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冷鏈物流,進口冷凍食品為何發現新冠病毒?

2020-12-20 製冷快報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冷鏈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人物並防」,切實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

  今年6月以來,多省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安全風險增大。國內海鮮還能吃嗎?進口海鮮、冷凍食材還能吃嗎?冷鏈物流各節點需要如何監管?這是最近消費者在茶餘飯後經常討論的話題。

  進口冷凍食品為何發現新冠病毒?

  據了解,中國進口的海產品分為魚苗,鮮或冷鮮產品,凍鮮產品,乾魚、鹽醃漬等品類。進口量大且居民在市場上常接觸到的多為冷鮮和凍鮮兩種。

  而最受市場歡迎的十大進口海產品品類分別是:凍對蝦,活、鮮或冷的巖礁蝦和其他龍蝦,凍狹鱈魚,活、鮮或冷的蟹,鮮或冷的大西洋鮭魚,凍鱈魚,凍的墨魚及魷魚,活、鮮或冷的鰲龍蝦,凍鯰魚魚片和凍格陵蘭庸鰈魚。

  據統計,2019年,中國海鮮進口激增39%,達到1,060億元人民幣(156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水產進口國。

  據最新消息表示,出現這一情況主要與國外疫情嚴重。冷凍海鮮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均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海鮮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專業人士表示,「通過各地對於大量樣本的檢測發現,病毒並未在冷凍海鮮食品『體內』檢出。就說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汙染的機率非常小,也就說明病毒通過食品傳播的機率比較小。」

  專家表示,大多數病毒都耐冷不耐熱。以新冠病毒為例,研究表明在室溫下可能會生存3個小時左右。但在20攝氏度以下,存活時間可能高達一周,在零攝氏度以下,時間則為幾個月。

  據此前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3小時後仍有存活,在銅表面則能存活4小時,紙表面24小時,塑料或不鏽鋼表面則是2到3天。此外,由於新冠病毒的在光滑的表明上生命力頑強,且很容易依附上面,所以進口食品的塑料外包裝就成為了病毒的宜居場所。

  不過,目前尚無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全球確診報告病例及我國確診報告病例也都沒有因進口食品而出現病例的報導。這說明,病毒並沒有物品表面傳播至人體身上。

  世界衛生組織(WHO)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指出,中國衛生部門是通過對數千種冷凍食品的抽檢,才從「極少數」樣本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食物進行傳播,也沒有發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從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不必過度恐慌。即便病毒能夠存在於食物中,也可通過烹飪的方式殺滅。

  疫情給冷鏈市場帶來挑戰

  冷鏈物流在醫藥領域普及較早,在食品行業,水產畜禽、乳製品和高端水果率先應用了冷鏈物流技術。近幾年,我國冷鏈物流呈現出市場規模大、需求多樣化和增長速度快等顯著特徵。從2014年到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由9190萬噸增長至18870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19.7%。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33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5%。

  冷鏈物流全程安全可靠、穩定高效運行,對於保障冷鏈產品質量和消費者的安全健康、促進相關產業的正常發展至關重要。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冷鏈物流的食品安全管控又增加了新的挑戰。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物流分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物流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表示,根據檢測結果,厄瓜多三家企業產品的貨櫃環境、貨物外包裝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但冷鏈帶來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沒那麼強,傳染途徑仍是人傳人,不應由冷鏈承擔主要責任。

  冷鏈物流產業由於疫情站到了聚光燈下,一邊是潛藏著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風險,另一邊卻是市場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正在爆發性增長。

  冷鏈物流的交易額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與2014年相比,中國的冷鏈總需求量增長了153%。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人民幣。

  除了巨頭爭相競爭冷鏈市場外,作為後來者的冷鏈物流企業註冊量也在飛速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與冷鏈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有4.2萬家,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冷鏈物流相關的企業註冊量比第一季度環比上漲102.9%,相比去年第二季度同比上漲52%。

  同時,國家政策也在持續加碼,2017-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有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內容,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7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2020-2022年被稱為是冷鏈物流的投資黃金期。

  雖然中國市場的冷鏈需求在飛速增長,但相比歐

美的

冷鏈技術,還存在著巨大差距。當然也可以看出中國冷鏈市場的潛力空間。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鏈體系,肉禽的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蔬菜水果等產品的冷鏈流通率也達到了95%左右。但國內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只有5%、15%和23%。國內已有的物流冷藏容量僅能滿足需求的20%到30%,大約有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奶製品和豆製品的冷鏈運輸需求還未滿足。

  另一個現實是:我國的冷鏈冷藏設備存在供給不足和供給過剩並存的問題,局部地區供大於求,但利用率只有20-30%,很多只限於肉類、魚類的冷凍貯藏,當生產淡季時,這些

冷庫

往往處於閒置耗能狀態。由於各類食品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個體經營的冷庫並不能滿足多溫度的要求。目前中國冷鏈產業不缺資源,但是缺整合,只有把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提升,再配合新的建設,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加強冷鏈物流渠道疫情防控

  疫情來襲,給全社會帶來了危機,但同時也讓更多冷鏈物流的問題暴露與凸顯,迫使各個環節重新思考與審視。

  在運輸環節,《通知》提出,要強化國際冷鏈貨櫃運輸管理,全力做好冷鏈貨物運輸船舶、車輛等運輸裝備消毒工作。從事冷鏈物流運輸的廂式車輛,在每次重新裝載貨物前均要對廂體內外部進行重新消毒。推動實施跨境冷鏈物流道路貨運司機在口岸點、作業點、居住點的閉環管理,鼓勵採用跨境甩掛運輸等新組織模式,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近日,北京市商務局官網發布《關於新冠肺炎常態化防控下加強食品冷鏈物流管理的通知》,明確加強冷鏈食品源頭管理。對於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或貨主應配合相關部門對食品及其包裝進行採樣檢測。對於外埠進京食品,經銷商應主動向供應商索取相關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檢測信息。對於本地肉類屠宰、加工、經營企業,應嚴格執行冷鏈食品的相關質量管理規範和操作規範,加強環境衛生管理。

  進口商或貨主如委託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運輸、倉儲等服務,在將貨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時,應主動將相關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的檢測信息提供給第三方物流公司。

  近日也明確,將持續強化冷庫、冷鏈物流企業直接接觸人員、產品和環境核酸監測每周全覆蓋,其他經營此類產品的農貿市場、食品生產企業、商場超市等場所直接接觸人員、產品和環境在原有常態化工作基礎上加倍監測。

  此外,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酵以來,多數電商平臺和生鮮零售企業已經著重強化了產品流通各環節的防疫機制,並將疫情防控的舉措納入到常態化經營當中。

相關焦點

  • 「聚光燈」下的冷鏈物流,那麼進口冷凍食品為何發現新冠病毒?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冷鏈物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人物並防」,切實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今年6月以來,多省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進口冷鏈食品疫情傳播安全風險增大。國內海鮮還能吃嗎?
  • 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
    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環境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引發關注。為加強進口冷鏈運輸渠道「人物並防」,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人的感染。這個跟之前在進口冷凍海鮮中發現新冠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該怎麼做?還能放心吃冷凍食品嗎?
  • 冷鏈食品會攜帶病毒,為啥不直接禁止跨境冷鏈食品?
    43人集中隔離,109人居家隔離 武漢市在巴西進口冷凍豬肉和烏拉圭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一批涉疫進口冷凍牛肉從大連市銷往通遼市,未流入市場
  • 進口冷鏈抽檢陽性率萬分之零點四八 專家:食用進口冷凍食品風險較低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指出,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會上回應稱,總的來看,進口冷鏈食品陽性率較低,截至目前,全國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
  • 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
    各市、州、縣指揮部,省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各成員單位:為深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物同防」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 交通運輸部採取這些舉措防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
    近日,多地通報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或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持續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是當前交通運輸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要求,進口冷鏈食品的運輸企業嚴格做好港口作業人員以及司機、裝卸工、船員、引航員等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做好人員的健康登記、日常健康監測、安全防護用品配備、定期核酸檢測及消毒等相關工作,對高風險崗位人員正確穿脫防護服等進行專業培訓。
  • 天津一批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未流入市場
    新華社天津12月13日電(記者慄雅婷)記者13日從天津市防控指揮部獲悉,天津市濱海新區在對進口冷鏈食品進入一級冷庫的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發現,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一批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呈陽性。該批冷凍食品未流入市場,已按相關防疫措施進行處置,目前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 智利1批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進口冷凍食品能...
    據海關總署網站28日消息,因從智利進口1批冷凍帝王蟹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智利水產品生產企業
  • 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屢屢查出新冠病毒!如何把關?記者全追蹤→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進入冬季以來,我國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很多消費者談「冷」色變,那麼冷鏈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如何對進口的冷鏈食品嚴格把關,又應該對冷鏈食品進行什麼樣的檢測檢疫呢?
  • 新冠病毒趁「冷」而入?長沙這樣為進口冷鏈食品把守「三關」
    近段時間,山西、浙江、安徽等多個省份頻繁曝出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消息。成都12月8日再增3例本土病例,有患者家中冰箱、開關等7處都檢出陽性,再次警醒消費者在選購冷鏈食品時要注意安全防範。
  • 進口冷鏈食品能不能吃?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如何消毒?國務院聯防聯控...
    3.最近為何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一方面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多地冷凍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病毒,均與天津有關
    多地冷凍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病毒,均與天津有關 2020-11-08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進口冷鏈食品成新冠「隱患」區塊鏈技術如何提高食品安全
    首先,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因進口冷鏈食品而引發疫情的發展情況:11月7日,山東省山東省德州市報告在進口冷鏈食品常規抽檢中,發現從天津港進口的一批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檢測呈陽性。11月8日,太原市發布通告,11月7日,太原市在進口冷鏈食品抽檢中,發現1份從天津港銷往太原市的印度產冷凍帶魚外包裝箱樣品新冠檢測呈陽性。
  • 揭開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地圖」
    11月以來,全國連續多地出現了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陽性!通過對部分公開報導的梳理,近期以及曾受廣泛關注的冷鏈系統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事件如下:山東山東濟寧梁山縣11月12日 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 《遠安縣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來了,速看
    《遠安縣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來了,速看 2020-12-02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處理進口冷凍食品?看這一篇就夠了!
    然而,「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檢測為陽性」的事件離我們近在咫尺,你對食品的安全處理有足夠的把握嗎? 對涉及貨物進行封存、溯源,對涉及冷庫及周邊環境進行終末消毒,對同一車輛運輸的其他非問題食品檢測結果也全部為陰性。 面對「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檢測為陽性」的新聞頻頻發生,我們該如何處理進口冷凍食品的安全?
  • 浙江一菜市場發現一份巴西進口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冷鏈食品分為冷卻食品和凍結食品,前者是指將食品的溫度降到接近凍結點,並在此溫度下保藏的食品,比如果蔬類和冰鮮類肉食;後者是指凍結後在低於凍結點的溫度保藏的食品,比如冷凍禽肉類。低溫環境有利於病毒存活就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來看,它的物理特性表現為「粘」,尤其是能吸附在塑料和紙板一類的材質上並能持續生存很久,而常用冰凍食品的外包裝正是此類。在低溫環境下,病毒雖然無法複製,但是其生物結構沒有破壞,只要換個環境,它就可能興風作浪。
  • 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生鮮食品還可以吃嗎?
    今年6月以來,我國已經有至少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鏈食品外包裝上頻繁檢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新冠病毒冷凍下可長期存活。這引發了人們對病毒可能通過食品傳播並導致新疫情暴發的擔憂。
  • 重慶一冷庫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頻出,進口冷凍食品...
    近日網傳在重慶大渡口茄子溪街道的一個冷庫中,檢測出牛肉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隨後大渡口區衛健委對這個消息給予了官方回復,位於當地陳家壩的一個冷庫,的確檢出新冠毒病毒陽性。 實際上,在這之前,北京、大連、青島等全國各地都曾出現與冷庫相關的新冠病毒陽性的案例。對此,不少網友認為有必要對進口冷凍食品進行暫時性的管控,甚至可以一段時期內對進口食品實行禁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