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Waymo紛紛收購仿真技術公司,仿真模擬為何對自動駕駛如此重要?

2020-12-04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谷洞察」(ID:guigudiyixian),作者Chelsea Yang,36氪經授權發布。

2019年末,自動駕駛巨頭Waymo 宣布收購英國公司Latent Logic,用於仿真模擬技術的提高。Latent Logic是一家從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分離出來的英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其開發的AI技術通過「模仿學習」來構建逼真的人類駕駛行為仿真,從而開發可擴展且高效的自動駕駛測試。

其實一直以來,Waymo都在致力於發展仿真技術,這也是它自動駕駛的支柱項目之一。而收購Latent Logic則可以幫助Waymo實現更加貼近現實的仿真技術,Latent擁有一種叫模仿學習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仿真人類的行為,如把開車的人、騎摩託車的人和路人的行為通過將人類不完美的駕駛行為和駕駛錯誤建模出來。該方針技術可以把這些行為模擬得更加真實,進而更好地幫助Waymo做自動駕駛的預測和規劃。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Uber傳出正在收購模擬軟體開發公司Foresight。Foresight於2017年成立於矽谷,為智能計程車、送貨卡車和飛行汽車等新興移動機器人提供供軟體和數據服務。如果收購Foresight,Uber也能較快提升其在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環節上的實力。

(Uber路測出事車輛,圖片來自網絡)

看起來,各大自動駕駛企業都相繼在仿真技術上發力。那麼,仿真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它對於自動駕駛的發展為什麼如此重要?

(Waymo仿真圖像,圖片來自網絡)

仿真技術是什麼?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在行駛過程中靈敏地識別道路上的物體,如其他的車輛、行人、路標、紅綠燈、建築物、樹木等等。但是,在天氣惡劣的時候,如下暴雨、暴雪、陽光極其強烈、以及沒有燈光的夜晚,感知和識別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比如當強光照射在某個容易反光的物體上時,自動駕駛汽車安裝的攝像頭可能會被強光影響而錯誤地識別該物體。

這些極端條件並不會經常發生,但要想處理好這些情況,就需要讓自動駕駛汽車大量地被置於這些情景中,然後通過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算法不斷學習相關的處理能力,所以這時候,仿真環境就提供了完美的虛擬實境路測環境,能夠模擬極端情景,讓自動駕駛汽車能持續不斷地可以學習處理的技能。

那麼仿真環境模擬都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呢?

自動駕駛汽車從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個控制環路,包含了四個基本要素,物理環境、傳感器、控制器和制動器。當汽車在真實環境中行駛時,傳感器會感應識別到車輛周圍的物體(如靠Liar和Radar識別行人、其他車輛等),根據這些被感知的物體,控制器會控制汽車做出相應的反應指令(比如是行人的話,就會命令汽車停車),最後制動器就會根據控制器發出的指令來做出對應的驅動汽車的反應(如收到是行人該停車的信號後,就會控制汽車讓汽車停車)

駕駛情景仿真指的就是,擁有完整控制環路的自動駕駛車輛被放置在包含了道路、隨意行走的行人、路標、建築物等虛擬實境的駕駛環境中。通過構建出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駕駛環境,仿真就可以測試出汽車的控制環路是否按照預期工作了。

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主要包括Radar、Lidar等,通過電磁波等來檢測物體,能夠與攝像頭互補,如陽光太刺眼影響攝像頭拍攝時,Radar、Lidar的穩定性能就能派上用場了。

對傳感器的性能仿真分析是自動駕駛仿真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是通過高保真的物理分析來實現預測傳感器性能的變化,比如,能夠通過雷達方向圖和增益來實現。並且傳感器仿真還能預測在極端天氣下,雷達等傳感器在真實情況中的性能變化,相比於現場去測雷達的實際變化情況,仿真預測成本相對低很多,且時耗小。

(Waymo傳感器系統,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自動化的功能安全分析,電子硬體、半導體、軟體算法都可以用仿真技術來模擬。仿真的主要模型包括傳感器模型、車輛動力學模型、行人模型、靜態虛擬場景模型、動態交通流模型、天氣氣候模型、駕駛行為模型等。

Waymo此前向美國交通部門提交了一份有43頁的安全報告,在報告的第三部分,測試和驗證方法中也描述了Waymo的仿真技術是如何幫助其實現先進的現實世界駕駛技巧。每天,都約有2.5萬輛虛擬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在仿真軟體中測試,它們的裡程數高達800萬英裡。

Waymo的仿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仿真種類繁多,在這裡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來看看Waymo是怎麼對車輛在十字路口左轉做仿真的。

在Waymo路測的主戰場亞利桑那州的街道上有一個十字路口,自動駕駛車輛想要左轉,此時面前的圓形綠燈亮起,對於人類駕駛員來說,在這種交通燈面前都需要非常小心、謹慎,需要判斷對向車是不是有很多、是否在緩慢行駛,判斷看是否能夠在車流中找到縫隙通過,或者是否對向車很少、在很快地行駛,那就需要停下來等待等對向車通過後再左轉。如果左轉過早可能會和對面車相撞,如果左轉過晚又有可能引起後方交通堵塞。

而仿真模擬器在這種情況下,能給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很多的練習機會,讓汽車在每種情況下反覆學習,來實現學會轉彎的技能。

具體的實現過程如下:

首先Waymo需要不斷測試,測試數量高達數千次。在同一路口模擬不同的駕駛場景測試,並且在不同路口反覆練習,直到新學會的這個轉彎技能,以此提高通用時的運行速度。

接著是創建眾多變量,來實現改變駕駛場景,這個改變駕駛場景的過程被Waymo取名為fuzzing(模糊)。可以改變車流的速度、交通信號燈的時間,以及增加等待過馬路的行人、自行車道等,來讓駕駛場景更加複雜、貼近現實,然後觀察這些變化的因素是怎麼影響Waymo的車駕駛的。

(Fuzzing模型建立,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是檢測驗證和不斷迭代,當自動駕駛汽車在仿真環境中學習到了左轉後,這種技能就會被錄入知識庫,然後與其他車輛共享。這種在仿真中學習到的技能又會被反哺運用到現實場景中去驗證,然後循環整個過程來改進,最終要能確保在現實道路上、長達數百萬英裡路測時的安全性。

為了實現全集成式的自動駕駛車輛檢測,Waymo在加州花重金打造了一個完全密閉的測試場地,叫Castle,佔地91公頃,非相關人員都無法進入。

(Castle道具倉庫,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地方更像是一個封閉的小城鎮,裡面各種道路情景應有盡有,如高速公路、鐵路道口等,還有眾多的塑料道具,如行人、路障等,為了幫助仿真建模和驗證,Waymo在Castle設置的交通模擬場景高達2萬多個,比如玩滑板的人躺在滑板上,停在路邊的車上突然有人下來,不管後面的車輛急速變道的汽車等。

仿真技術的重要性

目前市場上自動駕駛仿真軟體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專門的自動駕駛模擬仿真軟體,第二類是基於遊戲引擎做的仿真軟體,所有很多做仿真的工程師都有做遊戲的背景,第三類是基於機器人仿真軟體做的仿真器。

仿真軟體能夠重枸各種極端、突發情況的情景,通過對參數的微調、修改,又能重組出各式各樣新的突發情景。而實際的路測場景中很難遇到這麼多的突發情況,且很多極端情況都非常的危險,比如一個小孩突然衝出馬路,再比如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這些路測的情況發生時,都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而通過仿真技術,這些極端情況就可以輕易重現,省時又省錢。

仿真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在仿真環境中,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龐大的路測。Nvidia的CEO黃仁勳在歐洲Nvidia GPU開發者大會上稱,利用Nvidia的DGX和Tensor RT 3做駕駛仿真,工程師可以在5小時內完成48萬公裡的路測,按照這個速度計算,要測試完美國所有的道路,僅僅需要2天。

所以,眾多自動駕駛公司都在斥重金,抑或發展自己的仿真技術,抑或是收購一些專門研究仿真技術的公司,目前也有很多專門做仿真技術的公司像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如成立於2015年的谷歌系公司Drive.ai,目前在4輪融資中已經獲得了7700萬美元。

(Drive.ai仿真圖,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仿真技術也存在著眾多局限。仿真所需要建立的模型都是非常難的,比如目前對電磁場的仿真一般僅限於天線設計,很少被用到情景仿真中,導致了仿真軟體對Radar和Lidar的建模都比較簡單,而且無法對環境電磁學進行仿真。並且,對傳感器仿真的時候,要想建立一個完全符合電磁學原理(電磁信號反射特性、強度等)都困難重重。

要想突破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客服情況時「一驚一乍」的反應、加快機器學習的學習進程,還需要各家自動駕駛公司快速地實現仿真技術地不斷更新換代。時間、資本和人才對於這場戰役來說都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自動駕駛仿真技術,你們看好哪家公司呢?你們認為誰會率先在自動駕駛上取得裡程碑式突破?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參考文章:

https://xw.qq.com/cmsid/20190404A02PS200?f=newdc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theatlantic.com/amp/article/537648/

https://www.google.com/amp/s/amp.theatlantic.com/amp/article/537648/

https://www.therobotreport.com/drive-ai-self-driving-simulation


相關焦點

  • 遊戲技術成優勢 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加速應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極具真實感的大型遊戲,其中的某些技術也正在被應用到自動駕駛的研發當中。「吃雞」手遊  模擬仿真平臺是加速自動駕駛研發測試的重要工具  我們平常所說的自動駕駛分為駕駛輔助和完全自動駕駛,最主要的區別在於人的參與度。
  • 自動駕駛應用加速 模擬仿真技術是關鍵之一
    利好政策接連發布,自動駕駛受熱議。但在實際運用中,自動駕駛的落地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測試驗證難是其中一大痛點。而模擬仿真技術被業界當做這一難題的解決辦法,應用日漸廣泛。騰訊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從2017年開始研發模擬仿真平臺的三維場景及傳感器仿真、數據驅動交通流模擬豐富的測試場景、場景型雲仿真及虛擬城市型雲仿真並行等核心能力,使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近日,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負責人孫馳天分享了其對市場痛點及應用趨勢的分析。
  • ANSYS成功收購OPTIS 成自動駕駛仿真技術領先供應商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5月2日,ANSYS完成了對光學仿真領導者OPTIS的收購。從此,ANSYS可為汽車行業自動駕駛車輛仿真測試提供最綜合的解決方案。OPTIS開發的逼真虛擬實境和閉環仿真平臺,有助於加速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利用這一虛擬實境技術,再結合ANSYS的其它解決方案,汽車製造商可以模擬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導航的環境,包括道路狀況、天氣和單行道。
  •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技術可模擬真實街景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技術可模擬真實街景 2019-04-10 科技日報 張曄 呂汶倩 劉天佑 【字體:大 中 小】
  • 模擬仿真:自動駕駛的又一個「刺激戰場」
    當自動駕駛進入到以Robotaxi為代表的公開道路測試階段時,如何提升測試效率、更加精進技術、加快落地速度,成為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事實上,Waymo、騰訊、百度一直將其視為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能力,最近華為也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競爭,推出了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八爪魚)。另外一個維度,以AutoX、文遠知行、Pony.ai、希迪智駕等為代表的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也根據各自的需求,自主研發模擬仿真環境。
  • 突破自動駕駛測試瓶頸 騰訊模擬仿真平臺詳解
    利好政策接連發布,自動駕駛受熱議。但在實際運用中,自動駕駛的落地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測試驗證難是其中一大痛點。而模擬仿真技術被業界當作這一難題的解決辦法,應用日漸廣泛。騰訊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之一,從2017年開始研發模擬仿真平臺的三維場景及傳感器仿真、數據驅動交通流模擬豐富的測試場景、場景型雲仿真及虛擬城市型雲仿真並行等核心能力,使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近日,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負責人孫馳天分享了其對市場痛點及應用趨勢的分析。
  • 自動駕駛雲論壇,騰訊詳解TAD Sim模擬仿真平臺
    利好政策接連發布,自動駕駛受熱議。但在實際運用中,自動駕駛的落地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測試驗證難是其中一大痛點。而模擬仿真技術被業界當做這一難題的解決辦法,應用日漸廣泛。
  • ANSYS計劃收購OPTIS 欲獲得光學仿真及雷射雷達仿真技術
    據外媒報導,ANSYS公司宣布,其計劃收購意見光學仿真(optical simulation)公司——OPTIS。OPTIS於近期宣布,該公司與LeddarTech公司研發雷射雷達仿真技術,未來將被用於自動駕駛汽車行業。自動駕駛汽車研究的工作量巨大,若成功收購OPTIS,ANSYS就能將更多的光學仿真技術及雷射雷達仿真技術提供給旗下客戶了。目前,ANSYS已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了仿真方案,在該併購達成後,將為ANSYS的工具欄新增可視、紅外線、電磁學及音效等新功能。
  • ASAM正在成為自動駕駛場景模擬仿真測試標準引領者
    圍繞智能汽車發展,各項測試標準的構建正處於關鍵期,這不僅決定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攸關各國家(地區)智能汽車未來的發展格局。而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深入研究的由ASAM(德國自動化及測量系統標準協會)制訂並推廣的OpenX標準正在引領自動駕駛場景模擬仿真測試標準的發展。
  • 融資1.25億美元,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獨角獸」誕生
    這其中,模擬仿真公司機會最大。就在近日,一家來自美國的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初創公司Applied Intuition證實,在新一輪C輪融資中融資1.25億美元,公司估值達到12.5億美元。「我們堅信,在未來,設計、工程、製造、測試和相關的軟硬體都將使用某種形式的模擬測試。」Applied Intuition公司創始人表示。
  • 2020中國自動駕駛仿真藍皮書
    自動駕駛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對軟體的需求更大,科技公司進行仿真軟體的探索,目的是進入市場龐大的汽車行業,建立更大的數據平臺,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自動駕駛仿真科技公司主要包括騰訊、百度、華為、阿里等。模擬仿真測試已經成為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測試落地的重要手段。考慮到車企自身軟體開發能力弱,無法獨立完成仿真測試,一般通過和科技公司或者自動駕駛仿真軟體企業合作,利用後者仿真軟體進行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如上汽與 TAD Sim,江淮與 Prescan(見圖表 12)。
  • 騰訊打造模擬仿真平臺 突破自動駕駛測試瓶頸
    &nbsp&nbsp&nbsp&nbsp近日,2020第三屆全球自動駕駛雲論壇在南京舉行,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負責人孫馳天分析了自動駕駛市場痛點及應用趨勢,並詳解了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TAD Sim的運行機制和應用前景。
  • 英偉達發布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 可收集無人駕駛數據
    據路透社報導,英偉達Nvidia公司發布了一款自動駕駛模擬仿真系統,通過雲計算能力來模擬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收集相關數據。近日,Uber無人駕駛汽車交通肇事致死案件在業內引了激烈的討論,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標準引領者
    ASAM引入的標準涉及多種汽車標準,包括仿真,網絡,測量和校準,診斷,自動測試,軟體開發,ECU網絡以及數據管理和分析。2016年,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BMWi)推出了PEGASUS項目,該項目旨在開發一套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程序,以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落地。
  • 李斯特合作MSC軟體 提供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技術
    (圖片來源:李斯特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27日,海克斯康(Hexagon)旗下公司MSC軟體(MSC Software)與奧地利李斯特內燃機及測試設備公司 (AVL List GmbH)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自動駕駛(AD)仿真和測試,
  • ASAM: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標準引領者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對於智能汽車發展來說,各項測試標準至關重要,這不僅決定著相關技術的發展水平,也攸關各國家(地區)智能汽車未來的發展格局。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深入研究的由ASAM(德國自動化及測量系統標準協會)制定並推廣的OpenX標準正引領自動駕駛場景模擬仿真測試標準的發展。
  • 自動駕駛仿真領域頒出首個國際性創新技術獎!騰訊自動駕駛雲仿真技術獲獎
    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公布了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騰訊自動駕駛雲仿真技術榮獲創新技術獎,成為我國自動駕駛仿真領域首個獲得國際性大獎的創新技術。中國科協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表示:「自動駕駛是全球汽車與交通領域競爭的焦點技術,在降低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節能減排以及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市場痛點及應用實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2月20-21日的2020第三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延期舉行。為了給線下論壇預熱,主辦方決定,在會議前期組織線上的論壇供行業人士學習和交流。請掃碼後報名微課堂演講大綱1.自動駕駛落地難題2.模擬仿真核心能力和市場痛點3.騰訊TAD Sim仿真平臺4.
  • 一輛汽車終身壽命70萬公裡,騰訊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一天跑完
    騰訊自動駕駛仿真業務負責人孫馳天在會上做了題為《自動駕駛與「頭號玩家」》的演講,他談到「通過高精度地圖、大數據、AI和雲技術,騰訊自動駕駛仿真系統可以讓虛擬場景無限接近真實世界,這種高精度、可擴展的模擬技術,對於自動駕駛系統的檢驗至關重要,可以高效安全的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結合了騰訊遊戲技術的騰訊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在業界具備領先實力。」
  • 自動駕駛虛擬仿真「第一股」誕生,行業洗牌或將開始
    從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軟體開發商、硬體提供商以及汽車製造商都在不同程度的通過虛擬仿真工具加速技術研發和測試。虛擬仿真相關企業也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與此同時,遊戲引擎公司、網際網路企業、雲計算公司等等形形色色的企業都在加入這場「未來市場」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