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書單重磅推出
點擊下圖快速搶購
文 |甜瓜瓜
鳳凰浴火,涅槃重生。
熬至本月,2020終於接近尾聲。
世界各國的焦點都在新冠疫苗上:
11月18日,美國輝瑞官方公布Ⅲ期臨床試驗結果:BNT162b預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達95%,且無嚴重副作用。
消息一出,公司股價直線飈升,英國、加拿大和巴林三國紛紛批准其上市。
川普馬不停蹄地籤署了行政令:美國公民優先獲得疫苗,保證大劑量供應,並與輝瑞公司籤署了1億劑疫苗採購合同。
川普籤署疫苗優先令/紐約郵報
本月,輝瑞疫苗率先在英國轟轟烈烈開打,但沒過一天,便爆出了「嚴重過敏反應」。
面癱、高燒……
不良反應接踵而至
最新分析數據顯示:已大面積「落地」的輝瑞疫苗,副作用明顯。
16-55歲的接種人群中:84.1%出現了注射部位反應,55.1%出現了明顯頭痛,37%肌肉疼痛,超1/3接種者出現了寒顫、發熱等。
第二針注射後,許多人出現了「嚴重症狀」,甚至無法工作,必須請假一天。
本周,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文件披露:在該疫苗試驗後期,出現了6例死亡。
其中2人在注射後死亡,1人在注射第二劑疫苗60天後,心臟驟停。而在該疫苗的三期志願者中,4人出現了貝爾氏麻痺症(Bell'spalsy)。
Bell'spalsy(左邊第1天,右邊第4天)
這種奇怪的「面癱」症狀表現為:面部一側肌肉暫時性無力、癱瘓,下垂的一側對聲音的敏感度明顯增加。
還有一些人喪失了味覺、高燒、頭疼……
冠狀病毒可引發面癱/Times Now
接下來,兩名醫護工作者注射疫苗後,產生了嚴重的過敏症狀。
昨天,英國監管機構發出了遲到的警示:有嚴重過敏史者,不得接種輝瑞新冠疫苗。
隨後,加拿大衛生部也表示:未滿16歲的加拿大人不得接種此疫苗。
眼下的美國,49州全紅。
確診已破1600萬例,死亡超30萬,每30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確診,6天新增確診超百萬,12月以來,每2分鐘就有3人死於新冠。
冰冷數字的背後,是無數家庭的心碎。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一個普通人家,女兒成家後,與父親相隔遙遠,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料感染了新冠。
入院前,她艱難地撥通了父親電話。
電話那端,父親氣喘籲籲:「孩子,我不太好。」
她說:「爸爸,我也不太好。」
父親好像明白了,哽咽道:「我想我要離開了。」
她壓抑的淚水終於決堤:「爸爸,我也是。」
父女倆一起進入了ICU,留下最後一張合影后,56歲的女兒先走了,幾分鐘後,老父親也走了。
疫情之下,這樣的悲劇時刻都在上演。
12月9日,世界見證了「鐵娘子」默克爾的眼淚:
她雙手合十,近乎哀求道:
「我很抱歉,我發自內心地抱歉,但目前我們每天有590人死亡,這是不可承受的……」
話未講完,她已潸然淚下。
「懇求大家,請遵守防疫規定吧,雖然聖誕節要來了,但現在真不是團聚的時刻……」
所有人心裡都清楚,疫苗不出,疫情不停。
全世界翹首期盼著疫苗現世。
現在,一些疫苗來了,但接連爆出的副作用,卻讓人卻步。
相比之下,中國新冠疫苗也傳來了消息。
消息一:
12月9日,阿聯宣布:中國國藥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抗病毒效果86%,同意批准註冊上市。
阿聯總理阿勒馬克圖姆接種中國疫苗
此次Ⅲ期大規模國際臨床,來自125個國家和地區的3.1萬名志願者參加。
數據讓所有人欣喜:
這款中國國藥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具有99%的中和抗體血清轉化率,100%預防中度和重度疾病的有效性,且無明顯副作用。
中國國藥的新冠疫苗,成為了全球首款獲準上市的新冠滅活疫苗,世界第二款正式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首款輝瑞詳見前文)。
阿聯民眾注射中國國藥新冠疫苗
消息二:
輝瑞和摩德納的疫苗,對運輸要求極高。
輝瑞疫苗必須在-70°C的低溫下運輸,比南極冬季平均氣溫還低。
摩德納疫苗也須保持-20°C的低溫運輸,相當於家庭冰櫃的溫度。
運輸費用之高,將很多發展中國家拒之門外。
勿論遙遠的非洲,單單是鄰國印尼已表示:
輝瑞疫苗的存儲、分銷疫苗的物流條件要求太高,根本無力購買。
印尼一名員工在乾冰工廠製造乾冰顆粒
這意味著,全球約54%人口,接種無望。
此時,又是中國站了出來。
中國國藥集團和科興生物旗下三款候選疫苗,實現了無冷鏈條件下的分銷。
而且,國藥集團已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分銷系統,並順利通過了壓力測試,進一步為未來疫苗的全球化掃清了障礙。
本已昏暗的天際,驟然有霞光射入,數十國發來懇求:熱盼中國「救命」疫苗。
這,是一場全球半數人口的生死保衛戰,早一天研發成功,就有數萬人得救。
中國的答案是:人命關天,全力以赴。
白髮
9月8日,陳薇將軍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陳薇步入人民大會堂
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她的英姿颯爽,而久未見女兒的老母親,看到電視卻急了:
「我女兒的頭髮呢?」
短短半年,烏絲變白髮。
從2020年農曆大年初二,逆行出徵、進駐武漢,至今,她沒休息過一天。
實在沒時間打理,頭髮只能一剪再剪。
重壓之下,青絲盡褪,兩鬢斑白。
無數個日夜,帶隊磨著石頭過河,太難了。
採訪中記者問:有沒有某一個時刻想過退縮?
久經沙場的女將軍說:
「有啊,有很多,這種退縮來自於方方面面……」
但她隨即近乎哽咽道:
「但既然國家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了,也帶出這個團隊了,你這個旗幟不能倒,你這個精神不能退!」
說完,她落淚了。
我也落淚了,我想很多年後仍會有人記得,她鏗鏘有力的話語:
「專利是我們的、原創是我們的,所以我們在任何場合,都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轉身
這一路霜雪,除了光,還有影。
很抱歉,時隔2個多月,才帶您認識了這個男人——趙振東,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免疫學專家。
從今年2月起,200多個日夜,他連續奮戰在研發一線,疫苗研發、中和抗體篩選、複製子體系構建、抗毒藥物篩選……
小小的7人實驗室,燈火不息,一日未休。
趙振東(中)和實驗室組員
作為「疫苗守護者」,他深知:時間就是生命,疫苗早一天問世,便可拯救萬千生靈。
然而,他竟沒能等到那一天,9月17日,因持續工作、過度勞累,趙振東犧牲在研發一線,年僅53歲。
生前9個月,他總結了新冠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抗體等研究進展,參與起草了五部門《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完成了國藥北京公司、武漢公司以及科興公司的生物安全聯合評估,為新冠疫苗的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爭名利,甘於奉獻。
在一片黑暗中,他曾說:「不要急著說別無選擇,也許,下個路口就會遇見希望。」
人間
全國科技周閉幕式上,有一個男人作為科學家代表第一個走過了紅毯,他叫段凱,來自國藥集團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
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全球首支新冠滅活疫苗。
今年1月,他們接到疫苗研發任務時,正是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科研尖兵來自各地,原本過年剛回到家鄉,年夜飯沒吃完,便急急逆行回漢。
350張通行證被緊急批覆,數百名中國科研人逆向疾馳、生死競速。
1月25日,大年初一。
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的盧佳接令後,連夜從安徽老家自駕趕回武漢。
一路風塵,她只匆忙喝了口水,便「全副武裝」,扎入了P4病毒實驗室。
盧佳博士
全負壓空間下不吃不喝,連軸活體病毒檢測16小時後,走出實驗室,已是第二天凌晨。
「盧姐,你活檢艱險,我質控護航。」
王文輝,大年夜放下筷子,從河南老家,穿越重重關卡,歸隊!
右一王文輝
「活檢、質控,怎麼能少了中試?!」
萬鑫,大年夜告別妻兒,從新洲逆行返漢,歸隊!
萬鑫
「還有我們製劑配方,一個不能少!」
女博士郭靖,獨自駕車從黃岡急返武漢,效力評估、免疫原研究……全部歸隊!
郭靖
那晚的武漢,城空了,黑漆漆的夜色下,街道空空蕩蕩,一批批逆行者,卻星夜直奔武漢生物所而來。
無一人退縮,無一句多言,全部一頭扎進實驗室,與病毒「零距離」肉搏。
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少食少水,降低如廁頻次。
厚重的防護服中,揮汗如雨,防護鏡在臉上壓出了一道道紅痕。
實驗室、生產車間、採漿站……
從1月20日至今,300多個日夜,無1人休息,三班倒連軸轉,人均日工作16小時,疫苗研發,從啟動到獲批臨床試驗,僅用時98天,整整提速了8倍。
與死神競速,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目前,人類有約70種疫苗,可預防37種傳染病。歷史上,研發速度最快的腮腺炎疫苗,用了4年。
新冠疫苗,是全人類的又一次極限突破。
這場百分競技中,中國得了110分。
非典,從分解基因到1期臨床,用時20個月,而新冠,僅僅用了2個月。10倍提速的背後,是最頂尖的科學家在捨生忘死。
是最有效的制度在保駕護航。
中國首批以身試「毒」志願者,鮮為人知:
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黨委書記朱京津,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段凱,武漢血液製品公司黨總支書記李策生……
「我的工資最高,當然我先來。」
是最敬業的工人在拼命託舉
是最克己的百姓堅守不添亂。
回顧人類疫苗的發展史,每一次波折,都是為了新生,從無英雄從天而降,只有你我曾挺身而出。
願雪消融時疫消散,2021不遠,春天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