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持續發展2030論壇:樹立全球「AI發展觀」 ,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2021-01-05 中國經濟網

  /董仁  

  

  6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AI可持續發展2030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清源研究院、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了《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暨全球AI生態發展倡議書中英文版)。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以「尊重協商,探索包容文化」為核心的AI可持續發展觀,認為AI發展應遵循以人為本、共享惠民、融合發展和科研創新的價值觀,通過踐行「促進智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解決未來人工智慧治理問題。 

  

  《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中文/英文版發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人類發展報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與人類發展》顯示,過去30年全球範圍的整體發展勢不可擋,但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人類發展指數」首次出現衰退,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46萬,人均收入減少4%,各國受教育兒童失學率在20%-86%。而新技術是應對「可持續發展鴻溝」與挑戰的有力工具,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新技術為和平、人權、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技術等科技有可能為全球性的課題創造解決方案。」 

  在人類可持續發展2030目標面臨嚴峻挑戰的時代背景下,遵循聯合國提出的全球普遍認可的「人類可持續發展」價值觀,上海交通大學清源研究院執行院長呂寶糧、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在論壇上提出「AI可持續發展金字塔」體系,通過以人為本、共享惠民、融合發展、科研創新的AI可持續發展觀,面向所有國家、所有機構倡導「促發展、保底線」的發展共識,基於可信任、負責任、健康發展的人工智慧科技,探索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解決方案。 

  「AI可持續發展金字塔」體系為解決AI倫理和治理等相關問題構建了新的思路,為各方儘快達成共識、企業實踐社會責任以及產業主動協同解決社會問題提出了新的路徑。參加論壇的專家認為,白皮書無論是對完善本地化治理還是對推進聯合國所提倡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都提出了創新性舉措,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數字經濟領域治理,以及重新理解人類如何通過新興科技迎接社會挑戰,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AI可持續發展「金字塔    

  論壇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可持續發展本地化項目負責人王東,代表聯合國闡述了「全球和中國人類發展方向」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王曉紅、上海交大清源研究院執行院長呂寶糧作為高校代表提出學術領域的AI價值觀與科研實踐模式,轟轟機器人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超、特斯聯COO塗孫紅、影譜科技副總裁樊碩、中國鐵塔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施林蘇、至本醫療科技醫學信息知識管理部總監姚鳴、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AI倫理委員會主席楊帆、商湯科技副總裁張望和商湯AI產業聯盟秘書長吳坤作為產業代表分享了「AI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智慧城市、教育、醫療、文娛視頻等行業中的創新模式、技術實踐。 

  此外,論壇還發布了《AI可持續發展白皮書2030》案例庫/政策庫。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高校、研究機構和業內企業的嘉賓通過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研討達成共識:AI可持續發展體系要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需要全球產學研機構共同落實,需要各國將遇到的共性挑戰、發展戰略與普惠AI最佳實踐緊密結合,進而探索出2030全人類開放包容、健康安全的繁榮之路。 

(責任編輯:馬常豔)

相關焦點

  • 縮小數字鴻溝,AI可持續發展2030十大議題在上海發布
    人工智慧在未來會如何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7月11日,在WAIC雲端分會「全球人工智慧的傳承與發展」論壇 上,發起了「上海倡議:AI可持續發展2030十大議題」 。作為這個環節的主持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表示,這份倡議希望招募更多智庫、企業、NGO組織加入,共同推動全球AI案例庫、政策庫,加速推動AI倫理共識、AI全民普惠、AI產業融合、AI可信賴科研健康快速發展。「我們堅信,未來人工智慧會成為一種普惠的基礎設施,真正給每個人帶來正向的平衡、公平、開放、綠色的價值。」田豐堅定看好AI可持續發展之路。
  • 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加速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由科學技術部戰略規劃司、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承辦的2020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於9月19日上午舉行。本次論壇以「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開幕式、主旨報告和圓桌論壇三部分,邀請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專家代表、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主要負責人、以及人工智慧示範區代表,進行經驗分享和深入探討。
  • 亞太森博發布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PEFC(森林認證體系認可計劃)中國區總監餘柏松表示,「亞太森博作為業內可持續發展的示範企業,把負責任的森林經營管理納入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必將更加有力推動造紙行業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積極的貢獻。」
  • AI推動城市治理 2020中關村論壇之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
    人工智慧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深刻影響2020中關村論壇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圍繞「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主題議程領導致辭主旨報告主持人黃鐵軍 北京大學教授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報告題目:人工智慧與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
  • 潘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伊利方案
    12月10日,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在北京召開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峰會」上,伊利集團連續第四年獲得「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獎;同時,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榮膺「2020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近年來,全球都在深刻反思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不足,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審視和應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嚴峻挑戰,致力於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全球得到廣泛傳播,世界各國共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越來越凝聚。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峰會明確了2030年前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掀起了新一輪可持續發展浪潮。
  • 《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背景材料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了未來15年全球在減貧、健康、教育、環保等17個領域的發展目標。我國高度重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議程確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面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
  • 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
    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關村「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介紹,我國正在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已支持北京、陝西西安、浙江杭州、浙江湖州德清等13個縣市建設試驗區,構建有利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良好生態,打造一批可以複製推廣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樣板城市,引領帶動全國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 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入列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在線平臺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9月11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開幕前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在線平臺(UN 2030 CONNECT)將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專項列為其合作夥伴和技術支持機構。這是地球大數據專項踐行「以開啟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10年』為契機,支持聯合國相關努力」的具體實踐,彰顯了我國在以技術促進機制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 可持續發展!戴比爾斯集團宣布2030年目標
    日前,戴比爾斯集團宣布未來十年的12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包括在集團內部實現性別平等、為鑽石生產合作國家的1萬名女性創業者提供支持,以及在2030年之前實現集團運營碳中和。
  • 大咖對話:AI 怎樣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
    人工智慧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深刻影響。2020年9月19日上午,2020中關村論壇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圍繞「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主題,貫徹「合作創新,共迎挑戰」的精神,以「人工智慧怎樣促進城市發展,城市發展如何孕育人工智慧技術」,著眼於人工智慧的落地實施,邀請了黃鐵軍、張博、唐文斌、柯吉欣、吳志強、許映童、曾毅等多名專家教授與知名企業家進行了對話。
  • 曾毅:用可持續發展照亮AI善用之路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AI)作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更是被寄予厚望。從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動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智能化」,到今年越來越多機構聚焦AI 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一股潮流正在湧現。
  • 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新加坡金鷹集團子公司加入 「金蜜蜂全球CSR...
    新加坡金鷹集團旗下亞太森博、賽得利於8月6日,在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上正式宣布,為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最終實現,將加入「金蜜蜂全球CSR2030倡議」。  本次論壇以「責任鍛造企業韌性」為主題,通過對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趨勢、實踐的交流分享,探索企業履責與可持續商業並行的發展「韌性」之路。
  • AI新基建:城市可持續發展新引擎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研發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求,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在近日舉行的「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暢談新基建理念下,人工智慧(AI)帶來的無限可能,及其對於城市可持續發展所起的變革與催化作用。
  • 「中國先鋒」潘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伊利方案
    12月10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中國網絡在北京召開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峰會」上,伊利集團連續第四年獲得「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獎。與此同時,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榮膺「2020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 數字革命與可持續發展
    為了充分抓住數字革命帶來的機遇,降低數位化風險,實現全球未來可持續發展。TWI2050於2019年7月發布《數字革命與可持續發展報告》,該報告聚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6種關鍵變革中的數字革命,闡述了數字革命和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的積極、消極影響,並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需的政策、機構和管理手段等政府治理層面的思考。本文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摘編。
  • 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 De Beers 發布203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
    核心提示:公司已經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明確途徑,將與主要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投資於創新和技術,並根據業績指標進行評估,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 De Beers(戴比爾斯)近日發布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公司已經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明確途徑,將與主要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投資於創新和技術,並根據業績指標進行評估,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英文對照】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
    根據二十國集團(G20)安塔利亞峰會決定,G20承諾將自身工作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一步銜接,努力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並確保在此進程中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此行動計劃以及其中的高級別原則,將推進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和《阿迪斯阿貝巴發展籌資行動議程》。
  • 全球契約用責任詮釋可持續發展的肯定
    12月10日,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在北京舉辦以「新格局 新發展 新動能」為主題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峰會」。憑藉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伊利榮獲「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董事長潘剛也入選了「20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 連通目標2030,GSMA推動信息通信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本周日全球將迎來第51個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2020年,國際電信聯盟提出「連通目標2030:促進全球電信/信息和通信技術發展」(PP-18第200號決議,2018年杜拜修訂版)的紀念主題。該議程現已與國際電聯2020-2023年戰略規劃結合起來,並特別側重於未來10年的技術進步將如何有助於加速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聯合國大會第A/70/1號決議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認識到,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傳播和全球互聯具有加快人類進步和彌合數字鴻溝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