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汽車強國建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受國家製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和工信部的委託,聯合行業500餘位專家於2015-2016年期間歷時一年完成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的研究編制與發布。
《技術路線圖》」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製造技術、汽車輕量化技術及動力電池技術等七大領域。中國節能與新能源的汽車主要裡程碑是:
1)至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5.0升/百公裡,商用車新車油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7%以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達到50%。
2)至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4.0升/百公裡,商用車新車油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達到約15%。
3)至2030年,乘用車新車油耗3.2升/百公裡,商用車油耗同步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達到40%以上,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接近10%。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也牽頭開展了持續的深化研究和動態評估工作,並於2017-2019年連續發布年度評估報告。路線圖發布以來,在支撐政府行業管理、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及引導社會資源集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2019年5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行業正式啟動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本的修訂工作,以期在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和新的發展形勢下,實時了解新技術、新模式、新生態,把握髮展趨勢,預判技術發展方向,保證《技術路線圖》的科學性、時效性和引領性。
《路線圖》發布以來,究竟哪些目標完成,哪些還有差距呢?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路線圖全文,看完全文您一定會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2020年4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編寫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報告2019》(簡稱《評估報告2019》)正式出版發布。
《評估報告2019》繼續沿用2016年發布的《技術路線圖》「1+7」技術領域框架,即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和輕量化,針對各技術領域分別開展年度進展評估。總體架構上,《評估報告2019》主要分為綜合評估和專題評估兩部分。
綜合評估分析了當前國際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向,並對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和輕量化技術領域分別進行了評估分析,包括現狀情況、目標達成情況、年度標誌性進展以及距離目標存在的挑戰等內容。從部分評估結果來看:
1.節能汽車領域
2018年企業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已達到5.8L/100km(綜合工況),進一步趨近2020年乘用車平均油耗5L/100km目標;國內汽油機熱效率逐步接近40%;48V系統效率獲得一定提升。
2.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領域
典型小型純電動汽車(整備質量1200kg)法規工況電耗小於12kWh/100km;典型A級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混動模式下油耗不超過5L/100km(工況法);電機控制器功率密度達到30kW/L以上,自主封裝IGBT模塊市場佔有率達到20%以上。
3.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
採用15μm質子交換膜的石墨雙極板電堆功率密度達到2.2kW/L;大功率車用燃料電池超薄金屬雙極板實現量產;複合雙極板電堆模塊耐久性突破7500h;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加油加氫合建站和加氫充電合建站完成建設。
4.智能網聯汽車領域
國內眾多車企紛紛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計劃,自主品牌PA級自動駕駛汽車陸續量產;我國C-V2X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形成;對不同廠家C-V2X技術方案互聯互通進行規模測試,驗證我國V2X協議棧和安全機制的有效性。
5.動力電池領域
國內量產的磷酸鐵鋰材料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190Wh/kg;三元材料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80Wh/kg;動力電池系統成本下降到(1.0±0.2)元/Wh。
6.輕量化領域
乘用車整車輕量化係數評價方法、高韌性Al-Si鍍層技術、鋁矽鍍層熱成形鋼焊接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比2015年目標,整車輕量化減重10%;600MPa以上高強鋼應用達到50%;單車用鋁量達到190kg,用鎂量達到15kg;碳纖維成本比2015年的目標降低50%。
專題評估主要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三大主題,每年滾動開展深入研究,評估報告2019年主題為節能汽車。
《技術路線圖》1.0版的編制和發布在支撐政府行業管理、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及引導社會資源集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路線圖發布以後,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好的反響,並在相關領域形成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考慮當前發展形勢,啟動《技術路線圖2.0版》研究與修訂工作重要迫切。以全球視野系統梳理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現狀,準確把握國內汽車產業發展情況,切實為我國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指引。
尤其是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新的歷史轉折事情,同時結合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和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行業需要客觀、準確和適合中國產業特點的技術路線圖,準確把握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為我們行業全產業鏈的發展指明方向。
註: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