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2021-01-05 小鹿的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提到北大,大家的內心都有不少憧憬,在上學時期我們難免聽到,能考上北大那得考多高的分數了。學生對北大充滿著願景,而北大的高考錄取分數讓大家望而卻步,能考上北大的學生一般都是頂尖學霸,在省裡名次排名靠前,令人敬畏。張益唐便是從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在數學上,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張益唐,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人,父親是一名機關文員,母親是大學教授,他的才能也少不了家庭的原因。小小年紀的他就是天才,在9歲之前就已經自學完成了高中數學的所有課程,在9歲時更是開始學習大學的數學課程,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能令人無所及。

對一般孩子來說,這個年紀才剛剛步入小學階段,過著輕鬆快樂的童年,張益唐已經遠遠領先了同齡人。然而,因為家庭的意外變故,他沒法繼續接受教育,跟著母親一起到農場工作。但他沒有放棄,他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在恢復高考那年一次考上了北大數學系。

進入了北大,他繼續去研究數學領域,即使在北大他數學上的造詣也無人能比。後來,著名數學家莫宗堅訪問北大時,一眼看中了張益唐,想帶他出國深造。在北大校長的推薦下,張益唐有了去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他的老師便是莫宗堅,兩人關係十分要好,然而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這層關係。

張益唐寫論文時運用了莫宗堅的一個重要結果作為推理,但這篇論文卻被判不成立,這個結論是錯誤的。莫宗堅覺得張益唐讓他在學術界丟人了,驕傲的他沒法忍受這樣的事情,就沒給他寫推薦信,使得他無法申請到博士後的工作。對即將畢業的張益唐來說,要失業了。他只能靠在美國端盤子,做收銀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他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數學研究。

那段時間北大的師長知道了這件事情,紛紛勸張益唐回國發展,當一名大學教授。但張益唐婉拒了,他不想玷汙北大的名聲,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在美國混不下去才選擇回國,寧願繼續待在美國。

然後,張益唐在一個北大校友的推薦下去了新罕布夏大學做一名臨時講師。在做講師的這十幾年,他認真負責,同時潛心研究數學。直到2013年,他將自己的研究結果發給了學術界最權威的期刊《數學年刊》,發表了《質數間的有效間隔》,這一研究成就讓他在數學界聞名。後來又成為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是對他在數學領域付出的肯定。

如今的張益唐仍然待在美國,他喜歡安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偶爾也會回到北大講學。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及兩地感受有何不同時,張益唐表示,他只想要一個清淨的研究環境,美國滿足了他這個要求,如果選擇了回國,擔心自己會被名利所牽絆,沒有如今的這份成就。

對於張益唐選擇留在美國的選擇,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批判他不回國幫助國家的學術研究,有尊重他的決定。目前張益唐選擇留在美國,希望自己的數學研究不受幹擾,但未來我們無所知,不知道他接下來的決定。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那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
    與此同時,一旦我們發現崇洋媚外之人,大家都會對此進行批判,例如那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至此很多人都在質疑這位數學天才並不愛國,甚至給他蓋上了「忘恩負義」的帽子,一時間讓他受到了網友的謾罵。但真相卻並非如此,這位名叫張益唐的才子,曾經受了很大的委屈,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他的近況又如何?
  • 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近況曝光
    除了他們還有一位「現代數學之父」張益唐,但是他卻與華羅庚截然不同,他寧願在美國洗盤子當服務員留在美國,也不願回國當教授,這是為何?童年經歷,結緣數學張益唐祖籍浙江平湖,出生於1955年的上海,從小和姥姥一起生活,父母因為工作原因一直在北京。從小張益唐就非常聽姥姥的話,不哭不鬧,直到13歲被父母接到北京接受教育。
  • 當初揚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才子,如今過得怎樣?
    然而卻曾有一位才子,從北大畢業之後去了美國,在此之後更是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那麼這位才子,如今過的怎樣了?昔年,清政府統治之下的中國因為弱小而被世界各國欺凌,因此清政府曾經組織學生遠赴海外留學,希望這些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從而回國報效祖國,在這些留學生中,有我國的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以及民國時期唐紹儀等。正是這些前輩,帶來新的希望。
  • 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留學生,現今過得如何?
    可有這樣一位北大的留學生,曾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會回到中國發展的。如今已經過去了這麼久,他現今過得如何呢?曾經說出這樣話的北大留學生,名字叫做張益唐。在1955年出生,家庭還算是很優越,父親是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學教授,母親是公務員。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與鞏俐齊名的陳衝: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中國當巨星
    「華人之光」,「中國人的驕傲」,說起鞏俐的地位,在現如今中國的娛樂圈中確實時很多人望塵莫及的,要不然怎麼稱之為「鞏皇」呢?但是曾經有一位女演員與鞏俐齊名,但是奈何名聲差,而被大眾唾棄。她就是陳衝!陳衝出生在一個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父親陳星榮是曾任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母親張安中也是復旦大學的教授,她的外公爺爺都是最早的一批去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姥姥史伊凡是最早一批留學英美的知識女性。當時高曉松還做過一期節目就是「陳衝的家世有多顯赫」。
  • 張益唐:北大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刷碗也不回國,58歲破解世界難題
    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張益唐也是這樣,他的數學天賦在國內被發現後出國讀博,後來卻淪落到在國外刷碗,但他不願就這樣一事無成地回國,一直堅持研究的他終於在58歲那年成功破解了世界難題。初露鋒芒前程似錦張益唐出生於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裡,母親從政,在政府機關當文員;父親從教,在大學擔任電氣工程專業教授。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張益唐的母親當時其實有點反對他學習,因為那個年代已經取消了各種考試,就算張益唐能學完所有課程,他也參加不了高考,這樣是找不到出路的。如果正常畢業的話他就能留在美國當教授,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張益唐在寫博士畢業論文的時候引用了很多數學名人的理論,他在論文中寫到了莫宗堅的一個理論,他後來證實這個理論存在很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錯的。 而這讓他的導師莫宗堅心裡很不舒服,兩人之間也出現了罅隙。
  • 寧願不要中國國籍,也要到美國端盤子的陳衝,卻在中國捧女兒
    今天來講一位老戲骨,演技精湛,獲得過多項專業的獎項,在業內評價也很高,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結果她寧願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到美國去,剛到異國他鄉的她,為了生活甚至到餐館打動端盤子,好好的中國明星不當,卻跑到美國當服務員,真的讓人想不通。
  • 百萬華人在歐洲,為何寧願刷盤子也不回國?華僑:舒服,不想離開
    如今華人的身影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仍然會有許多人選擇去歐洲謀生存,或許他們有的人是想發財,也有的人是無可奈何,畢竟在自己家鄉安穩生活,誰願意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闖蕩。歐洲人民對於華人刻板印象裡,中國人大多都能出苦耐勞,並且還是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儘管戰爭過去很久,實際上歐洲人對中國人還是存在一定排斥和抑制心理,因此大部分中國人去歐洲也只能從事刷盤子、整理雜物的小夥,想得到好工作,並沒那麼容易。就算許多華人在歐洲遇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還是有一些人樂此不疲跑到那裡,甚至一些華僑表示道:在這裡很舒服,並不想離開!
  • 北大留學生張益唐,58歲終成數學大師,卻長達20年不願回國
    1984年,美國華裔數學教授莫宗堅來到北京大學,希望挑幾個有天賦的學生出國深造。莫宗堅是代數幾何方面的專家,丁石孫希望張益唐跟隨他學習一些對建設祖國更為實用的知識,並給他申請了公費留學。 張益唐答應了,帶著一個箱子,幾件衣服,一本《古文觀止》和幾本專業書,就踏上了旅程。這一去,就是好幾十年。
  • 北大數學系「兩大才子」,留學後留在美國,他們的話值得深思
    接下去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他們是北大數學系的「兩大才子」,這兩個人在去美國留學後全部留在美國,他們很乾脆地被美國「挖走」。這兩個人曾經說過的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NO1:數學界「掃地僧」張益唐。「如果我當年選擇回國,可能真不會有如今的成就。
  • 蝸居在美國的華人現狀:寧願身份卑微,男女混住,也不願回國
    而其中我國移民美國的人數也逐漸遞增,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有550萬,其中2018年,移民美國的中國人有14.9萬人,超越墨西哥和印度,位居年度第一。另據統計,新移民佔據了全部在美華人的七成以上,在這七成的新移民中,超過六成來自中國大陸,人數超過180萬。也就是說,自1980年改革開放第一批國人移民美國,到2010年的30年間,中國大陸已有180萬人移居美國。
  • 她是河南女神童,14歲參加高考進清華,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不回國
    她是河南女神童,14歲參加高考進清華,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不回國學習需要天賦,尤其是高中考大學,能夠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不只是努力,他們還有讓人羨慕的高智商。可是,這位女神童從清華畢業前往美國深造以後,16年來,她寧願在美國做助理教授,也沒有回國。這位女神童名叫何碧玉,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在華北石油地質局工作。從小她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聰明才智,學習成績也十分出色。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年僅10歲的她被選入了河南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實驗班——新鄉一中少年班。
  • 施一公:2萬清華校友寧願在美國平庸,也不願回國
    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教授金燦榮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美國作為全球頂尖人才收割機,僅在矽谷工作的華人就有25萬,其中清華畢業的校友就超過2萬。這個數據可能乍一看感覺沒什麼,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清華大學每年招收學生的數量大概在3800左右,而2萬大概就是清華大學5年的學生。
  • 「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坐在單車上笑」的女孩,如今過得咋樣?
    「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坐在單車上笑」的女孩,如今過得咋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今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更注重的提升生活質量,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能獲得這樣的生活,畢竟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想要達到一定高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生活中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想要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並不容易。
  • 我國北大的天才張益唐:三次輸給了時間,學業有成才回歸祖國!
    他叫張益唐,出生於我國上海,高中畢業後由於高考尚未恢復,所以在幾年後才考入北京大學,這是他第一次被時間打敗。大學畢業後,張益唐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又前往美國深造,他的博士導師是代數專家莫宗堅。
  • 世界頂級科學家,辭去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回國後,如今現狀如何?
    而後,他成為了密西根大學的終身教授,並當選了美國物理學會的學士, 美國物理學會,是國際上最具聲望的物理學專業學會之一,只有對物理學有重要貢獻的學會成員才能獲得這個稱號,並且每年的比例都不超過0.5%。獲得該稱號,可見在物理學方面的含金量之高。
  • 留學生不回國?窮人養母雞到富人家生蛋,鄭強教授這番話令人深思
    鄭強教授做演講這就是美國的厲害,美國就用這一招,讓你們三歲學英語、五歲彈鋼琴,讓你們這些孩子GRE、託福,>然後讓你們都培養這個創新能力,那個新能力,等到讀博士的時候都到美國去了。在國外留學之後,習慣了國外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及更好的就業機會,是不少留學生選擇不回國的原因。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各方麵條件也逐漸改善,充滿機遇和挑戰,也吸引著不少留學生回國創業、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
  • 蝸居在美國的華人現狀:寧願身份卑微男女混住,也不願回國
    國內現在向外移民也是正常現象,現在也是有一部分人,為了留在美國,就算是身份卑微遭受區別對待、男女混住,也堅持不願回國,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