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設計者對於遊戲人物的設定通常都會使用歷史人物的名字,那家長其實也可以去引導孩子查詢他們真實的生平,那孩子也一定會覺得非常的有趣。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個案例當中的爸爸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一下,爸爸問孩子說,我發現你最近一直在玩王者榮耀的遊戲是嗎,感覺怎麼樣呢?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那爸爸昨天也註冊了一個帳號,試玩了一下,覺得還是真不錯,小明說真的嗎?爸爸,你叫什麼名字?你玩到了什麼階段?爸爸說,我還是一個初級選手,技能不夠,你願意帶爸爸一起玩嗎?小明說,當然可以。
那么爸爸接著問兒子,你希望每天帶著爸爸玩多長的時間遊戲呢?小明說,兩到三個小時可以嗎?爸爸說,爸爸單位組織了一個親子足球隊,爸爸打算每天帶你一起去,如果每天玩兩到三個小時的話,可能我們會錯過精彩的戶外足球運動呢,而爸爸很需要兒子的參與,幫爸爸贏得比賽,小明說,爸爸,這樣每天你帶我去參加戶外足球賽,然後我帶你進入遊戲。參參加我的團隊一起打遊戲,運動一個小時,遊戲一個小時,這樣可以嗎?這個案例當中,爸爸巧妙地運用到了一些招數,比如參與孩子玩遊戲,跟孩子建立交流的共同語言。
第二招,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禁止孩子玩遊戲,而是縮短遊戲時間,建立遊戲規則,第三招就是認可孩子,我是你爸爸,但是打遊戲和踢足球我都不如你,需要你幫助爸爸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這一點才是爸爸的高明之處,最後我想說,作為我們父母,應該答什麼打敗手機遊戲呢,其實就是我們家長們的高素質的陪伴。
美國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行為。比如撒謊沉迷於遊戲等等,這是一種暗示,是在告訴你,他們覺得自己不重要了,而是需要被關注,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歸屬感和自我的價值感,而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鼓勵就是他們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重要的來源。
所以親愛的家人們,你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什麼是孩子的內在需求就是被認可被肯定被關注,其實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具有優良品質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然也會受到一些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要我們早早地發現這些留洋的品質。並且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有個性的人,每個人的個性生而不同,接納其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排斥我們所不希望的樣子,而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深化對於孩子個性化差異的,這種尊重,使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
要知道,為了讓玩家沉迷遊戲,遊戲的設計者做出的功課要比我們大多數家長要多得多了,孩子玩遊戲的動機是有目標感,完成目標後有正向的反饋,在遊戲中不斷的進步,有成長有追求,覺得自己很厲害,有自我價值感,同時概率的事件也讓玩家產生了好奇心,這些都是引導玩家繼續玩下去的動力。
那麼在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孩子需要不斷的去積累以及做到的體驗感,然後讓孩子有成就感好奇心以及有明確的目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第一點也是要去做到平等的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並建立孩子的目標,完成後給予獎勵,及時的反饋,不要讓孩子覺得被冷落了,事實的讚賞讓孩子更加有自信且更積極。
逐步的完成小的目標,讓孩子感受到自我的成長,比如上周做的很棒,這周的每天的單詞再加五個,可以接受嗎?如果背下來就會有額外的驚喜哦,短短的幾行字做起來卻不容易,但換句話來說,跟孩子溝通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方法都是相似的,但我們做起來就會有很大的落差,不一定有效果,就像我們平時有一些家長一回家就打麻將,玩遊戲,看看電視,卻要求孩子不去玩遊戲,我們自己都沒有做到,但是很多時候卻在責備遊戲設計者帶孩子。
與其一古腦地去責怪孩子,不如做一點實際的事情,先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在這個基礎上去加以方式去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讓孩子聽得進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心智傳承課程裡面的基礎訓練,如何跟孩子達成一次性的溝通,你所有的溝通一定要令我們的孩子能夠做到什麼叫收到得讓你的收到這一套說法,如果你只是表達了你的情緒,其實對方是收不到你的用意的,在我們薪資教育的課程當中,這些內容都是會慢慢的去教給大家,讓我們的孩子感覺到我們就是對它的理解尊重信任,並且支持的尋找到他自己的目標,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