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環境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引發關注。為加強進口冷鏈運輸渠道「人物並防」,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那麼,如何加強進口冷鏈食品裝卸運輸防疫?從業人員又該怎樣提高安全防護?
11月13日到16日,山東、陝西、河南、湖北、福建、甘肅等省先後報告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涉及的冷鏈食品包括凍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等,主要進口國為厄瓜多、巴西、印度尼西亞、荷蘭、阿根廷、俄羅斯等國。
針對上述情況,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進一步明確進口冷鏈食品裝卸運輸過程防疫和從業人員安全防護等要求。其中明確規定,冷鏈物流企業要嚴格按照《指南》要求做好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工作。在一線作業過程中,裝卸作業人員搬卸貨物前應當穿戴工作衣帽,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必要時佩戴護目鏡和面屏,避免貨物表面頻繁接觸體表。國際航行船舶經海關衛生檢疫合格並取得檢驗檢疫證明材料後,方可安全穩妥地開展港口裝卸作業。特別是裝卸來自於疫情發生地區的進口冷鏈食品時,碼頭搬運工人等作業人員在搬運貨物過程中要全程規範戴好口罩,避免貨物緊貼面部、手觸摸口鼻,防止接觸到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冷凍水產品等。運輸進口冷鏈食品的作業人員及隨行人員在運輸過程中不得擅自開箱,不能隨意打開冷鏈食品包裝直接接觸冷鏈食品,不能使貨物直接接觸地面。
從事進口冷鏈食品裝卸運輸等環節的公路、水路冷鏈物流企業、港口碼頭、貨運場站等經營單位要切實保障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自身安全,嚴格做好港口作業人員及司機、裝卸工、船員、引航員等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做好人員體溫監測、安全防護用品配備、定期核酸檢測及消毒等工作,防止感染風險;同時,要對進口冷鏈食品運輸車輛、船舶、冷藏貨櫃內壁等運輸裝備進行定期消毒。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說,交通運輸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做好冷鏈物流疫情防控追溯工作。吳春耕表示:「我們會同海關等部門重點抓好公路水路進口的冷鏈渠道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督促指導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嚴格落實單證查驗和信息登記制度,指導冷鏈物流企業嚴格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海關報單單據和檢驗檢疫證明,不得承運沒有、無法提供進貨來源的進口冷鏈食品。」
《指南》還明確,上述冷鏈物流相關單位要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方案,對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應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切斷傳播途徑、隔離密切接觸者等措施,及時有效處置。吳春耕介紹:「我們下一步將加大監督檢查和會商調度力度,部省共同合力督促各地做好行業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鬆持續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各項工作,確保交通領域不出現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