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蘭亭序》,全稱為《蘭亭集序》。該《序》是「書聖」王羲之於永和九年所書。當時,王羲之和一眾才子臨溪賦詩,各抒懷抱,最後將大家的詩句整理成冊,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者王羲之為詩集做序,微醺之下,王羲之揮毫潑墨、恣意狂放,瀟瀟灑灑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蘭亭序》是一篇有關人生「生、死」感悟的文章,同時書法清新優美,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波折,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一千多年以來,《蘭亭序》有多個版本在世間流傳,最受推崇的是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也叫神龍本《蘭亭序》。該版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其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也是眾多行書愛好者喜歡臨摹的字帖。
本篇文章對於臨摹神龍本《蘭亭序》中的「賢」和「畢」字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說明,供大家參考、討論。
"賢"字臨摹要點
該字是「賢」的繁體,其楷書書寫方法如下圖所示,在本圖中,「又」的「捺畫」採用的「反捺」的寫法,其實也可以採用正常的寫法。
《蘭亭序》中的書寫方法,是在楷體的基礎上加快了書寫速度,使得筆畫間有了聯繫,如下圖所示。該字在《蘭亭序》中屬於臨摹難度比較高的一類,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該字臨摹要點。
該字由三個字組成:臣、又、貝,「臣」和「又」字在書寫時,有些地方要注意。
「臣」字
該字原本是由七筆寫成,但是在《蘭亭序》中可認為是由五筆寫成:首先是「豎畫」,然後是兩個「橫撇」,其次是「橫」,最後是「提畫」。在書寫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兩個「橫撇」的「橫畫」起筆都有向右下方輕頓筆的行為,且過程比較短,如下圖所示;
2.「提畫」的末尾基本不超過兩個「橫撇」的最右側。
「又」字
該字相對「臣」字還是比較容易書寫的,總體用筆較輕,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
1.「橫撇」的「橫畫」起筆時,落筆就向右下行筆,落筆要輕,然後轉右上,如上圖所示;
2.「橫撇」和「反捺」之間不是接觸的,也就是「反捺」的起筆,在「橫畫」的下方。
整體結構
當「臣」、「又」和「貝」三字組成整體時,要注意:
1.該字是上分的結構,也就是上部有左右兩部分組成,書寫時,「臣」和「又」要離得近一點。
2.「貝」字要儘量往上方靠近,防止發生鬆散的現象。
3.「臣」的「豎畫」末尾基本和「貝」字的第二個「橫畫」齊平,如下圖所示。
「畢」字臨摹要點
「畢」是「畢」的繁體,其楷書書寫方法常見的有兩種,如下圖所示,《蘭亭序》中是按照第2種方法所寫。
該字整體臨摹難度不是太大,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即可。
筆畫順序
整個字,先寫「日」字,再寫「艹」字頭和「長橫」,最後再寫「豎筆」,如下圖所示。
「艹」字頭書寫注意事項
1.「艹」字頭書寫時要注意,筆畫的書寫順序,需要先寫「兩橫」,如上圖。
2.「艹」字頭整體要有一種向右上方傾斜的趨勢,特別是「橫畫」書寫時傾斜更明顯,如下圖所示。
整體注意事項
該字書寫時,只要注意一點即可:
中間的「艹」字頭不可寫的太高或者太寬。太高,則字體會顯得鬆散;太寬,若超出「日」字太多,則會顯得比較臃腫,無法體現瀟灑之意。
結束語
以上為神龍本《蘭亭序》中「賢」和「畢」字的臨摹要點,屬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指正。
該版本的《蘭亭序》其風格瀟灑飄逸,臨其形相對比較容易,但想臨其神就非常難了,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性格及當時的書寫狀態有關,所以想完全臨其神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可吸取其經驗,化己所用,為提高自己的書法修養提供一些捷徑。
以上書寫要點只是一些小技巧,還需要配合筆畫的熟練程度,所以,大家在臨摹任何帖子前,還是要多練習一些基本筆畫的書寫。
PS:非常感謝每一位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