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幀數和刷新率這兩個名詞並不陌生,幀數與遊戲本身以及硬體性能有著關係,而刷新率自然是和顯示器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高刷新率等於流暢,高幀數也代表著流暢,都可以帶來流暢的鏡頭切換以及令人愉悅的遊戲細節表現。
雖說幀數和刷新率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們究竟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嗎?兩者之間有有著什麼樣的聯繫?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幀數。幀數是指1秒內圖形處理器(GPU)能夠渲染出多少新圖形的次數,通常使用FPS來表示。這裡的FPS並不是指的是OW那種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而是Frame Per Second的簡寫。每一幀代表的是顯卡渲染出的靜止圖像,每秒內渲染出越多的圖像,畫面也就會越來越流暢。
其次,顯示器刷新率通常是指垂直刷新率,表示的是顯示器每秒鐘刷新畫面的次數,通過把多張靜止的圖像連貫播放出來,藉助人眼的視覺暫留形成動態影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頻率,單位為Hz。目前常用的顯示器大多是採用60Hz的刷新率,目前高端的電競顯示器大多採用的144Hz,而目前甚至有高達240Hz刷新率的顯示器。
那麼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簡單的說,顯示器就是顯卡輸出畫面的介質,而這個介質是有瓶頸的,擁有更高的刷新率也就能更好的發揮出顯卡的性能,帶來更流暢的遊戲體驗。那麼也許你會聯想到如果顯卡(GPU)輸出的畫面高於或者低於屏幕刷新的次數會怎麼樣呢?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顯卡幀數低於屏幕刷新率的情況。如果顯卡輸出的幀數只有24幀,也就是每秒只能渲染出24張圖片,因此60Hz的顯示器在刷新屏幕的時候可能幾次刷新都還是同一副圖片,所以就會造成畫面卡頓的情況出現。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顯卡幀數高於刷新率的情況。如果顯卡每秒渲染的幀數為200幀,那麼理論上說我們應該可以看到200幀的畫面每秒,但是假設我們使用的是60Hz的顯示器,這款顯示器每秒只允許顯示60幀的畫面,所以我們通過這款顯示器看到的畫面其實只有60幀,其餘多出的140幀全部都是無效幀,並不能顯示出來。
如果顯卡輸出的畫面幀數比顯示器的刷新頻率高出了太多,無效幀數太多的時候就會產生另外的問題也就是丟幀以及畫面撕裂的情況出現。因此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的話,可以通過開啟遊戲中的垂直同步(Vsync)來解決,但是在開啟垂直同步之後也會造成輸入延遲,畫面卡頓的情況出現。
因此我們建議使用擁有高刷新率同時支持AMD Free Sync或者NVIDIA G-Sync顯示變頻技術的顯示器,不僅可以擁有流暢的遊戲體驗,也不會出現輸入延遲、畫面卡頓等其他情況的出現。
就比如,泰坦軍團32SK PRO天朔作為專業的電競顯示器,搭載了FHD解析度高清VA面板,屏幕刷新率更是高達200Hz,可以從流暢度中為玩家帶來更出色的遊戲體驗,同時搭載了AMD Free Sync顯示變頻技術,可以完全避免開啟「垂直同步」後造成的輸入延遲、畫面卡頓等情況出現,帶來更為沉浸的遊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