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2020-12-06 鬼龍看歷史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文人才子酒後詩興大發,大家紛紛即興創作,最後大家決定把大家所創作的37首詩彙編成《蘭亭集》,並讓王羲之創作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醒之後,對《蘭亭序》越發喜歡,他發現無論如何再也寫不出超越在蘭亭創作的這篇作品。

《蘭亭序》一共324個字,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堪稱完美。書法家高度評價,「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由於這幅書法寫得太好了,王羲之越看越喜歡,就把它作為傳家寶讓子孫後代傳下去。

如今大家看到的《蘭亭序》並不是真跡,而是唐朝時期臨摹的,那麼真跡究竟在哪裡呢?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代代相傳,一直傳到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當時《蘭亭序》在王羲之第七世孫王法極的弟子辯才和尚手中。

王法極法號智永,他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精勤書法,尤工草書。王法極非常重視《蘭亭序》,他深知這幅書法的重要性,直到去世前他才將這幅書法交給最看重的弟子,辯才和尚。師父如此看重,加上辯才和尚本身也精於書法,於是他將自己起居的房間房梁上掏出了一個暗龕,專門收藏《蘭亭序》。

唐太宗痴迷書法,對王羲之的書法尤其喜歡,他早就託人尋找《蘭亭序》的下落。當得知辯才和尚收藏了《蘭亭序》後,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把辯才和尚請到皇宮。無論唐太宗如何勸說,辯才和尚就是不願交出。

大臣們前來分憂了,這時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監察御史蕭翼前去詐取。蕭翼是梁元帝蕭繹的曾孫,為人狡黠多詐。蕭翼果然有手段,一番探查得知《蘭亭序》所藏位置,他趁著辯才和尚外出,將《蘭亭序》偷走了。

唐太宗獲得《蘭亭序》後如獲至寶,整日把玩,當時很多著名書法家都進行了臨摹。然而,唐太宗駕崩後,《蘭亭序》真跡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蘭亭序》被唐太宗帶入陵墓地宮裡。

但是,五代時期溫韜盜掘了除了乾陵外的所有唐朝帝王陵。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新五代史·溫韜傳》中記載了這座奢華帝王陵被盜掘全過程,「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蘭亭序》太出名了,歷史學家有一個共識,《蘭亭序》沒有被溫韜盜走,否則他一定會留下記載。如果不在昭陵裡,那麼《蘭亭序》在哪裡呢?

大文豪、考古學家郭沫若堅稱在乾陵地宮裡。上世紀50年代,乾陵地宮入口被意外發現。郭沫若得知後非常激動,「毫無疑問,這裡面一定保存了不少文物,說不定就有武則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相關焦點

  •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天下第一行書」?
    比如我知道中國的三大行書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但是為啥是這三個呢?並且這三個各有bug存在,也不完美啊,為啥就成了行書中公認的經典了呢?王羲之《蘭亭集序》沒有真跡也能佔C位?
  • 乾隆皇帝臨摹《蘭亭序》,字體行雲流水!終得書聖書法精髓!
    ,千年無人超越,因此也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後來被李世民所收藏,如今已經下落不明,當今看到的《蘭亭序》也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對於王羲之《蘭亭序》的下落也是眾說紛雲,有的書法愛好者認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但是經過歷史的查找並沒有在李世民的昭陵中發現《蘭亭序》真跡,因此也有的書法愛好者認為最有可能在武則天的乾陵中。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全文28行,324字。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有側鋒筆畫之間的映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王羲之的大名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有名氣,因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寫得好,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蘭亭序》以後是不是也體會到了王羲之行書筆法的藝術精髓呢?那真的是太漂亮了,這樣的書法作品絕對能稱得上是天下第一行書。
  • 天下第一情種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憑何能以高仿 A貨風靡古今
    蘇軾全才,自不必說,其書法擅行書、楷書,融會貫通古之名家,而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其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稱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以行書、草書為擅,尤為推崇王羲之,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米芾專攻書法、畫畫,兼善書畫理論;蔡京有權有勢,創造了宋體文字。以上四人,均對《蘭亭集序》既敬且贊。以蘇軾之才,屈居第三,便知道王羲之的份量了。
  • 天下第二的真跡行書,你卻欣賞不來?
    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蘭亭集序》 《馮摹蘭亭序》卷,唐,馮承素摹
  • 我感覺行書《蘭亭序》用草書創作更加飄逸(書法:張德進)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王羲之 〔魏晉〕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蘭亭序》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一直被歷代書法家稱為行書範本,也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那麼《蘭亭序》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後世書法家對它推崇不已呢?
  • 王鐸臨王羲之《蘭亭序》,不如12歲小學生寫得像,學問在哪?
    王羲之的《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自唐以來,無數名家高手臨寫取法,以求王羲之的用筆真意。從一定程度上講,要想了解王羲之,《蘭亭序》是早晚要面對的,並且是需要花大精力去好好研究分析的。前人是怎麼學《蘭亭序》的呢?
  • 王羲之《蘭亭序》真無人超越嗎?看看這幅書法作品,能超越嗎?
    他的《蘭亭序》那可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且還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歡,而在我們的心目中也認為書法界最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是不是被眼前的這幅書法作品所吸引呢?
  • 《蘭亭序》和傳國玉璽哪個更珍貴?為什麼?
    我們今天所學的王羲之書法,都是高仿的版本,如果王書聖的真跡呈現出來,對於書法界和文化研究者是多麼大的震撼,國人以後可以按照真跡印刷帖去學書法了,可以丟掉仿本拜觀書聖。甚興也。兩者各有千秋價格無法估量歷史傳說中國的傳國之寶傳國玉璽,專指皇帝的印信,是至高權力的象徵。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三講
    神龍本《蘭亭序》局部引子《蘭亭序》,全稱為《蘭亭集序》。該《序》是「書聖」王羲之於永和九年所書。當時,王羲之和一眾才子臨溪賦詩,各抒懷抱,最後將大家的詩句整理成冊,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者王羲之為詩集做序,微醺之下,王羲之揮毫潑墨、恣意狂放,瀟瀟灑灑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 趙雨龍書法《蘭亭集序》六尺條屏 比原版放大6.5倍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蘭亭序》真跡陪葬了唐太宗李世民,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有八個版本,號稱蘭亭八柱,其中以神龍本,也就是馮承素的鉤填本最接近原作。
  • 你真的看過《蘭亭序》麼?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於永和九年與友人在會稽山集會時的酒後即興之作,也就是說,是文章的草稿。後人評價《蘭亭序》為「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王羲之對這幅作品十分滿意,據說酒醒後怎麼寫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
  • 唐朝最美行書,筆意溫柔雅致,絲毫不輸《蘭亭序》
    在我國的歷史當中,書法家比比皆是,其中被稱為第一行書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然而在唐朝有一位書法家,他的行書不亞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只不過他的作品較少,使得他的名氣沒有王羲之那麼大,這個人叫做陸柬之。陸柬之是何許人也?他並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也不是傳說當中的書法奇才。他生活在書法世家,受自己家族耳濡目染的影響,逐漸成為了一名在書法上有很高造詣的人。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二講
    馮承素版《蘭亭序》引子《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周轉,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千百年來,《蘭亭序》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其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其實,還有兩個版本,分別是歐陽詢臨寫的《定武本蘭亭序》和褚遂良臨寫的《蘭亭序》,三個版本各有特點,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愛去選擇。
  • 武漢13歲少年寫《蘭亭序》,行書終得書聖精髓!網友:當代王羲之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有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唐朝的著名書法家歐陽詢,他的「歐楷」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的網友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這種字體也是非常的個性,所以贏得了網友們的喜歡,但是名氣最大的還是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蘭亭序
  • 一個由曠世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帶活的景區,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趁著酒意正酣,「天下第一行書」便從此誕生。如今風景依舊,彎彎曲曲的小溪悄悄地流淌著,但早已物是人非。有時會有朋友相聚來此,體會一下「曲水流觴」的意境。當然這種意境的體會,更多人還是喜歡來到流觴亭中。在其祠內,最有名的莫過於歷代書法家模仿《蘭亭集序》的石刻作品,真的是「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對於書法愛好者也是一個大飽眼福的機會。
  • 「最美行書」是如何誕生的?只因他在王羲之作品後寫了幾行小字
    他留下的書法作品很多,《行書集字聖教序》、《喪亂帖》、《奉橘帖》、《姨母帖》、《黃庭經》、《十七帖》、《快雪時晴帖》等都是相當經典的作品。說到其中最有名的那絕對要數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了。
  • 國風音樂《蘭亭序》: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
    這首歌是周董2008年的作品,由方文山作詞,取自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二者可以說有關係,也可以說沒關係。因為總體來說這首歌表達的主要是一個「情」字,而學過《蘭亭集序》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是一篇書法作品,內容方面作者的感情此起彼伏,自成一格,時而平靜,時而激蕩,喜極而泣,也會樂極生悲,但我卻愛極了魏晉王羲之時期的曲水流觴,慵懶灑脫,沒有被條條框框限制住的文學,跳出了古代的舒適圈已經極其難得了,更何況這還是「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作品?
  • 蘭亭序乃第一行書,那第五行書是什麼?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