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12-19 騰訊網

剛剛發布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在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中,深圳名列第三;在副省級及計劃單列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中,深圳憑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勢排名第一,遙遙領先。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六位

高光時刻的背後,是深圳金融業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成果和自信。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劉平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1980年至2019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從0.23億元增長到3667.63億元,增長了約1.6萬倍。按不變價格計算,40年間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8%左右提升到13.6%。

即使今年經歷新冠疫情,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徵關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102.5億元,佔全市總稅收的24.2%,繼續穩居各行業首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中,深圳位列第九位。

深圳擁有諸多金融科技巨頭,如平安壹帳通、平安科技、騰訊金融科技等。這些公司資本充足,核心技術成熟,有龐大的服務網絡和客戶群體,在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度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深圳發展基礎雄厚。《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顯示,深圳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六位,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的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深圳「連結」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受眾基數大、市場成熟,金融科技產業鏈完善。科技型創新企業密集,創新經濟活躍,形成了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氛圍和良好的高科技產業基礎。

深圳廣納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深圳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金融科技領域更是聯合香港、澳門推出了「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

據測算,40年來金融業為深圳基礎建設提供了70%的資金,為深圳企業生產提供了80%的流動資金,為深圳居民大宗消費提供了60%的資金。深圳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高效反哺,帶動產業的活水長流。

多項金融業指標領跑全國

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研究員匡繼雄介紹,從經濟競爭力來看,深圳2019年GDP為2.69萬億元,全國第三,金融業增加值為3667.63億元。

從資本市場規模來看,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為442家,總市值達1.62萬億元。深圳本地的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超過200家,佔比近三分之二,已成為深圳創新發展「主引擎」。

從金融機構實力來看,深圳2019年保險機構保險收入為1384.5億元;在深圳註冊的券商有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23家,合計註冊資本達946.9億元。

從資本活躍度來看,深圳營業部2019年股債基交易額達12.4萬億元。截至11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6.2萬億元,排名僅次於北京,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總市值為約4萬億元,全國第一;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7.96萬億元,略低於上海的7.98萬億元,比北京多出2677億元;2019年深圳轄區營業部股基債交易金額為12.44萬億元,僅次於上海,超出北京13%。

「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在中國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確定。2020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6.2%,稅收佔比約四分之一,是深圳的支柱型產業之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近日公開表示。

推動建設全球四大金融中心

穩居全國第三,深圳金融業更望向百尺竿頭。「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突出金融創新核心功能,推動深圳建設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劉平生表示。

深圳將繼續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路,目前先行示範區金融改革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比如,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施,首批18家公司順利掛牌;滬深300ETF期權成功掛牌,實現深市金融衍生品「零的突破」;多單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順利發行;《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正式發布,自明年3月1日起實施,是全國首個綠色金融地方立法。數字貨幣落地試點場景已達約5000個,「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成功完成對公眾首測。另外,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公募REITs試點等工作也正有序推進。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有多處涉及金融,首批40條授權事項清單中涉及金融業的共10項,佔1/4,尤其是支持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貨、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等,深圳將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清單,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改革、創投私募市場準入環境等領域先行先試,力爭形成金融領域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索路徑。

今年5月,中央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深圳又拿出專項行動方案,共50條措施、85項具體工作,獲得業界廣泛關注。目前已有73條完全落地或正推進實施,比例達85%。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深港澳三地金融市場、跨境支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深化,金融機構互設、金融人才交流穩步增長,「跨境理財通」試點等創新業務有序推進,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效。

評論:深圳金融的全球競爭力從何處尋?

當前,金融業已成為深圳的重要支柱型產業,是拉動深圳經濟發展的堅實力量。在各種各樣的金融榜單中,深圳在國內城市中均穩居第一梯隊,其全球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值得點讚。

不過,從橫向對比與競爭的角度來看,深圳金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國內看,雖然京滬深三足鼎立格局已現,但深圳與北京、上海相比始終處於追趕地位。在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金融城市競爭力四大評價維度中,北京在資本市場規模和金融機構實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經濟競爭力和資本活躍度上更具優勢,深圳各維度的評分與京滬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從國際看,在9月份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8)中,深圳居全球第9位,首次進入前十行列,但跟紐約、倫敦這樣的全球性金融中心相比,跟香港、新加坡、東京等國際性金融中心相比,還有很多短板要補。

深圳的城市定位,決定了其在金融發展上的目標,不只是鞏固全國性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是要努力打造全球一流金融中心城市。無論是推進「雙區」建設,還是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金融都是一個重要落子。深圳要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必須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大力提升金融業的發展能級和全球競爭力,持續強化深圳金融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功能。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加快建設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實現金融業搶位發展、補位發展、錯位發展,深圳大有可為。

突出金融創新核心功能,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和可持續金融。一方面,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於金融科技,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金融科技。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擁有一批領先的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和豐富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有一定基礎和優勢。未來,要繼續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培育一批金融科技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監管沙盒」試點,把深圳建設成為金融科技產品開發、企業培育、推廣應用的高地。另一方面,要善於用金融的手段去解決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用好綠色金融地方立法,做大做優做強綠色金融和社會影響力金融,增強利用創新資本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能力,既加快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也為深圳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改革、開放、防風險一體推進,為深圳金融業走向世界大舞臺開路護航。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清單,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改革、創投私募市場準入環境等領域先行先試,力爭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全國金融業深化改革探索路徑;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在投融資、金融創新等方面探索更加靈活的政策體系、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因素綜合影響下,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一定要胸中有數,準確預判、有效防範,不斷提高金融業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唯此,深圳金融業才能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提升效率,提升發展高度、穩健程度、創新深度和國際化程度。

相關焦點

  • 深圳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新聞網·廣東
    按不變價格計算,40年間深圳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4%,佔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8%左右提升到13.6%。  即使今年經歷新冠疫情,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徵關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102.5億元,佔全市總稅收的24.2%,繼續穩居各行業首位。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中,深圳位列第九位。
  • 深圳特區40周年之金融業發展回顧:躋身內地三大金融中心
    2019年全年深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 經濟特區設立之前,深圳金融業基礎十分薄弱,銀行僅有人行、農行、建行深圳支行等少數網點,證券、保險一片空白。經過近40年的發展,深圳金融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躋身內地三大金融中心。目前,金融業已經發展成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 深圳龍崗區:創新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雲天勵飛自主研發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晶片雲天「初芯」、華為推出的5G+AI智慧城市新理念、烯灣科技自主研發的碳納米管纖維創新材料……第二十一屆高交會上,深圳龍崗區100餘家科技企業帶來一系列高精尖創新成果,充分展現了龍崗區在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高端科技領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和競爭力。
  • 先行的力量丨金博會全面展示深圳金融業發展40年
    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大重頭展會,由深圳市政府主辦,市貿促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機構承辦的第十四屆金博會將以「科技助力金融,金融服務實體」為主題,打造「深圳金融業發展40年成果」、「金融穩企業保就業」、「金融精準幫扶成果」等專區亮點,全方位展示深圳金融業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對外開放?一行兩會...
    9月6日,以「新金融、新開放、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本論壇也是今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展的主要論壇。央行副行長陳雨露、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論壇,共話新形勢下,金融機構如何把握金融發展新機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陳雨露:外資和外資機構有序進入我金融市場
  • 政協委員朱舜華:讓「時間」證明深圳 圍繞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圳高質量」發展碩果纍纍。在「雙區驅動」大背景下,深圳高質量發展如何突破瓶頸,補足短板?12月10日(星期四)15時,深圳市政協2020年第七場「委員議事廳」圍繞「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展開熱議,直播持續80分鐘,吸引了超過95萬網友圍觀。
  • 楊苜:以業務需求為導向 新華財經積極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楊苜:以業務需求為導向 新華財經積極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11月26日,「開放創新智慧金融」國家金融信息平臺建設研討交流會(江蘇)在南京舉辦。
  • 深圳「智稅」助力高質量發展
    從「一站式服務」到「最多跑一次」,從「全網通辦」到「刷臉繳稅」,深圳稅務部門近年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創新「智稅」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為深圳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深圳市稅務局徵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李榮輝介紹,目前推廣中的「雲稅」服務,能夠實施智能預填報、預審、導稅等,進一步實現了業務數位化、監控無感化、服務舒適化。  據了解,深圳近年來陸續開通移動辦稅、微信辦稅、跨境電子支票繳稅、網上預約辦稅等服務,幾乎所有涉稅事項均可無紙辦理,83%的業務一次辦結,窗口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6分鐘。
  • 林致遠|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擺脫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的「投資—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十四五」時期應以高質量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擺脫改革開放後逐步形成的「投資—出口」驅動型的增長模式,轉向創新驅動型的增長模式。
  • 全力支持深圳打造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範例
    ,逐夢前行,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先行示範省和先鋒城市建設,將深圳打造成為全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範例,不斷實現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景。省交通運輸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先行示範省和先鋒城市建設,不斷實現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景,引領支撐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不辜負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期望和重託。」為此,省交通運輸廳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
  • 深圳外資企業年度大獎評選出爐 外企轉向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這次評選不僅評選營業額和納稅額雙優的外商投資企業,還與外資企業質量進步、和諧勞動關係、安全環保等三個方面的評選相結合,鼓勵外資企業轉型升級,從快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增強他們在中國投資發展的信心,促進外資企業參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助推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
  • 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郵政「三通」服務有擔當
    點點滴滴,只要是百姓需要的,深圳郵政義不容辭。強化「通商」服務,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深圳郵政一直堅持以發展為中心,不斷推進郵政企業改革創新發展。如今深圳郵政已從傳統的郵政企業發展為既提供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又經營快遞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等多元化業務的現代企業,在集團公司加快構築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戰略指導下,深圳郵政更好地融入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快遞物流是深圳郵政的主責主業。近年來,深圳郵政不斷整合資源,加大能力投入,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 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 鬚髮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鬚髮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作者:周智宇 「什麼樣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在哈工大(深圳)11月22日舉行的深圳高質量發展與結構創新研討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對這個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林毅夫認為,高質量發展有五個主要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 深圳大鵬新區:以改革為抓手 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在打造生態文明改革方面,大鵬新區通過紮實推進創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完善生態環保監管司法保障機制等8項重點改革,其中以獨特的沙灘資源為突破口,積極探索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推進遊艇旅遊自由港建設方面,與前海籤署構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協同發展示範區的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編制《關於粵港澳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建設的建議方案》,全面推進南澳碼頭工程建設,邁出遊艇自由港建設重大步伐。
  • 全力支持深圳打造成為全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範例
    ,逐夢前行,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先行示範省和先鋒城市建設,將深圳打造成為全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範例,不斷實現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景。省交通運輸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先行示範省和先鋒城市建設,不斷實現交通延伸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景,引領支撐我省實現『四個走在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不辜負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期望和重託。」
  • 「十三五」廣西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十三五」時期,廣西金融業牢記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金融政策持續升級,金融改革有序推進,資金結構流向更趨合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三五」期間,廣西金融業綜合實力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
  • 科技創新點亮深圳高質量發展之路
    原標題:科技創新點亮深圳高質量發展之路   「科技創新」是今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熱點。
  • 雙循環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大有可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從一紙藍圖到落地生根的兩年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在金融業務數位化、金融業態多元化、粵港澳三地金融產品互認互通等諸多領域有著顯著發展。在邁向「十四五」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實現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如何支持疫後實體經濟復甦?
  • 人民資訊: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郵政「三通」服務有擔當
    點點滴滴,只要是百姓需要的,深圳郵政義不容辭。  強化「通商」服務,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深圳郵政一直堅持以發展為中心,不斷推進郵政企業改革創新發展。如今深圳郵政已從傳統的郵政企業發展為既提供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又經營快遞物流、金融、電子商務等多元化業務的現代企業,在集團公司加快構築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戰略指導下,深圳郵政更好地融入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快遞物流是深圳郵政的主責主業。近年來,深圳郵政不斷整合資源,加大能力投入,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 央行科技司李偉:做好金融業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助力現代...
    「十三五」時期,在《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導下,我國金融業加強標準供給,強化標準實施,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一是適應新時代金融發展需要的新型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國家標準保底線、行業標準設門檻、團標企標促發展」的格局基本成型,金融標準實現從政府單一供給向「政府+市場」雙向供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