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唐:北大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刷碗也不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2021-01-05 史海殘雲

魯迅曾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這句話是說,一個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我們不能否定任何一個人的夢想,因為正是這些夢想的存在才能夠支撐一個人不斷地走下去。

自古以來,不少偉人能夠有所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夢想: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當燈絲的那種材料整整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在經歷了1600次實驗之後獲得了成功;當拿破崙渴望率領千軍、一統法國大帝的雄偉抱負被叔叔否決時,他沒有就此氣餒,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歐洲四大戰神之一;達文西最初學畫時不厭其煩地畫雞蛋,積累了深厚的繪畫功底,最後成為聞名世界的繪畫大師。

從這些名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某些共同之處:心中都有所夢想,有所期待,扎紮實實走好每一步路,在夢想的指引下以堅持奮鬥為基石,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張益唐也是這樣,他的數學天賦在國內被發現後出國讀博,後來卻淪落到在國外刷碗,但他不願就這樣一事無成地回國,一直堅持研究的他終於在58歲那年成功破解了世界難題。

初露鋒芒前程似錦

張益唐出生於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裡,母親從政,在政府機關當文員;父親從教,在大學擔任電氣工程專業教授。正是因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張益唐從小就愛讀書,在學習上勤奮刻苦、善於鑽研。

張益唐在五六歲時迷上了《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也正是這本書向他敞開了數學這個奇妙的世界,當時的他便在心裡埋下了一顆探索數學奧秘的小小的種子,這顆種子後來在他心中逐漸發芽長大,最終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張益唐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不管什麼樣的數學題只要老師上課講過一遍他就能做出來,漸漸的他已經不再滿足於課堂和書本上的數學知識了,九歲時的他已經了解了費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這些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如此晦澀難懂的理論證明,他竟然在九歲時就搞懂了,可見其天賦之高。

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有了顯露自己才能的機會,一舉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成功實現了自己研究數學的夢想。步入大學的張益唐依舊在探索數學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是學校裡老師同學所公認的數學天才。

學校裡有這樣一位風雲人物,校長丁石孫也開始注意到他,並為自己學校能有像他這樣的人才而感到驕傲。

七年的本碩連讀之後,張益唐獲得了北京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這時恰巧上面下發了公派優秀畢業生出國留學的名額,丁石孫毫不猶豫地指定了張益唐去。

堅守信念忍辱負重

或許在外人看來,擁有北京大學本科學位和碩士學位,又被公派留學的張益唐今後的日子一定是一帆風順無往不利了吧。可是命運有時總愛捉弄我們,越是有傑出成就的人所經歷的挫折與磨難就越多。

張益唐在美國的求學之路並沒有想像當中的順利,他花了七年的時間才拿到博士學位。這中間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這是因為他在鑽研學問時傲人的氣質,原來他在寫畢業論文時大膽質疑了自己的導師提出的某些理論並發表了的自己的推演過程,這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在稱頌這個年輕人的才華的同時也對他的導師發起攻擊。

這一事件對張益唐此後的發展影響不小,儘管當時在學術界並不排斥敢於質疑的精神,但是從大流來看,張益唐的這一做法直接導致了他的導師的難堪,他的導師並不願意公開宣布自己的理論有問題。於是張益唐一直被卡在畢業論文這個環節,遲遲沒有畢業。

好容易拿到畢業證書了,可是,張益唐的導師卻不願意給他寫推薦信,這就意味著他的能力不能得到認可,也沒有單位願意聘用他。

這時候的張益唐流落他鄉,工作生活都沒有著落,人們都勸他回國,起碼憑他的學歷在國內找一份像樣的工作是綽綽有餘的。可是他不願意回國,他覺得自己當初是滿懷夢想與希望來到這裡,本該有所作為,可是如今他竟落到這般悽慘的境地,就這麼落荒而逃,他不甘心。

於是,迫於生計,他曾在餐館洗盤子,曾兼職當會計,也曾在朋友的介紹下當代教。他之所以不願意回去是因為他內心的那一份從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的倔強,更是因為他始終銘刻心中的夢想。

天命之年大器晚成

即便是在那樣顛沛流離的歲月裡,張益唐依舊堅守著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之餘還想著怎麼證明數學猜想。他的堅持沒有白費,終於,他在自己58歲的時候,發表了一篇名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的論文,這篇論文不僅證明了他的猜想的正確性,也充分肯定了他在數學界的能力。

2013年,張益唐的名字被刊登在學術界的報紙上,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從這以後,先前否定他的導師最終也對他有所認可。

現在的他終於有底氣回國了,而這一天,他實在是等的太久了。回國後的張益唐依舊孜孜不倦地研究數學,並輾轉於多所高校進行講學,向人們傳授自己總結的數學理論知識。

有的時候命運是會和我們開玩笑,但這時候你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當你咬著牙堅持走下來時,最後會發現,那些過去命運從我們手中奪去的東西最終都會重新向我們奔湧而來,而那些曾經苦痛的經歷最後都交織成了一張網,編織成我們美好的回憶。

張益唐便是這樣,因為夢想,他負重前行,不枉此生,最後大器晚成,飽嘗成功的喜悅。

小結:

詩人海子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將獨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後來人們從他的詩句中引申出「以夢為馬」這個詞,用以表示人要有自己的信仰與追求。

張益唐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在博士畢業後不肯歸國,寧願幹著一份低收入的工作也要咬著牙留在異國他鄉,這與其說是因為他內心的倔強與頑強,不如說是因為在他的心裡有著一份夢想,正是這份夢想支撐著他走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讓他在還工作之餘還能夠花時間想著如何去證明數學猜想。這是一種不為所動的人生定力,也是一種激情滿懷的豪情壯志。

人這一生,有多少人能夠不忘初心,堅定地朝著來時自己所許諾下的夢想不顧一切的奔赴呢?當今時代,我們受到的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很多人往往都會為現實所折服,以至於漸漸失去了夢想,而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要知道,一個人一旦沒有夢想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從此碌碌無為。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個人一定要活得不平凡,芸芸眾生之中,能夠成為偉人的只是少數,但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庸,這和平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平庸是從實現個人價值的方面來說,而不平凡是從為人類作出的成就方面來說。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 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
  •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花7年攻讀博士,58歲破解世界難題
    在2013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數學界的大事,那就是百年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被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解決了,而這個令整個數學界都為之沸騰的人就是張益唐,一個連正式工作都沒有男人,發表論文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八歲了,在這之前,數學界裡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
  • 北大留學生張益唐,58歲終成數學大師,卻長達20年不願回國
    在正式成名之前,他沉寂了數十年,終於在58歲時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因此,他獲得多項數學大獎,也從一個普通的高校講師躍遷成為數學界泰鬥式的人物。但在功成名就後,他卻直言,如果在中國,自己就可能拿不到這樣的成就了。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要講的,便是數學大師——張益唐的人生故事。年少勤學,考入北大張益唐1955年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
  • 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近況曝光
    我國自古就有研究數學的專家,從古代的祖衝之到華羅庚陳景潤。除了他們還有一位「現代數學之父」張益唐,但是他卻與華羅庚截然不同,他寧願在美國洗盤子當服務員留在美國,也不願回國當教授,這是為何?童年經歷,結緣數學張益唐祖籍浙江平湖,出生於1955年的上海,從小和姥姥一起生活,父母因為工作原因一直在北京。
  • 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留學生,現今過得如何?
    其實這樣的中國留學生有很多,每年有無數的留學生都會前往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去留學。並不是每一位中國留學生都像他一樣會崇洋媚外,但也有不少的中國留學生和他一樣。有的留學生在學成之後,會放棄留在海外的高薪工作,義無反顧的回到祖國,致力於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有這樣一位北大的留學生,曾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會回到中國發展的。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了方向,但他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憤怒,他說還好他不在中國,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拿不到這樣的成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從小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小時候的他好動又聰穎,是別人眼裡的天才兒童。他四歲的時候就能背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首都,對數字敏感的他聽一遍就能記下別人的電話號碼。父母看出了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就請老師專門教他數學。 但那個時候正趕上社會動蕩不安,高考也被取消了,張益唐一時失去了方向。母親由於工作的原因帶著他四處奔走,十幾歲的張益唐也輟學在家。
  • 那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
    與此同時,一旦我們發現崇洋媚外之人,大家都會對此進行批判,例如那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至此很多人都在質疑這位數學天才並不愛國,甚至給他蓋上了「忘恩負義」的帽子,一時間讓他受到了網友的謾罵。但真相卻並非如此,這位名叫張益唐的才子,曾經受了很大的委屈,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他的近況又如何?
  • 當初揚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才子,如今過得怎樣?
    北大作為我國最優秀的學府之一,是無數年輕學子的夢想所在,同樣,這裡也培養了無數的一流人才,每年的畢業生都是各個公司爭相競爭的人才。然而卻曾有一位才子,從北大畢業之後去了美國,在此之後更是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那麼這位才子,如今過的怎樣了?
  •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提到北大,大家的內心都有不少憧憬,在上學時期我們難免聽到,能考上北大那得考多高的分數了。學生對北大充滿著願景,而北大的高考錄取分數讓大家望而卻步,能考上北大的學生一般都是頂尖學霸,在省裡名次排名靠前,令人敬畏。張益唐便是從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在數學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 我國北大的天才張益唐:三次輸給了時間,學業有成才回歸祖國!
    北大是我國的頂尖學府之一,它的數院是無數數學愛好者嚮往的地方,並且那些也培養了很多出名的數學家。只不過北大有這樣一位天才,他在數學上的造詣極深,被寄予了很大期望,卻路途坎坷,連續幾次被時間打敗。他叫張益唐,出生於我國上海,高中畢業後由於高考尚未恢復,所以在幾年後才考入北京大學,這是他第一次被時間打敗。大學畢業後,張益唐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又前往美國深造,他的博士導師是代數專家莫宗堅。
  • 22歲破格升教授!破解世界難題的數學天才成長之路,網友:膜拜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面對不同科目,總是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喜歡邏輯性強的數學,有的人喜歡趣味性強的歷史。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哪個方面,就會對哪個學科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就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再像數學,相信在許多人眼中是一門令人頭痛的科目,但在那些天才的眼裡,數學簡直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完美世界。
  • 他是從小對數學痴迷的數學天才,就讀北大,拒絕多所世界名校邀請
    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都會為數學感到頭疼,能把數學學好的人一定十分的聰明,一般在數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我們都習慣稱之為天才。能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上大放光彩的人肯定也是天才無疑。最近幾年,中國很多?都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上獲得了很多成績。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北大的才子才女們,很多都對國家的發展牽腸掛肚,但還有一些從北大出來的人,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國內。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這兩個人曾經說過的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NO1:數學界「掃地僧」張益唐。
  •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大三時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獲得獎金100萬
    2010年,一名大三的學生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讓很多人都難以置信。 劉路,當時中南大學大三的學生,參加美國芝加哥數理邏輯學術會議時,破解了西塔潘的猜想——一個曾困擾了國際數學界十幾年的難解之題。
  • 20歲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1歲成最年輕教授,學渣劉路如何辦到的?
    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學考上清華北大這些名校,而自己卻「不爭氣地」來到了中南大學。堅持自己熱愛的劉路打小便非常喜歡數學,喜歡到什麼程度呢?一有時間,劉路就會鑽進自己的小房間去鑽研數論,相較於中學時期那些枯燥簡易的函數、幾何,劉路對數論愛得深沉。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劉路都留給了數學,走在路上、坐在教室、甚至躺在床上,劉路的腦子裡都塞滿了數論的各種算法和公式。
  • 那年數學奧賽:北大才子戰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如何了?
    ——《孟子·離婁下》縱觀古今,很多不相伯仲的天才,從在同一舞臺展現才學,到最後走上不同的道路,成就不同的人生。詩仙李白本想著為朝廷效力,卻不被重用,到最後放棄對朝廷的幻想,一心尋仙問道;詩聖杜甫心懷社稷,入朝為官,可惜好景不長,但他依然痴痴地為放棄他的朝廷憂心而死。
  • 北大數學系4位天才,成為美國博士後留在美國,如今過得怎樣?
    北大數學系4位天才,成為美國博士後留在美國,如今過得怎樣? 導語:1999年,重慶青年許晨陽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來到北大,許晨陽興奮不已,他終於可以中國最一流的學子進行切磋了。不過,許晨陽這個心願很快落空了。即便在北大數學學院,許晨陽的智商還是碾壓了同齡人。
  • 他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卻放棄美籍選擇回國!
    從古至今,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天才!不說國外的愛因斯坦、達文西、史蒂芬-霍金。就拿中國來說,三國時有6歲的曹衝稱象,唐朝時有奇才驚動韓愈、6歲便能吟詩作對的「詩鬼」李賀,宋朝時有7歲的司馬光砸缸。再到近年,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參加美國高考,數學拿了760分(滿分800分)的超高分,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
  • 7年了,贏了清華,獲丘成桐數學競賽6塊金牌的北大天才,如今怎樣
    在北大這所中國頂尖學府,曾走出過無數優秀的人才,如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等都是北大畢業。尤其是北大的數學科學學院,一直是個奇蹟存在的地方,也是天才、怪才匯集的地方。在這裡齊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得主,例如: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等,現在已經是數學界非常出色的大家。
  • 天才韋東奕:免試於北大數學科學院,曾代表北大數學系力壓清華!
    貝多芬不痴迷並練習琴曲,愛因斯坦不動手實操,他們的成就,不會如此之高。實際上,天才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他們有的門門優秀,有的在一條路上一枝獨秀。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我國自主培養的數學天才——韋東奕。那時候的韋東奕,對數學的痴迷,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俗話說得好不瘋魔不成活,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牆之隔。當然,韋東奕行動上廢寢忘食,理智卻格外清醒。他的優秀和努力被所有人看在眼裡,他也不負眾望,用高分贏得了49屆國際奧數競賽的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