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獨症(自閉症)
去醫院之前,我以為孤獨症是一個人很孤獨,然後成了病。以為自閉症就是一個人不講話,就自我封閉,成了病。
我把它排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認為孤獨症是所有父母最不願意面對,最難以接受的疾病。因為孤獨症的主要障礙就是社會交往,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他們也無法和你交流,給你回饋,給你親近感。很多父母為這些孩子付出一生,但也得不到孩子的愛或是感謝。所以,孤獨症兒童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不是給兒童自身的,是給父母的。
孤獨症兒童的語言緘默,行為怪異,一般人很難理解。有些高功能的孤獨症患者,他們有一些特殊能力,比如記憶力超強。有個孩子在坐火車去醫院的途中,能記住每一個隧道的名字和長度,要知道,福建的隧道超級多。孤獨症兒童的主要治療目標是生活能夠自理。
2.多動症
多動症是我在兒童醫院見到的最多的疾病之一,其實真實的患者數量更加龐大,但是許多家長把多動症認為是孩子的淘氣。有些多動症確認能夠自己消失,但也有一些發展成精神分裂。
多動症的危害顯而易見,因為多動症的孩子根本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正常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有30~50分鐘,但多動症的孩子10分鐘都很難堅持。他們會經常分散注意力,這邊動動,那邊動動。所以,老師會認為多動症的兒童影響別人。其實他的主要危害不是影響別人,而是影響自己。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學習跟不上,在記憶力、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加上老師的批評,同學的遠離,父母的不理解,多動症兒童的人格、心理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機。
目前醫院治療多動症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兒童的注意能力,有一套程序,也有一些遊戲治療、沙盤治療的方法。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理解,並及時就醫,因為孩子自己也不想這樣。
3.抽動症
抽動症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種類,表現為某些身體部位控制不住的抽動,比如眨眼,頭部抽動,嘴部抽動等。
抽動症是行為強化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抽動症就是兒童用來尋求父母關注的軀體表現,所以父母越關注兒童的抽動,這個抽動就會越得到強化,最終長期固著。通常,父母越嚴格,越不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越容易出現抽動症。
所以,醫生對待抽動就比較簡單了,一條原則:不關注。無論他們如何抽動,都不要去關注。
4.唐氏症候群
也叫先天愚型,在醫院見了三四個吧,第一眼就能大概看出異常,兩眼之間的距離比一般人大。由於是染色體異常造成的先天不足,這類孩子的智商大多較低,治療只能有一些促進,但作用不大。
5.擦腿症候群
這個病症也見了三四個,男孩女孩都有。就是通過摩擦大腿內側、陰部、性器官過得興奮感的一種行為障礙。大多擦腿症候群是在偶然獲得興奮感之後加以強化的,比如有一次陰部瘙癢,去抓了一下,發現挺舒服的,之後就會通過摩擦大腿等方式進行強化,之後難以自控。出現這類症狀,應該引起重視,否則會對孩子未來的性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讓孩子的興奮感得到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