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光的鋼筆字功底深厚,但用筆不夠凌厲,缺乏韻味,很像南方的歌大都是催眠曲,溫柔婉轉內斂型。與他的毛筆的格韻,篇篇不同。表明他對歷代所有書法名家的字的研究都深下功夫,一位專業為解剖學家的教育工作者,在書法上特別是小楷下如此深的功夫,實在難得,他的鋼筆臨帖一書也影響很大。一般大眾感受書法就是看楷書行書是否周正唯美像否印刷體和鋼筆字帖,。書法進階審美者才會欣賞不同風格的古帖,但也是各有的愛。依我看,祭侄稿比蘭亭序無論從衝擊力個人情懷甚至用筆上都要高出一個檔次。
梁鼎光先生曾經說:「學書法最好的方法還是從毛筆楷書慢慢來,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如果一個孩子從五歲開始學書法,我會建議他練楷書練到20歲,再開始練行書。但既然直接練硬筆,說明要求時效,大概兩三年就要有看得見的效果。至於風格,這些人的風格基本是連貫的,我自己的小楷就是從鍾紹京《靈飛經》轉文徵明行草《千字文》,感覺有《靈飛經》的基礎,行草《千字文》真的會輕鬆很多。」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著名書法大家梁鼎光,鋼筆書法《蘭亭序》欣賞:
書者介紹:
梁鼎光,生於1938年,著名書法家、動物解剖學家。退休前任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動物解剖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退休後受聘為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其藝術創作勤奮,作品多而精,曾入選全國書展、國際展。作品被海內外公、私藏家收藏。從1978年開始,至今已有《淺談書法》、《小楷書法》和《書法創作》等專著或字帖問世,其中肯的書論和高雅的書藝為廣大讀者歡迎,對書法的普及與提高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