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高通公布了截止9月27日的2020財年第四財季財報,該季度高通實現83億美元營收,同比增加73%;淨利潤29.60億美元,同比增長485%。高通淨利潤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巨大提升,除了iPhone 12支持5G帶來的紅利以外,還有華為支付的18億美元款項。
這18億美元款項是先前的專利費用,在結清款項之前,高通和華為還達成了一項新的長期性全球專利許可協議,華為極有可能會獲得高通晶片的供應。現在僅僅過去半個多月,好消息終於傳來,有華為供應鏈消息稱,目前高通已經獲得了向華為出售4G晶片的許可證。
除此以外,高通公司的一位發言人也表示,已經獲得了包括若干4G產品在內的多種產品的許可。受益於4G晶片利好,現在外界有消息傳出,華為下一步或重啟4G手機生產,目前華為已經開始重新採購手機零件了。
日前華為通知了臺灣地區的零部件廠商,表示將在本月重新採購鏡頭、PCB載板等零部件。雖然該消息對華為而言是劫後重生,但高通獲得的許可證可能只會產生有限的許可,因為它僅涵蓋4G晶片,而現在的消費者都在轉向更新的5G設備。
所以華為拿到高通4G晶片的意義是很有限的,儘管限制已經開始放鬆,但並不意味著華為手機就能重獲新生,像華為這種已經經歷過多次制裁的企業,應該意識到在核心技術領域,單單依靠別人的自主是靠不住的。
所以最近華為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果斷的斷臂求生,賣掉榮耀品牌以獲取更多的現金儲備,一方面暫時妥協,另一方面將繼續在晶片製造上補課,因為如果華為沒有晶片製造,一旦美國再次限制,華為的業務又將步入黑暗時刻。
至於華為重啟4G手機業務,其實也是不得已之舉。儘管眼下華為已經做出了眾多調整,比如任正非提倡的雲管端,已經覆蓋到了所有個人消費業務和企業業務,光是汽車業務就是非常巨大的市場。但在手機領域,華為可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所以現在如果有機會的話,在高通只提供4G晶片的前提下,華為拾起4G手機也是很正常的舉動,因為華為不會放棄做手機。也許在當下華為沒有足夠的資源把5G手機提供給用戶,但並不意味著接下來華為做不出最好的4G手機。
從長遠來看華為正在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在現有的資源下推出新款手機,未來也有可能獲得高通5G晶片或者聯發科晶片的供應,另一方面華為也在加快晶片製造方面的布局,因為只有自己掌握整個產業鏈,根基才能夠牢固,華為才能夠重返巔峰!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