者們先後參觀了部分汙水處理設備,親眼目睹了生活汙水經過層層處理最終變成純淨透明的清水的過程。通過MBBR池、氧池、沉池、二氧池、二沉池、轉盤濾池、紫外消毒等工藝,最終變成符合國家標準的可排放水,淨化的水排入河流中。在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當看到渾濁難聞的汙水被「洗乾淨」最終變成清水時,小記者們嘖嘖稱奇! 「臭烘烘的汙水進廠,通過處理,變得這麼幹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小記者程泳錕說。

「紫外線的消毒是什麼」「水經過過濾後是否加漂白劑」……潘涵鈺、譚晶文等小記者在經過了參觀講解後紛紛將心中的疑惑提了出來。據悉,在最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針對汙水來源、汙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這些汙水如何收集等眾多疑問尋求解答。楊煒萍副廠長一一進行詳細解答並表示,隨著城市發展規模壯大,城市的居民用水量不斷增長,汙水越來越多,如果不經過處理的汙水排入江、河、地下水以及通過農田灌溉到土壤,將會使水體和土壤受到嚴重汙染,使魚類死亡,地下水也不能再作為飲用水源。同時,汙染物還會通過食物鏈直接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市民要自覺行動起來,愛護環境,節約用水,從身邊小事做起,小記者要擔當宣傳小衛士,把節約意識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通過本次參觀學習,小記者們不僅了解到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了解了汙水經過處理可再生利用過程,也深知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易,紛紛表示會把今天學到的節水意識、環保理念告訴身邊的所有人,號召大家共同來節約用水、關注環境、保護環境,為保護懷化青山綠水獻一份力。

【來源: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汙水變清水 感受「零距離" 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舉行
    汙水變清水 感受「零距離" 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舉行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8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1月28日消息:11月28日上午,溫州市生態環境局蒼南分局組織來自我縣的30餘名小記者團小衛士們、市民代表及志願者代表來到蒼南汙水處理廠及環境監測站地參加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
  • 環保教授王冬波:「我很享受把汙水變成清水的過程」
    這是大多數學生都堅信的理論,但是在實操過程中,一位名叫王冬波的學生卻發現實驗結論與課本上「標準答案」存在較大偏差,且發現了課本中不能解釋的現象。在同學們的質疑下,他進行了近百次反覆實驗,實驗數據寫滿了整個筆記本。「當時我們實驗室儀器設備比較簡陋,沒有自動化控制裝置,每天要花10餘個小時在反應器的控制與常規指標的檢測上。」
  • 江陰村莊汙水管網改造:清水繞人家,群眾受益多
    據介紹,這一項目包括江陰市內9個鎮的村莊生活汙水管網的改造,涉及82個行政村、751個村莊、48233戶居民。建成後,將有效解決鄉村水環境汙染問題,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汙水有「出路」,治理有溫度農村汙水管網改造,是鄉鎮改善民生、提升環境的發展機遇。
  • 河北石家莊:昔日汙水靠蒸發 如今清水繞人家
    昔日汙水靠蒸發 如今清水繞人家——石家莊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一線見聞截至目前,全市開展生活汙水治理的1019個村莊中,有357個村採取納入城鎮管網模式、274個村採取建設集中汙水處理設施治理模式、388個村採取結合改廁分散治理模式晉州市龍頭村採用功能型精準溼地工藝建成的汙水處理站。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中原環保高級工程師和笑天:讓汙水變清水...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萬慶麗):渾濁的難聞的城市汙水經過一級物理處理、二級生物處理、三級深度處理後,變成了汩汩而出的清水,清澈乾淨得可以直接用來養魚澆花。12月1日下午,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馬頭崗水務分公司,跟隨該公司高級工程師、副總經理和笑天的腳步,探訪他們讓汙水變清水、守護碧水藍天夢的秘密。
  • 看「魔術師」如何讓汙水變清
    汙水變成了中水。小記者在麥島汙水處理廠合影。我們每天生活排放的汙水去了哪裡?它又是怎樣魔術般變成清水的?日前,晚報小記者們來到麥島汙水處理廠,這裡每天的工作與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人息息相關,為我們提供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 汙水處理工藝全過程以及混凝土防腐的最佳方法
    汙水處理的目的是從水中去除汙染物,使處理後的水達到可接受的質量標準。質量標準通常取決於水是否將回用或排入河流。汙水處理的方法取決於汙水的成分和所需的處理水質量。處理過程大致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汙水處理過程的步驟:一,汙水的初步處理:初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汙水中的總固體(例如塑料,布,罐,動物屍體等),粗砂和脂肪。1.篩分:篩分用於去除汙水中的總固體廢物,例如塑料,布料,動物屍體。2.除砂:its粒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小顆粒,比懸浮的有機物重。
  • 髒兮兮的家用汙水能養金魚?科普下,來看汙水的「魔變之旅」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家用汙水是如何變成乾淨清澈的水呢?6月5日是六五環境日,為響應該節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主題,鄭州市環保局邀請市民走進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五龍口水務分公司,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汙水處理廠,親眼見證了汙水的「魔變之旅」這一過程。
  • 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程及防護方式
    水資源一直是各個國家非常稀缺的資源,再生水、廢水處理等也就變得相當重要,我國各個城市的汙水處理也是重中之重,這對於汙水處理廠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而汙水處理廠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腐蝕性的問題。汙水處理廠處理汙水的過程首先是過濾,目的是將汙水中的大型物體清除出去,在這一過程中造成腐蝕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面上的水性淤泥,沙子,礫石和其他碎屑的磨蝕作用造成的。
  • 五千公裡宜昌河川行見證一江清水向東流
    跨越三年,5000公裡路程,我們用腳步、用相機、用眼睛、用文字,一起見證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處溼地 見證綠色發展的魄力 3月12日,猇亭汙水處理廠前的生態溼地。 從汙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的水抵達這片溼地後,就將開啟一段1.5公裡長的奇妙之旅。
  • 山東出臺七大措施開展「清水入河、汙水入管」專項行動
    4月26日,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為進一步做好城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確保按期完成城市和縣城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和汙水處理廠年均進水生化需氧量(BOD5)濃度目標任務,省住建廳近期發出通知,以加強排水管理為重點,提出七條具體措施,組織開展「清水入河、汙水入管」專項行動
  • 小記者走進鄭州新區汙水處理廠!探尋汙水變「濁」為「清」的秘密
    「水精靈原來是這樣變乾淨的,這個旅程可真有意思!」9月19日上午,新華小記者一行9人來到鄭州市汙水淨化有限公司新區汙水處理廠,與《水精靈歷險記》一道開啟了一場神奇的汙水變清旅程。 在通過智能化中控系統了解了整個廠區的生產工藝後小記者們興奮感嘆,通過智能化遠程操控技術,就可以完成一個佔地49萬平方米、處理規模100萬噸/天的汙水處理廠的運行太厲害了! 整個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一邊認真聽取調度員講解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一邊認真記錄著每步汙水處理的環節。
  • 佛山禪城上線全省首個醫療汙水全過程監控平臺
    按照常規操作,醫療汙水自行監測全靠人工採樣,沒辦法做到實時監控,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是否可以像工業廢水一樣,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做到全過程監控呢?帶著這樣的需求,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聯繫到了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雙方一拍即合,選取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等2家定點收治醫院開展全省首個醫療汙水全過程監控平臺建設試點。
  • 開展「清水入河、汙水入管」專項行動 山東出臺七大措施加強排水管理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7日訊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為進一步深化城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確保按期完成城市和縣城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和汙水處理廠年均進水生化需氧量(BOD5)濃度目標任務,省住建廳近期發出通知,以加強排水管理為重點,組織開展「清水入河、
  • 南岸區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走進港城汙水處理廠
    城市汙水處理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改善環境質量具有基礎性作用,港城汙水處理廠系重慶市排水有限公司運管單位,該廠日汙水處理設計能力3萬噸,主要服務東港工業園區及迎龍鎮片區,出水水質優於《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汙水如何變清水?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過去汙水靠蒸發如今清水繞人家 南京小山村...
    誰能想像,一年前紅土村還是汙水橫流,更因水體汙染陷入發展的惡性循環。得益於江寧區去年全面啟動的「汙水革命」,紅土村村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在這裡,汙水雨水「同流合汙」已成為歷史,伴著綠水青山,當地村民闊步奔小康。告別汙水橫流過去汙水靠蒸發,如今清水繞人家。
  • 清水河畔,半卷山水一卷畫
    原州區水務局水旱災害防禦中心工程師顧懷富參加清水河及其支流治理10多年,熟悉原州區每條河流沿河情況及治理變遷過程。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擁有上千人的大村子。因群眾就近取材,源頭植被被破壞,加上村民攔溝取水,導致黑刺溝幾近乾涸,流量越來越小,下段河流因河道水量減少,不能滿足灌溉要求,沿河兩岸打井取水澆灌,地下水嚴重超採,河道斷流,成為季節性河流。」5月22日,顧懷富說。
  • 追蹤:汙水變清流 雨汙提升站改造加速
    前段時間,直播綿陽報導了石橋鋪樊華大橋下方一處排洪涵洞,存在汙水直排現象的新聞。(此前)(現在)今天(1月4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汙水直排現象已經消失,此前瀰漫的惡臭味也同步消失,涵洞僅有小股清水流出。
  • 每日5萬噸濁流變清波!增城永和汙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投用
    碧波盈湖、魚翔淺底、藍天白雲相映成趣……走進日前剛完工驗收的永和汙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新塘鎮永和汙水處理二廠)看到的是與刻板印象中的汙水處理廠完全不一樣的景致。目前,這座高標準、高規格建設的「花園式」汙水處理廠,每日可讓5萬噸濁流變清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再生水看上去很乾淨,但不能直接飲用,南京市50組親子家庭探秘汙水...
    揚子晚報網8月4日訊(記者 張麗) 「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汙水都去哪兒了呢?又是怎樣處理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與好奇,南京市50組親子家庭共100人近日走進南京鐵北汙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孩子們近距離親眼見證汙水變清水的「淨化之旅」,在他們心中播下綠色環保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