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交通管理、醫療健康、農畜牧業、消防安全、生產製造、航空航天、電子產品、其他領域等。接下工採網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國產傳感器市場怪相及應用領域格局。
傳感器本是萬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種觸覺。如此重要,卻無人重視。那是為何?原因有六。
1、傳感器容量不小,而國內頭部玩家卻很小
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達到2200億元,估計有1700多家企業,但產值超過1個億的屈指可數,如南京諾威、寶雞麥克、南京高華等。歌爾、瑞聲靠著蘋果手機強大的出貨量,已經在聲學傳感器領域佔住地盤。但其他領域,如手機、汽車、工控、可穿戴、物聯網等,基本上都是國外品牌的市場。國內企業,基本都是土豆俱樂部。
2、傳感器種類繁多,但這個市場很隱蔽
國外成型產品及在研種類共計近5萬種,我國有6000多種。但傳感器市場很少為人所知。其實這幾年風生水起的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要落到實處,都離不開小小的傳感器。手機、汽車更是傳感器的大戶。在這些方面,博世、瑞薩、英飛凌等佔據主動。
3、民品怕斷供,軍工不怕斷
軍工方面並不擔心,因為軍用傳感器已經高度自主化,主要由於其採購可以不計成本。而如果到民用市場來競爭,那是既要拼規模,也要有性價比。如果功耗小一點,成本小一點,那就贏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場的突破還是很艱難,也無法從軍工市場獲得支撐。兩條隧道,各通一邊,沒有打通。其次國外掐脖子的方法也很隱蔽。日本橫河跟重慶川儀,有一個合資公司,生產橫河川儀的儀表。日本橫河提供的諧振式壓力傳感器,這是最高精度的壓力傳感器。國內攻關一直未能攻克。橫河川儀,就處於一種「通知性漲價、賞賜性供給」的狀態,如果日本橫河只提供1萬隻晶片與傳感器,那麼橫河川儀只能做1萬套設備。
4、中國成本優勢還沒有國外明顯
中國目前生產大部分都是低端傳感器。而我國中高端傳感器進口佔比達80%,傳感器晶片進口更是達90%。中國生產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幾千萬,如何捨得投入幾千萬的生產線?現在很多傳感器廠家,還都是單幹,手工裝配很多。因為量上不去,1個月也只有5000隻。根本沒有規模效益。而博世、歐姆龍等早就把工廠設立在中國,成本優勢同樣巨大。而美德日又對中國傳感器市場虎視眈眈,對市場份額看得很緊。中國一有進步,就會被國外品牌降價擠壓。2010年日本歐姆龍一個光電接近開關要400元,而現在隨著中國品牌的逐漸崛起,現在只需要60元。靈活降價,堅決保衛市場份額,是國外廠商常見的營銷手段。這種方法,一直將國產品牌壓制在面黃肌瘦線附近,很難翻身。
5、市場巨大,但融資最難
本來智能製造、人工智慧大熱,傳感器終於應該迎來鹹魚翻身。但是,木有。這個市場是投資人不待見的企業。國外也是如此,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施克光電傳感器,是德國唯一一家上市的傳感器公司。很多家族企業都是幾百萬、上千萬歐元維持很久。國內由於認識不深,投資一直處於冷淡期。
6、質本高貴,奈何落地為草民
傳感器是感知的第一道防線,是智能的源頭。然而這個行業一直得不到重視。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科委主持的課題研究中,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技術?「傳感器技術」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最後因為體量太小,傳感器被割掉了。這一晃,四十年都過去了,情況幾乎沒有變化。連個像樣的傳感器政策都沒有。
雖然傳感器市場很少為人所知。但是這幾年風生水起的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要落到實處,都離不開小小的傳感器。特別是隨著技術研發的持續深入,成本的下降,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在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和高端裝備製造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傳感器的典型應用市場發展迅速如下圖:
1、在工業控制中的應用
工業控制應用的傳感器較為廣泛,如使用於汽車製造、產品工藝控制、工業機械、專用設備以及自動化生產設備等等的各種測量工藝變量(如溫度、液位、壓力、流量等)、測量電子特性(電流、電壓等)和物理量(運動、速度、負載以及強度)的以及傳統的接近/定位傳感器發展迅速。同時,智能傳感器通過將人機連接,並結合軟體和大數據分析,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學的限制,並將改變世界的運行方式。在工業4.0的願景中,通過端到端傳感器解決方案和服務在生產現場復興。它促進了更明智的決策,提高了運營效率,提高了產量,提高了工程效率並極大地提高了業務績效。
2 、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
傳感器在電子產品中應用多見於智能穿戴、3C 電子,手機在應用領域佔比最大。手機產量的大幅增長及手機新功能的不斷增加給傳感器市場帶來機遇與挑戰,彩屏手機和攝像手機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增加了傳感器在該領域的應用比例。
3、在環境監測的應用
隨著人類對環境質量的重視和關注, 在實際的環境檢測過程中, 人們往往需要既可以方便攜帶, 又能夠實現多種待測物持續動態監測的分析設備和儀器。藉助新型的傳感器技術,可用於監視農作物灌溉情況、土壤空氣情況、家畜和家禽的環境和遷移狀況、無線土壤生態學、大面積的地表監測等,可用於行星探測、氣象和地理研究、洪水監測等。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通過數種傳感器來監測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土壤水分,並依此預測山洪爆發描述生態多樣性,從而進行動物棲息地生態監測。
4 、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在交通管理中利用安裝在道路兩側的無線傳感網絡系統,可以實時監測路面狀況、積水狀況以及公路的噪音、粉塵、氣體等參數,達到道路保護、環境保護和行人健康保護的目的。智能交通系統( ITS )是在傳統的交通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系統,它將信息、通信、控制和計算機技術以及其他現代通信技術綜合應用於交通領域,並將「人-車-路-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現有的交通設施中增加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將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困擾現代交通的安全、通暢、節能和環保等問題,同時還可以提高交通工作效率。
5 、在醫療健康中的應用
國內外眾多醫療研究機構,包括國際著名的醫療行業巨頭在傳感器技術應用於醫療領域方面已取得重要進展。如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正在開發具備壓力傳感器和無線通信電路等的體內嵌入式傳感器,該器件由導電金屬和絕緣薄膜構成,能夠根據構成的共振電路的頻率變化檢測出壓力的變化,發揮完作用之後就會溶解於體液中。近年來,無線傳感器網絡在醫療系統和健康護理方面已有很多應用,例如,監測人體的各種生理數據,跟蹤和監控醫院中醫生和患者的行動,以及醫院的藥物管理等。
6、在家居生活中的應用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逐漸普及,促進了信息家電、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家庭網絡的主要設備已由單一機向多種家電設備擴展,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智能家居網絡控制節點為家庭內、外部網絡的連接及內部網絡之間信息家電和設備的連接提供了一個基礎平臺。在家電中嵌入傳感器結點,通過無線網絡與網際網路連接在一起,將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方便和更人性化的智能家居環境。利用遠程監控系統可實現對家電的遠程遙控,也可以通過圖像傳感設備隨時監控家庭安全情況。利用傳感器網絡可以建立智能幼兒園,監測兒童的早期教育環境,以及跟蹤兒童的活動軌跡。
7 、在農畜牧業中的應用
農業是無線傳感器網路使用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如「西北優勢農作物生產精準管理系統」實施以來,主要針對西部地區優勢農產品蘋果、獼猴桃、丹參和甜瓜、番茄等主要農作物,以及西部乾旱少雨的生態環境特點開展專項技術研究、系統集成與典型應用示範,成功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成功應用於精細農業生產中。這個實時採集作物生長環境的傳感網先進技術應用農業生產,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8、在消防安全中的應用
由於建築物不斷進行修補,可能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雖然地殼偶爾的小震動可能不會帶來看得見的損壞,但是也許會在支柱上產生潛在的裂縫,這個裂縫可能會在下一次地震中導致建築物倒塌。用傳統方法檢查往往需要將大樓關閉數月,而安裝傳感器網絡的智能建築可以告訴管理部門它們的狀態信息,並自動按照優先級進行一系列自我修復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安全生產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事故多發的建築行業,如何保證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工地的建築材料、設備等財產的保全是施工單位關心的頭等大事。
9、航空領域中的應用
在航空領域,對安裝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這尤其適用於在不同地方使用的傳感器。例如,火箭在起飛時,由於起飛速度非常高(超過4馬赫或3000 mph),空氣會在火箭表面和箭身上產生巨大的壓力和作用力,形成極其苛刻的環境。因此需要壓力傳感器來監控這些作用力,以確保它們保持在箭身的設計限制範圍內。起飛時,壓力傳感器會暴露於從火箭表面流過的空氣中,從而測出數據。這些數據還用於指導未來的箭身設計,以使其更可靠、緊固和安全。此外,如果出現什麼錯誤,壓力傳感器的數據還將成為極其重要的分析工具。再比如,在飛機裝配中,傳感器可確保非接觸式鉚釘孔測量,還有可用於測量飛機任務的起落架,機翼組件,機身和發動機的位移和位置傳感器,可以提供可靠精準的確定測量值。
10、在其他領域/特殊領域中的應用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當前信息領域中研究的熱點之一,可用於特殊環境實現信號的採集、處理和發送;無線溫溼度傳感器網絡以PIC單片機為核心,利用集成溼度傳感器和數字溫度傳感器設計出溫溼度傳感器網絡節點的硬體電路,並通過無線收發模塊與控制中心通信,使之系統傳感器節點的功耗低,數據通信可靠,穩定性好,通信效率高,可廣泛應用於環境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