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新鮮出爐。「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單中,深圳位居第三名,其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十分穩固,並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奪得榜首。深圳在細分指標上頗具亮點,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有明顯優勢。
本次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構建的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模型,從經濟競爭力、資本市場規模、金融機構實力、資本市場活躍度四大維度,共計29個細分指標對中國內地141個重要樣本城市進行綜合評分。在「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中,廣東位居榜首。「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單顯示,北京、上海、深圳穩居前三,構成了內地金融城市的第一梯隊,並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四大評分維度方面:從經濟競爭力看,深圳2019年GDP為2.69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金融業增加值為3667.63億元。資本市場規模上,截至今年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為442家,總市值達1.62萬億元。在深圳本地的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超過了200家,佔比近三分之二,已成為深圳創新發展「主引擎」。金融機構實力上,深圳得分為53.4分。深圳2019年保險機構保險收入為1384.5億元;在深圳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23家,合計註冊資本達946.9億元。資本活躍度方面,深圳營業部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12.4萬億元。
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憑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勢遙遙領先。深圳在細分指標上的表現可圈可點:2019年深圳人均GDP達20.3萬元,全國排名第一;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2萬億元,排名僅次於北京,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總市值約4萬億元,全國第一;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7.96萬億元,略低於上海;2019年深圳轄區營業部股基債交易金額為12.44萬億元,僅次於上海。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在中國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確定,僅次於北京、上海。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6.2%,稅收佔比約四分之一,是深圳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近日公開表示。
深圳金融業的領頭羊地位離不開金融科技的賦能,目前深圳已形成福田區金融科技「雙園聯動」的發展格局,在金融科技的發展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首先,深圳擁有平安壹帳通、騰訊金融科技等諸多金融科技巨頭,在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第二是深圳發展基礎雄厚,其發展金融科技的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深圳連結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受眾基數大、市場成熟,金融科技產業鏈完善。科技型創新企業密集、創新經濟活躍,形成了深圳當前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氛圍和良好的高科技產業基礎。
第三大優勢是深圳廣納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深圳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金融科技領域更是聯合香港、澳門推出了「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四是專利優勢。《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顯示,「深圳系」專利數量領跑全球,平安科技、騰訊科技、平安人壽、平安產險、平安醫保科技均進入全球十強。
據了解,深圳「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已經有初步框架,主要目標是:在著力構建金融安全區的前提下,持續推進「金融+」戰略,主要包括金融+實體、金融+科技、金融+環境、金融+社會、金融+文化、金融+供應鏈等。未來,深圳將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著力打造三大中心,即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以及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另外,深圳所處的珠三角也是中國內地最強金融城市群之一。目前珠三角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846家,最新總市值達23.1萬億元。A股方面,珠三角地區市值超過4000億的A股公司有6家,來自深圳的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市值均超萬億;海外上市網際網路龍頭中,知名企業騰訊、唯品會等均來自珠三角地區。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