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陳發展 心理科陳博士

文:陳發展

心理門診時,我們常常會用循環提問的方式來呈現家人對孩子問題的不同理解:「爸爸是怎麼理解兒子的問題的?」

有些父母會很容易反省和自責:「應該是我們家庭的問題,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或者,我們家庭關係不好,影響了孩子。」

父母的反省可以讓孩子放鬆下來,獲得喘息和修復問題的機會。

但是,父母的自責會讓他們過多承擔責任,有時候會被孩子利用,成為掌控父母,獲取自己利益的突破口。

這時候,孩子的問題繼發性獲益,很可能被繼續保留,甚至變得更糟糕,或者慢性化。

此時,家庭陷入一個「死局」:妥協,問題獲益,問題會繼續;不妥協,衝突會持續,問題加重。

當然,也有的父母會這樣思考:「我們家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比很多家庭強太多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出問題,我們家的孩子卻出了心理問題呢?」

這樣的家庭會傾向於將問題歸結於孩子個人,很難從家庭整體做出適應性調整,孩子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利和歸屬感,可能將問題放大或保留。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在為家做貢獻,都不容易。

前面我們討論過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親和什麼樣的母親,容易養育出有問題的孩子。

今天我們嘗試從孩子的因素視角出發,來看看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心理問題?因為有些責任也不全在父母和家庭。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身上的先天特質會誘發父母產生特定的行為,從而形成雙重塑造的養育模式。

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不是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被孩子「逼瘋」的父母也不在少數。

█ 敏感的孩子

敏感的孩子對外界刺激呈現高反應狀態,警覺性高,容易感受到不安全感,風險意識強。

這樣的小孩對父母的養育素質要求較高,否則就會哭泣、生病,過敏性疾病較常見。

如果父母沒有同樣高密度的回應,孩子容易出現心身疾病(例如,溼疹、哮喘、軀體症狀障礙等)、學校恐懼、分離焦慮、焦慮障礙等。

敏感的孩子對父母關係也很敏感,極易主動捲入衝突中。

如果是多子女家庭,敏感的孩子常常是父母最貼心的小棉襖,父母也最容易將自己的情緒投射給他們。他們可能會分化不良,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 多動的孩子

這類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愛探索,動作行為多,很難安靜下來。

他們的好奇和多動,會無意中突破人際界限或者社會規則,常常遭受批評、指責,容易被定義為「熊孩子」。

多動孩子的社會挫折較多,自信會被逐漸瓦解,看起來很快樂,內心卻很脆弱,容易出現極端情緒,憤怒、暴力,或者抑鬱、自傷。

多動的孩子,需要被理解和支持,運動項目可能有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有卓越的成就,(很多體育世界冠軍是因為多動才開始練習體育),學習是他們的短板,就別逼他了。

█ 孤僻的孩子

孤僻和內向不同,內向是一種內傾性的人格特質,傾向於從個體內在去感受和理解,對外界是充滿好奇和興趣的。

孤僻是對外界興趣不濃厚,常常沉湎於自己的世界中,少與他人建立關係,幾乎沒有好朋友,沒有戀人,對人不感興趣。

孤僻的小孩,看起來很乖,很聽話,但是需要發展社會技能時,常常表現出問題,習慣用退縮來迴避社會挫折。

他們常出現的問題有學校恐懼、焦慮、社會退縮等。

█ 攻擊性孩子

這類孩子容易對他人產生防衛行為,認為別人可能要傷害自己或對自己不利,從而採取語言或行動上的攻擊性。

他們容易引起其他孩子或家長的集體排斥,形成社會孤立。這種孤立,又會強化他的認知和防衛。

他們渴望一個「友好」的世界,渴望得到理解,但是得到的多是謾罵、指責,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久而久之,偏執的觀念就容易沉澱在人格特質中,孤僻、多疑、敏感、憤怒常常成為他的情緒困擾,嚴重者可能出現精神障礙。

█ 殘疾的孩子

殘疾的小孩最困難的地方不在家庭,而在社會。因為顯而易見的缺陷,這類孩子往往得到家庭的彈性對待,內心發展的並不一定不好。

隨著年齡增大,這些差異和缺陷在社會上被無限放大,他們無助、無力和自卑,他們改變不了這些缺陷。

殘疾孩子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自卑和抑鬱,但是同時這也延伸出他們另外一方面能力:接納和理解他人。

他們的困難可能在於社會能否提供足夠的支持,如果可以,大部分殘疾孩子成年後,可以過著小富即安的健康生活,因為無力改變訓練了他們接納一切的寬容態度。

█ 被忽略的孩子

被忽略的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派遣的任務,沒有得到父母的期待,沒有任務性壓力,同樣也沒有了愛的塑形,依戀受損。

他們要麼看起來很獨立、堅強,要麼沒有規矩,四處破壞。內心渴望得到愛和關注。

父母很忙,沒有時間照料孩子。或者父母情緒不好,沒有心情照料孩子。

他們很容易抑鬱,消極,對抗。

█ 被寵壞的孩子

這類孩子看起來太幸福了,什麼要求都會被滿足。實際上,肆無忌憚的滿足讓他們對拒絕和不滿足非常敏感,經常在社會上受挫,攻擊或者被攻擊。

他們不知道邊界在哪,常常感受到那個虛弱的自己:因為只有弱小的人才需要被百般照顧。

焦慮、恐懼、憤怒是他們常有的情緒。

一個家庭,沒有孤立的個體,這些孩子的特徵與父母有關,但是父母的行為也與孩子的特性有關。

父母不必自責,更不用去責備孩子,選擇合適的方式養育他們。

如果你盡力了,就認命吧!

他可能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打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心理出現了問題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這比任何情況都要嚴重,嚴重的話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要引起重視,注意自己的行為。第一種行為:當家長在打孩子時,孩子在不斷的反抗,而且還會表露出怨恨的表情。
  • 為什麼長期獨處的人,心理容易出現問題?
    為什麼長期獨處的人心理容易出現問題呢?1、長期獨處,空間限制了思維想像力,將認知壓縮變形。一個人長期獨處,基本上只是呆在一個密閉空間,一個人獨行。比如沉迷於玩遊戲的孩子,他可以呆在自己的房間呆上一整天不出門,可以吃喝在網吧,幾天幾夜。他的注意力全在遊戲世界裡。當一個人沉迷於一件事情時,他所有的心思都在這個世界之中,久而久之,在他的認知裡,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牽引,失去對整個世界的判斷力。
  • 孩子怎麼會有狐臭?夏天到了,狐臭問題要重視,防止出現心理問題
    夏天到了,除了天氣熱、愛出汗外,有一個關於個人衛生方面的問題就顯得嚴重起來,這就是狐臭。狐臭不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但難聞的味道卻會引發社交上的不便,不但自己苦惱,也會給別人帶來不便。不僅成年人,孩子也會出現狐臭的問題。有些時候,家長覺得是孩子運動量大,導致汗味很重,就忽視了狐臭問題。實際上,狐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更大,因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障礙,家長務必要重視。狐臭從哪來?
  •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誰折斷了孩子的羽翼
    有一次我不小心說了出來,我媽媽哭著罵我冷血,罵我不知道心疼她,她是為了我才不離婚的···呵呵,Gtm的···誰相信呀···我媽媽從來不知道怎樣幫助我,她好像永遠也不懂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她把我當做她的閨蜜一樣,天天對我控訴爸爸的罪行···我受不了她知道嗎?我為什麼煩躁?我心理上的需要是什麼她知道嗎?
  • 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更容易出現罪錯?「法官媽媽」這樣說!
    若沒有這一撫養過程和依戀現象,母親就很難支配和控制孩子的心理,也就無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教育者的要求和觀念。」依戀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如下基本特徵:1、指向性,依戀對象為孩子的父母;2、接近性,孩子會主動依戀撫養者;3、慰藉性,這是孩子獲得心理安寧的方式;4、持久性,親子雙方關係穩定。
  •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發生變化,可能是心理上出現問題,家長要重視
    世界上的稱呼有很多,可是「媽媽」的這個稱呼,卻價值千金,一聲「媽媽」會讓你整體心理和身體都發生變化。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家的孩子不再管你叫「媽媽」了,開始對你的稱呼發生了變化,家長不要認為是孩子長大或者是在和你開玩笑,可能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家長應該重視起來。
  • 孩子過度焦慮,會變成「胖娃娃」?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通常來說,三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焦慮:①經常被拒絕、忽視、否定的孩子在家庭環境中,得到否定、拒絕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自卑、自控能力差。當面對新的事物的時候,非常容易因為不安,而產生焦慮。心理創傷—重要原因心理創傷,包括被欺凌、親人的離開等,這些事情會在孩子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紓解,會容易導致孩子焦慮。
  • 兒童心理學:孩子出現這幾種表現,家長需謹慎,是孩子心理在求救
    關注兒童成長,是每位家長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義務,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應該善於觀察,當孩子出現一些反常行為時,或許就是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先兆,如果能夠及時加以幹預,給予幫助和疏導,就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心理、精神方面的困擾。那麼哪些是孩子異常的表現呢?心不在焉。
  • 兒童容易出現的幾種心理疾病
    很多父母為這些孩子付出一生,但也得不到孩子的愛或是感謝。所以,孤獨症兒童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不是給兒童自身的,是給父母的。 孤獨症兒童的語言緘默,行為怪異,一般人很難理解。有些高功能的孤獨症患者,他們有一些特殊能力,比如記憶力超強。有個孩子在坐火車去醫院的途中,能記住每一個隧道的名字和長度,要知道,福建的隧道超級多。孤獨症兒童的主要治療目標是生活能夠自理。
  • 十二星座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
    十二星座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你出現了嗎?【雙魚座】瑪麗蘇症候群雙魚座是一個非常喜歡幻想的星座,在雙魚座的幻想世界裡總是有許多霸道總裁和痴情的小鮮肉纏繞。非常典型的就是你和雙魚座認識不到一分鐘,他就能夠非常快速的在腦子裡面將你們的一首演繹出來。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背後:父母教育方式是原因之一
    從學校老師到家長,都應該有一個心理健康的意識。及時發現孩子行為異常的苗頭,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些孩子淘氣不聽話,他們可能是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告知家長,催促家長帶孩子及時就醫。有些孩子出現抽動症的表現,老師和家長還以為孩子屢教不改,對孩子進行訓斥。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造成病情更加嚴重。
  • 家長必看,別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了讓兒童青少年有一個積極正面的社會和心理環境,我們該了解哪些基本的內容,來更好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呢?今天小鷗就和大家聊聊兒童心理健康的相關情況,並解答一些家長的的問題。
  • 孩子對家人非常冷漠,可能是出現了孤僻心理,家長及時引導很重要
    01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孤僻心理?寶寶之所以會出現孤僻心理,其實和諸多因素有關係。這在《孩子的心靈》這本書中提到過,孩子的內心成長過程,就如同一棵小樹苗。他們可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火花或者其他東西,所以導致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出現孤僻的心理問題。
  • 萬不可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細心的家長朋友發現孩子最近突然從活潑變成了孤僻,從童言無忌暢所欲言變成了唯唯諾諾、沉默寡言,那麼一定是有外界的因素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比如在學校、幼兒園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近日,廬陽區就發生一起民辦幼兒園教師體罰幼兒事件:幼兒園小二班配班教師蘇某某,為今年該園新入職教師,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引導治療體系?
    所以非常容易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虛擬的夥伴,造成網絡或者遊戲成癮行為。 網課的廣泛使用,讓原來父母嚴格限制使用網絡的青少年,一下子敞開了自由接觸網絡的大門。而這些孩子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合理用網,如何面對網絡的誘惑。所以很多孩子出現了過度使用網絡,甚至網絡成癮的問題。當父母發現孩子不合理用網的行為,想方設法想控制孩子使用網絡,家庭矛盾又再次觸發。
  • 為什麼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容易玻璃心?
    不論我們處於什麼階段,對他人的評價或多或少都會在意,就像有的明星不敢看黑粉對自己的惡評一樣,不好的評價容易讓自己對自己本身感到失望,並且心理難受。但好的評價則可以幫助提高自信心,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適時鼓勵表揚孩子做得正確的方面。
  • 容易玻璃心的孩子,要增強「心理韌性」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成績的公開排名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是最關心的問題。畢竟一次考試排名並不能代表孩子之後的考試水平,但是家長們普遍擔心孩子因為一次不理想的考試排名公布而影響到下一次發揮。比起以前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現在的孩子吃穿用住都比以前好上不少,家裡條件較好的,還能一年偶爾去旅旅遊。比起從普遍從打罵教育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相當幸福了。但是因為一點挫折而崩潰大哭、父母一句重話產生輕生行為的現象卻越來越多出現。
  •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pua?遠離pua我們應該教孩子怎麼做?
    1、下面,哪個孩子長大後,比較容易被PUA?答案是:B當孩子對自我的評價,不建立在結果上,就容易對自己有穩定的評價。如失敗了,是因為「我哪裡沒做好」,而不是「我不行」,這樣的孩子,長大比較不容易被PUA。
  • 孩子總情緒敏感,容易失控怎麼辦?父母的重視,能讓孩子更積極
    孩子的情緒問題時常讓家長非常煩惱,因為有些孩子情緒波動過大,總有情緒敏感容易失控的問題。而這樣動不動就撒脾氣或者哭鬧,也讓家長不知道是打還是教育,因此,在孩子這個情緒敏感的多發期,不少家長都在論壇上討論。
  •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
    這次事件的背後折射出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心理問題是這個時代尤為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在承受壓力方面很脆弱,任何輕風細雨都會給他們以打擊。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