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許多人雖然沒見過但也有所耳聞,這是一篇書法巨作,堪稱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及,連後人臨摹的版本都能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歷代皇帝對其鍾愛更讓它身價倍增。《蘭亭集序》的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一個叫蘭亭的地方。
現在的蘭亭,是紹興郊區的一處知名旅遊景點。蘭亭位於紹興城西南十幾公裡,這裡景色雅致,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經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蘭亭這個地方依山傍水,有茂林修竹,很適合文人聚會,《蘭亭集序》的誕生,也正是來源於一次文人聚會。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邀請當時的名士謝安等以及親朋子侄共41人,來到蘭亭行修禊之禮。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項祭祀活動,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祭祀儀式,清除汙穢和不祥,後來祭祀的寓意漸漸淡化,演化成了文人飲酒賦詩的風雅活動。
大書法家王羲之愛鵝人人皆知,在蘭亭景區裡有鵝池。相傳王羲之當年曾經在這裡養鵝,並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到一些書法的理論。鵝池碑中的「鵝」字是王羲之所書,「池」字是王獻之所書,父子合璧,成為千古佳話。
鵝池水質清澈,幾隻大白鵝悠閒的生活在這裡,為景區增添了靈性,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期,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的情景想必也是如此吧?
蘭亭景區現在是一處明清風格的園林,園內有「鵝池」、「曲水流觴」、「蘭亭碑」、「御碑亭」、「右軍祠」等建築,遠離城市的喧囂,讓人身心得以平靜。
當年王羲之邀請的名士及親友,坐在溪邊玩「曲水流觴」的遊戲。盛滿酒的酒杯放置於溪水中任其漂流,到誰面前停下,誰就要即興賦詩一首,若詩不成,則罰酒三杯。在這一次聚會中,共有26人作詩37首。王羲之把這些詩匯成一集,並為其作序,才有了《蘭亭集序》。
王羲之是琅琊人(今山東臨沂),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後遷居山陰(浙江紹興),曾任會稽太守,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會稽」、「王右軍」。如今紹興每年舉辦蘭亭書法節,讓蘭亭這個地方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