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一篇乾貨文章,點擊上方藍色字,即可關注我們!
(來源:鉅大LARGE)
鋰離子電池由於具有高壽命、高容量被廣泛推廣使用,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其存在鼓脹、安全性能不理想和循環衰減加快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引起了鋰電界深度的分析和抑制研究。
根據實驗研發經驗,將鋰電池鼓脹的原因分為兩類,一是電池極片的厚度變化導致的鼓脹;二是由於電解液氧化分解產氣導致的鼓脹。在不同的電池體系中,電池厚度變化的主導因素不同,如在鈦酸鋰負極體系電池中,鼓脹的主要因素是氣鼓;在石墨負極體系中,極片厚度和產氣對電池的鼓脹均起到促進作用。
一、電極極片厚度變化
在鋰電池使用過程中,電極極片厚度會發生一定的厚度變化,尤其是石墨負極。據現有數據,鋰電池經過高溫存儲和循環,容易發生鼓脹,厚度增長率約6%~20%,其中正極膨脹率僅為4%,負極膨脹率在20%以上。
鋰電池極片厚度變大導致的鼓脹根本原因是受石墨的本質影響,負極石墨在嵌鋰時形成LiCx(LiC24、LiC12和LiC6等),晶格間距變化,導致形成微觀內應力,使負極產生膨脹。下圖是石墨負極極片在放置、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變化示意圖。
石墨負極的膨脹主要是嵌鋰後產生不可恢復膨脹導致的。這部分膨脹主要與顆粒尺寸、粘接劑劑及極片的結構有關。
負極的膨脹造成卷芯變形,使電極與隔膜間形成空洞,負極顆粒形成微裂紋,固體電解質相界面(SEI)膜發生破裂與重組,消耗電解液,使循環性能變差。影響負極極片變厚的因素有很多,粘接劑的性質和極片的結構參數是最重要的兩個。
石墨負極常用的粘接劑是SBR,不同的粘接劑彈性模量、機械強度不同,對極片的厚度影響也不同。極片塗布完成後的軋制力也影響負極極片在電池使用中的厚度。在相同的應力下,粘接劑彈性模量越大,極片物理擱置反彈越小;充電時,由於Li+嵌入,使石墨晶格膨脹;
同時,因負極顆粒及SBR的形變,內應力完全釋放,使負極膨脹率急劇升高,SBR處於塑性變形階段。這部分膨脹率與SBR的彈性模量和斷裂強度有關,導致SBR的彈性模量和斷裂強度越大,造成不可逆的膨脹越小。
當SBR的添加量不一致時,極片輥壓時受到的壓力就不同,壓力不同使極片產生的殘餘應力存在一定差別,壓力越大殘餘應力越大,導致前期物理擱置膨脹、滿電態及空電態膨脹率增大;SBR含量越少,輥壓時所受壓力越小,前期的物理擱置、滿電態和空電態的膨脹率就越小;負極膨脹使得卷芯變形,影響負極嵌鋰程度和Li+擴散速率,進而對電池循環性能產生嚴重影響。
二、電池產氣引起的鼓脹
電池內部產氣是導致電池鼓脹的另一重要原因,無論是電池在常溫循環、高溫循環、高溫擱置時,其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鼓脹產氣。據目前研究結果顯示,引起電芯脹氣的本質是電解液發生分解所致。
電解液分解有兩種情況,一個是電解液有雜質,比如水分和金屬雜質使電解液分解產氣,另一個是電解液的電化學窗口太低,造成了充電過程中的分解,電解液中的EC、DEC等溶劑在得到電子後,均會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反應的直接後果就是產生低沸點的烴類、酯類、醚類和CO2等。
在鋰電池組裝完成後,預化成過程中會產生少量氣體,這些氣體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所謂的電芯不可逆容量損失來源。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電子由外電路到達負極後會與負極表面的電解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氣體。在此過程中,在石墨負極表面形成SEI,隨著SEI厚度增加,電子無法穿透抑制了電解液的持續氧化分解。
在電池使用過程中,內部產氣量會逐漸增多,其原因還是因為電解液中存在雜質或電池內水分超標導致的。電解液存在雜質需要認真排除,水分控制不嚴可能是電解液本身、電池封裝不嚴引進水分、角位破損引起的,另外電池的過充過放濫用、內部短路等也會加速電池的產氣速度,造成電池失效。
在不同體系中,電池產鼓脹程度不同。在石墨負極體系電池中,產氣鼓脹的原因主要還是如上所述的SEI膜生成、電芯內水分超標、化成流程異常、封裝不良等,而在鈦酸鋰負極體系中,電池脹氣比石墨/NCM電池體系要嚴重的多,除了電解液中雜質、水分及工藝外,其另一不同於石墨負極的原因是鈦酸鋰無法像石墨負極體系電池一樣,在其表面形成SEI膜,抑制其與電解液的反應。
在充放電過程中電解液始終與Li4Ti5O12表面直接接觸,從而造成電在Li4Ti5O12材料表面持續還原分解,這可能是導致Li4Ti5O12電池脹氣的根本原因。氣體的主要組分是H2、CO2、CO、CH4、C2H6、C2H4、C3H8等。
當把鈦酸鋰單獨浸泡於電解液中時,只有CO2產生,其與NCM材料製備成電池後,產生的氣體包括H2、CO2、CO以及少量氣態碳氫化合物,並且作成電池後,只有在循環充放電時,才會產生H2,同時產生的氣體中,H2的含量超過50%。這表明在充放電過程中將產生H2和CO氣體。
LiPF6在電解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PF5是一種很強的酸,容易引起碳酸酯類的分解,而且PF5的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PF5有助於電解液分解,產生CO2、CO及CxHy氣體。據相關研究H2的產生來源於電解液中的痕量水,但是一般電解液中的水含量為20×10-6左右,對H2的產量貢獻很低。上海交通大學吳凱的實驗選用石墨/NCM111做電池,得出的結論是H2的來源是高電壓下碳酸酯的分解。
目前抑制鈦酸鋰電池脹氣的解決方案主要有三種,第一、LTO負極材料的加工改性,包括改進位備方法和表面改性等;第二、開發與LTO負極相匹配的電解液,包括添加劑、溶劑體系;第三、提高電池工藝技術。
以上是小編本期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更多精彩文章:
1.【金鑑分享】8分鐘看懂特斯拉電動汽車工作原理!
2. 今日,保時捷正式向特斯拉宣戰!
3.【探討】風光背後困難重重 新能源汽車金融誰能破局?
4.【金鑑分享】關於張國寶對電動汽車技術路線討論的思考
5.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 個人消費佔近75%
6.工信部發布第6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
7.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6月12日起執行
8.開扒!日本三元材料生產名企你知多少?
9.分析 | 動力電池BMS功能不足的原因及提升途徑?
10.乾貨| 鋰電池常見可靠性失效項目
11.乾貨| 鋰電池的安全性、檢測及解決方案,請收好!
12.動力鋰離子電池性能評價指標大全!
13.掃盲| 鋰電池、鋰金屬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傻傻分不清?
14.夜讀| 寧德時代VS比亞迪,巨頭之間必有一戰
15.趨勢| 一分鐘看懂全固態鋰電池發展
歡迎鋰電池產業朋友加入鋰電池產業鏈千人通訊錄:
測試需求或項目合作,歡迎聯繫:
邵工:18811843699(微信同號)
寄樣地址: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香山大道2號僑夢苑創新中心一樓廣東金鑑檢測科技有限公司。
郵政編碼:511340,郵箱:sales@gmatg.com
如果你對本文感興趣,或者你有好的文章素材投稿,歡迎添加金鑑邵工微信。
本期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
請點擊右上角,
分享此文給您的朋友!
推薦優質公眾號,歡迎關注
金鑑方博士好文章推選 ∣以文會友
每天推送一篇高質量的品質相關文章,歡迎訂閱!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文章來自網絡或網友投稿,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繫刪除!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