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資源集聚的粵港澳大灣區,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新基建」躍躍欲試,亟待人工智慧來「增添羽翼」。
5月9日,科大訊飛和鵬城實驗室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鵬城實驗室舉行,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等見證下,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代表雙方籤約。
持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源頭技術創新
未來,科大訊飛和鵬城實驗室將充分發揮雙方在理論、技術、人才、產業、市場和機制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加深人工智慧源頭技術創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與深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創新沃土上,乘著中央加快布局「新基建」的時代大勢,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布局,共同促進智慧醫療和多語種智能語音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及應用研發落地的深度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科技創新引擎。
根據規劃,雙方將在構建智能語音語言技術創新平臺、聯合攻關關鍵技術、開創人才培育渠道、開展港澳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建設國家實驗室關鍵是要探索全新的聚合機制,能夠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可以按照國家重大戰略需要,高效聚合科技資源,形成協同創新。」鵬城實驗室帶著如此初心於2018年在深圳成立,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引擎,由23位院士、1800多位國內外優秀青年學者組成,這個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的廣東省實驗室直接對標國家實驗室,構建以人工智慧為重點的「人工智慧、網絡通信和網絡空間安全」三位一體重點研究方向布局,並直接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高文院士是人工智慧領域的翹楚,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和鵬城實驗室主任職務,他還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等社會職務,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600餘篇,並曾於2018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的第九次集體學習會上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講解。
致力「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的科大訊飛,承建了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圖像處理等人工智慧領域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將布局智慧醫療及多語種應用研發落地
無論是對於在粵港澳大灣區深耕布局的科大訊飛,還是瞄準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的鵬城實驗室來說,在中央加速布局「新基建」,人工智慧作為新基建七大版塊之一,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核心驅動力的背景下,這次合作有著更為廣闊深遠的意義。
根據籤署協議,雙方將面向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戰略需求,加強在智慧醫療和多語種等領域的應用研發落地合作,縮短從論證、研發、試驗、產業化到成果應用推廣的周期。
除了技術和平臺的「通力合作」,科大訊飛與鵬城實驗室更是將目光放在 「國際合作」上。
根據籤署協議,雙方將資源共享,雙方共同建設技術引進、國際合作、學術交流等渠道,共同提升相關技術和產品的行業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最近,在剛剛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多通道語音分離和識別大賽(CHiME-6)上,科大訊飛已連續第三次奪得競賽冠軍。基於在中英文領域積累多年的語音識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大訊飛未來將為全球提供多語種智能語音解決方案。
這次合作為雙方未來開啟人工智慧賦能「新基建」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平臺,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布局和深耕人工智慧核心源頭技術研發及前瞻性應用研究,科大訊飛將迎來更多創新夥伴,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際,跑出人工智慧企業的創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