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市民每天都要使用,那生活中排出的廢水流到哪裡了?汙水要經過多少個環節處理才能排放到河裡?帶著這些疑問,12月19日,80餘名邊城小記者來到懷化市全城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實地參觀汙水處理流程,了解如何運用高新技術將汙水再生利用知識,給小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
據介紹,懷化市全城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是懷化市人民政府與海南山潤集團參照BOT模式攜手合作的新型環保城市汙水處理非公企業。懷化市汙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15萬噸/日,年處理汙水量超過5000萬噸,年產值7200萬元左右,採用二段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最終將處理好的水排入河中。
小記者帶著好奇和疑問,在副廠長楊煒萍的帶領下,開始了探秘之旅。小記者們先後參觀了部分汙水處理設備,親眼目睹了生活汙水經過層層處理最終變成純淨透明的清水的過程。通過MBBR池、氧池、沉池、二氧池、二沉池、轉盤濾池、紫外消毒等工藝,最終變成符合國家標準的可排放水,淨化的水排入河流中。在參觀過程中,小記者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當看到渾濁難聞的汙水被「洗乾淨」最終變成清水時,小記者們嘖嘖稱奇! 「臭烘烘的汙水進廠,通過處理,變得這麼幹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小記者程泳錕說。
「紫外線的消毒是什麼」「水經過過濾後是否加漂白劑」……潘涵鈺、譚晶文等小記者在經過了參觀講解後紛紛將心中的疑惑提了出來。據悉,在最後的採訪環節中,小記者們針對汙水來源、汙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這些汙水如何收集等眾多疑問尋求解答。楊煒萍副廠長一一進行詳細解答並表示,隨著城市發展規模壯大,城市的居民用水量不斷增長,汙水越來越多,如果不經過處理的汙水排入江、河、地下水以及通過農田灌溉到土壤,將會使水體和土壤受到嚴重汙染,使魚類死亡,地下水也不能再作為飲用水源。同時,汙染物還會通過食物鏈直接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市民要自覺行動起來,愛護環境,節約用水,從身邊小事做起,小記者要擔當宣傳小衛士,把節約意識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通過本次參觀學習,小記者們不僅了解到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了解了汙水經過處理可再生利用過程,也深知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易,紛紛表示會把今天學到的節水意識、環保理念告訴身邊的所有人,號召大家共同來節約用水、關注環境、保護環境,為保護懷化青山綠水獻一份力。
【來源:邊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