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再升級,明年將投3000萬元打造科創中國的「佛山樣本」聚焦創新驅動助力工程)
「2021年的申報工作已啟動,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高達3000萬元,增加了2.5倍。」12月23日,在佛山市召開的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鄭偉雄宣布道。
對此,廣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範英妍給予高度評價,她表示,佛山市政府在今年疫情形勢嚴峻、財政吃緊的形勢下,依然增加了對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投入,「佛山市政府不光停留在文件上,而是真正體現在真金白銀上。」範英妍說。
2020年佛山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正在組織驗收——自2017年佛山市成功創建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市以來,市政府制訂了相應的實施方案和建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聯席會議機制,並連續兩年資助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專項資金項目,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18年底,佛山市被中國科協評為廣東省唯一的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優秀城市;2019年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共立項支持22個項目,資助金額930萬元。項目類別涵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會企科研基地、學術交流和會展活動、院士專家工作站等7大類;2020年1月組織了項目驗收,經第三方機構評審,21個項目通過驗收,1個項目延期驗收。經廣泛發動,2020年共收到申報項目109項,申報資助資金達到5740萬元,增幅達64%。
幾年來,在政府搭臺、學會主角、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產學研用合作新機制之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為佛山創新發展搭建起對接國家級、省級學會資源通道,助推佛山產業轉型升級。
會議上還提出,在創建中國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作示範市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接國家級學會的科技、人才和項目資源,積極創建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每年投入至少1000萬,創新發展指標不斷被刷新
在政策領導下,佛山市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牽手國家頂級學會、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是近年來佛山連結外部優質創新資源、補短板、增強創新競爭力的一個新探索。
在當天的聯席會議上,鄭偉雄對佛山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市建設總體情況進行了說明,「2019年和2020年兩年累計支持項目50個,其中國家級學會合作項目27個,省級合作項目33個,極大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發揮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這一工程為佛山導入眾多專業領域學會資源,在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轉移、人才引進和培養、決策諮詢等方面,為企業創新提供服務。同時,佛山設立了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專項資金,每年至少投入1000萬元,用於支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會企科研基地等七大類項目的開展。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全球生產、生活的停頓,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的開展也受到極大的影響。當疫情緩解、開始復工復產時,市科協於4月17、22日分兩批召開立項資助項目推進會,向28個項目承擔單位了解項目進度和困難,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佛山作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近年來圍繞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世界科技加佛山製造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之路,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一系列的創新發展指標不斷刷新。」範英妍說。
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正確的指導方向+真金白銀的投入,2020年大部分創驅項目取得很好的成效,當天聯席會議上,中國照明學會、中國防癆協會、金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赫茲曼電力公司、精銦海洋工程公司等負責人,進行了項目匯報。
其中,中國防癆協會研發的肺結核新型疫苗,獲得與會人員的高度關注。該協會負責人表示,在佛山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協助下,協會與佛企廣東體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目前候選疫苗在今年已完成動物評估,預計2021年申請臨床試驗。
此外,通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攻克技術難關,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能夠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再生修復創新聯盟也在佛山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支持下,取得重大技術攻關。聯盟由佛山金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化工學會、華南理工大學共同申報,該聯盟圍繞銅基MOF水凝膠功能化抗菌膜協同促進皮膚再生修復的機理,完成了技術工藝攻關、小規模製備實驗、大鼠皮膚損傷修復、抗菌及生物相容性實驗等工作,項目各項性能指標已經達到預期指標,目前在準備驗收、試產。
無獨有偶,赫茲曼電力(廣東)有限公司也在佛山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支持下,與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廣東省電氣行業協會、西安交通大學搭建了會企科研基地。赫茲曼電力(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麥建國表示,協會能選擇合適的會員進行推廣合作,技術專家能為新技術提供指導,高校會對行業信息進行分析匯總,三方協同推進企業向更寬、更深的領域發展。
大力引進一系列高端學術交流活動,把握、引領行業發展趨勢,建立行業標準,同樣是佛山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重要手段。今年共有4場學術交流與會展活動獲得資助,如中國照明學會和市照明燈具協會聯合舉辦2020年中國智慧照明與設計發展論壇暨第九屆佛山市半導體照明產業交流大會,邀請國內智慧照明領域相關專家、各地城市照明管理部門代表、國內照明規劃設計院校與研究單位代表、國內各大照明企業代表等共300餘人共聚一堂,為智慧照明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前景和佛山半導體照明產業的發展方向出謀獻策。
積極加強會企合作,提升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同樣激發了企業創新潛力。今年的「會企科研基地」項目、「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分別有4個單位獲得資助。如精銦海洋工程公司、赫茲曼電力公司分別聯合省機械行業協會共建會企科研基地,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半節距雙動環梁連續升降系統,夯實了其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赫茲曼電力公司的項目攻克了電力行業零停電的世界難題,通過研發出來的智能配電網含小電流接地故障檢測保護常壓密封櫃自動化成套與終端應用,實現0.1秒內切除、隔離故障,通過網絡設備自投,實現0.2秒內恢復非故障側供電,為電力物聯網關鍵節點技術提供了解決方案。
各項成果顯明,在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扶持下,投入產出效益是成正比的。今年,順德區機器人協會聯合省機器人協會、順德職院共建先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協助美的空調智能工廠進行應用升級改造,大大地提高了其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的使用。另外,該中心還幫助康寶公司建設消毒櫃智能工廠,使其建設成為高度智能化、自動化、柔性化的生產線。到目前為止,該中心為技術供給或需求方提供成果轉化項目10項,並指導企業進行技術合同登記認定,項目成果帶來的經濟價值超過2000萬元。這種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模式,實現了多方強強聯合,形成優勢互補,極大地推動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
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打造科創中國的佛山樣本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也提出了今年的八項重要任務,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作為第一項重要任務,擺在首要位置。
在總結了近年的工作成果後,佛山市科協也對下一步的工作開展進行了規劃,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全面開展對接活動,二是推動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範項目做大做強,三是擴大立項資助項目覆蓋範圍。
其中,對於全面開展對接活動,具體包括三點工作,一是佛山高新區、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等每個單位對接2-3家國家級學會,市直各有關單位、各區科協每個單位對接1-2家國家級學會,按各自的定位精準對接,提高成功率;二是組織有意向的國家級學會到佛山來調研、對接;三是到全市重點園區和企業開展宣傳,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團隊加入到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
範英妍在會上指出,希望佛山市科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今後工作中,一方面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繼續深入推動創新驅動助力示範市為抓手,協同聯動創新主體,區域發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更好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
「希望佛山能按照中國科協建設科創中國的工作部署,積極對接,爭取成為廣州、深圳後的下一批試點城市,打造科創中國的佛山樣本。」範英妍說。
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家華在肯定了佛山市科協在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取得的成績後,也為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他指出,目前佛山產業整體水平仍然不高,高技術製造業比重偏低,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佔領先機、奪取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看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在步伐,「我們要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要緊緊抓住用好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創新驅動工程,充分發揮創新的乘數效應,以創新能力,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蔡家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