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提到北大,大家的內心都有不少憧憬,在上學時期我們難免聽到,能考上北大那得考多高的分數了。學生對北大充滿著願景,而北大的高考錄取分數讓大家望而卻步,能考上北大的學生一般都是頂尖學霸,在省裡名次排名靠前,令人敬畏。張益唐便是從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在數學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張益唐,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人,父親是一名機關文員,母親是大學教授,他的才能也少不了家庭的原因。小小年紀的他就是天才,在9歲之前就已經自學完成了高中數學的所有課程,在9歲時更是開始學習大學的數學課程,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能令人無所及。
對一般孩子來說,這個年紀才剛剛步入小學階段,過著輕鬆快樂的童年,張益唐已經遠遠領先了同齡人。然而,因為家庭的意外變故,他沒法繼續接受教育,跟著母親一起到農場工作。但他沒有放棄,他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在恢復高考那年一次考上了北大數學系。
進入了北大,他繼續去研究數學領域,即使在北大他數學上的造詣也無人能比。後來,著名數學家莫宗堅訪問北大時,一眼看中了張益唐,想帶他出國深造。在北大校長的推薦下,張益唐有了去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他的老師便是莫宗堅,兩人關係十分要好,然而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這層關係。
張益唐寫論文時運用了莫宗堅的一個重要結果作為推理,但這篇論文卻被判不成立,這個結論是錯誤的。莫宗堅覺得張益唐讓他在學術界丟人了,驕傲的他沒法忍受這樣的事情,就沒給他寫推薦信,使得他無法申請到博士後的工作。對即將畢業的張益唐來說,要失業了。他只能靠在美國端盤子,做收銀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他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數學研究。
那段時間北大的師長知道了這件事情,紛紛勸張益唐回國發展,當一名大學教授。但張益唐婉拒了,他不想玷汙北大的名聲,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在美國混不下去才選擇回國,寧願繼續待在美國。
然後,張益唐在一個北大校友的推薦下去了新罕布夏大學做一名臨時講師。在做講師的這十幾年,他認真負責,同時潛心研究數學。直到2013年,他將自己的研究結果發給了學術界最權威的期刊《數學年刊》,發表了《質數間的有效間隔》,這一研究成就讓他在數學界聞名。後來又成為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是對他在數學領域付出的肯定。
如今的張益唐仍然待在美國,他喜歡安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偶爾也會回到北大講學。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及兩地感受有何不同時,張益唐表示,他只想要一個清淨的研究環境,美國滿足了他這個要求,如果選擇了回國,擔心自己會被名利所牽絆,沒有如今的這份成就。
對於張益唐選擇留在美國的選擇,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批判他不回國幫助國家的學術研究,有尊重他的決定。目前張益唐選擇留在美國,希望自己的數學研究不受幹擾,但未來我們無所知,不知道他接下來的決定。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