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這句話是說,一個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我們不能否定任何一個人的夢想,因為正是這些夢想的存在才能夠支撐一個人不斷地走下去。
自古以來,不少偉人能夠有所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夢想: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當燈絲的那種材料整整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在經歷了1600次實驗之後獲得了成功;當拿破崙渴望率領千軍、一統法國大帝的雄偉抱負被叔叔否決時,他沒有就此氣餒,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歐洲四大戰神之一;達文西最初學畫時不厭其煩地畫雞蛋,積累了深厚的繪畫功底,最後成為聞名世界的繪畫大師。
從這些名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某些共同之處:心中都有所夢想,有所期待,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路,在夢想的指引下以堅持奮鬥為基石,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張益唐也是這樣,他的數學天賦在國內被發現後出國讀博,後來卻淪落到在國外刷碗,但他不願就這樣一事無成地回國,一直堅持研究的他終於在58歲那年成功破解了世界難題。
初露鋒芒前程似錦
張益唐出生於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裡,母親從政,在政府機關當文員;父親從教,在大學擔任電氣工程專業教授。正是因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張益唐從小就愛讀書,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善於鑽研。
張益唐在五六歲時迷上了《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也正是這本書向他敞開了數學這個奇妙的世界,當時的他便在心裡埋下了一顆探索數學奧秘的小小的種子,這顆種子後來在他心中逐漸發芽長大,最終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張益唐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不管什麼樣的數學題只要老師上課講過一遍他就能做出來,漸漸的他已經不再滿足於課堂和書本上的數學知識了,九歲時的他已經了解了費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這些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如此晦澀難懂的理論證明,他竟然在九歲時就搞懂了,可見其天賦之高。
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有了顯露自己才能的機會,一舉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成功實現了自己研究數學的夢想。步入大學的張益唐依舊在探索數學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是學校裡老師同學所公認的數學天才。
學校裡有這樣一位風雲人物,校長丁石孫也開始注意到他,並為自己學校能有像他這樣的人才而感到驕傲。
七年的本碩連讀之後,張益唐獲得了北京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這時恰巧上面下發了公派優秀畢業生出國留學的名額,丁石孫毫不猶豫地指定了張益唐去。
堅守信念忍辱負重
或許在外人看來,擁有北京大學本科學位和碩士學位,又被公派留學的張益唐今後的日子一定是一帆風順無往不利了吧。可是命運有時總愛捉弄我們,越是有傑出成就的人所經歷的挫折與磨難就越多。
張益唐在美國的求學之路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順利,他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拿到博士學位。這中間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這是因為他在鑽研學問時傲人的氣質,原來他在寫畢業論文時大膽質疑了自己的導師提出的某些理論並發表了的自己的推演過程,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在稱頌這個年輕人的才華的同時也對他的導師發起攻擊。
這一事件對張益唐此後的發展影響不小,儘管當時在學術界並不排斥敢於質疑的精神,但是從大流來看,張益唐的這一做法直接導致了他的導師的難堪,他的導師並不願意公開宣布自己的理論有問題。於是張益唐一直被卡在畢業論文這個環節,遲遲沒有畢業。
好容易拿到畢業證書了,可是,張益唐的導師卻不願意給他寫推薦信,這就意味著他的能力不能得到認可,也沒有單位願意聘用他。
這時候的張益唐流落他鄉,工作生活都沒有著落,人們都勸他回國,起碼憑他的學歷在國內找一份像樣的工作是綽綽有餘的。可是他不願意回國,他覺得自己當初是滿懷夢想與希望來到這裡,本該有所作為,可是如今他竟落到這般悽慘的境地,就這麼落荒而逃,他不甘心。
於是,迫於生計,他曾在餐館洗盤子,曾兼職當會計,也曾在朋友的介紹下當代教。他之所以不願意回去是因為他內心的那一份從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的倔強,更是因為他始終銘刻心中的夢想。
天命之年大器晚成
即便是在那樣顛沛流離的歲月裡,張益唐依舊堅守著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之餘還想著怎麼證明數學猜想。他的堅持沒有白費,終於,他在自己58歲的時候,發表了一篇名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的論文,這篇論文不僅證明了他的猜想的正確性,也充分肯定了他在數學界的能力。
2013年,張益唐的名字被刊登在學術界的報紙上,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從這以後,先前否定他的導師最終也對他有所認可。
現在的他終於有底氣回國了,而這一天,他實在是等的太久了。回國後的張益唐依舊孜孜不倦地研究數學,並輾轉於多所高校進行講學,向人們傳授自己總結的數學理論知識。
有的時候命運是會和我們開玩笑,但這時候你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當你咬著牙堅持走下來時,最後會發現,那些過去命運從我們手中奪去的東西最終都會重新向我們奔湧而來,而那些曾經苦痛的經歷最後都交織成了一張網,編織成我們美好的回憶。
張益唐便是這樣,因為夢想,他負重前行,不枉此生,最後大器晚成,飽嘗成功的喜悅。
小結:
詩人海子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將獨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後來人們從他的詩句中引申出「以夢為馬」這個詞,用以表示人要有自己的信仰與追求。
張益唐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在博士畢業後不肯歸國,寧願幹著一份低收入的工作也要咬著牙留在異國他鄉,這與其說是因為他內心的倔強與頑強,不如說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有著一份夢想,正是這份夢想支撐著他走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讓他在還工作之餘還能夠花時間想著如何去證明數學猜想。這是一種不為所動的人生定力,也是一種激情滿懷的豪情壯志。
人這一生,有多少人能夠不忘初心,堅定地朝著來時自己所許諾下的夢想不顧一切的奔赴呢?當今時代,我們受到的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很多人往往都會為現實所折服,以至於漸漸失去了夢想,而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要知道,一個人一旦沒有夢想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從此碌碌無為。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個人一定要活得不平凡,芸芸眾生之中,能夠成為偉人的只是少數,但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庸,這和平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平庸是從實現個人價值的方面來說,而不平凡是從為人類作出的成就方面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