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度焦慮,會變成「胖娃娃」?兒童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2020-12-27 羊駝媽媽

|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有關孩子焦慮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忽視這個問題,甚至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家孩子焦慮的現象。

雖然孩子適當的焦慮能夠促使其去學習更多的應對方式,但是,當孩子的焦慮感超出一定的範圍,就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因焦慮而發胖。

孩子開始焦慮,離不開以下三個原因:

家庭的影響—根本原因孩子從一出生,是在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即使是到了上學之後,家庭環境依然會對其產生影響。通常來說,三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焦慮:

①經常被拒絕、忽視、否定的孩子

在家庭環境中,得到否定、拒絕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自卑、自控能力差。當面對新的事物的時候,非常容易因為不安,而產生焦慮。

②經常被「支配」的孩子

父母在家中,完全處於專制獨裁的狀態,孩子沒有任何的表達權和話語權,什麼事情都由父母一手掌控。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因能力得不到鍛鍊,認為自己不能適應外部環境,而產生焦慮。

③經常被過度保護的孩子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會降低孩子應對事物的反應,孩子會因自己缺乏應對事物的能力,而產生焦慮。

當然,孩子的焦慮除了跟上述的家庭環境教育有關之外,還跟多種多樣的家庭問題有關,比如父母焦慮也會導致孩子焦慮,父母和孩子關係緊張也會導致孩子焦慮等。

壓力太大—直接原因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比如學習壓力、競爭壓力、來自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壓力、朋友之間的壓力等。當壓力太大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心理創傷—重要原因心理創傷,包括被欺凌、親人的離開等,這些事情會在孩子心中烙下深深的烙印,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紓解,會容易導致孩子焦慮。

當然,不同的孩子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焦慮,父母除了需要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之外,還應該重視一下孩子過度焦慮之後,將會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過度焦慮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生理不良影響孩子過度焦慮之後,會對其生理造成影響。比如,在睡眠方面,睡不著、睡眠質量下降;在小便方面,會做出一些跟年齡不符的舉動,可能會不能控制的尿褲子,出現尿床等。

在身體不適方面,會出現精力不好、容易疲憊、肚子疼、便秘、頭疼等多種身體不適。

行為不良影響孩子過度焦慮之後,為了讓自己感到舒適安全,他的行為會出現變化。比如,喜歡自己獨處,或者喜歡發脾氣,攻擊性變強。

喜歡啃指甲,或者喜歡自己自言自語;喜歡沒有緣由的哭泣,或者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等。

心理不良影響過度焦慮的孩子,會對其心理造成影響。比如有些孩子因為過度焦慮,會出現社恐的心理問題。

有些孩子因為過度焦慮,會出現強迫症的心理問題;有些孩子因為過度焦慮,甚至會出現害怕黑暗等問題。

關於過度焦慮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家長應該注意,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負面影響,比如,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因焦慮變胖的問題。

孩子過度焦慮,為什麼會變成「胖娃娃」?

孩子焦慮的原因不同,但是,焦慮之後的結果包括導致孩子身體變胖,這是大多數孩子都會有的身體反應。

這是因為,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當他們焦慮之後,他們不具備很好的緩解控制這種焦慮情緒的能力,因此,就會通過吃東西的方式,去紓解這種焦慮的情緒。

有些大人也會採用吃東西的方式,去緩解焦慮,這跟孩子的出發點是一樣的。而通過吃東西緩解焦慮,勢必會造成身體發胖的後果。

並且根據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焦慮感越高的孩子,成年之後會出現肥胖的問題,還呈現女性高於男性的肥胖率。

因此,可以說,因焦慮而發胖,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大家都知道,肥胖會致使身體出現一系列的疾病。

從為了孩子的健康角度來說,家長們需要重視孩子焦慮的心理問題。面對孩子的焦慮,家長們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其更好的緩解這種情緒,減少對其的影響。

家長如何幫孩子緩解焦慮情緒?

改善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是對孩子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地方,因此,在家庭中,父母需要改善、避免導致孩子焦慮的因素。

比如父母關係不好,太過專制的家庭教育、太過保護孩子的教育、父母否定、羞辱等教育方式。從尊重孩子、正面促進孩子成長出發,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

提高孩子應對焦慮的能力孩子因各種原因而焦慮,造成內心的不安,情緒的緊繃,當孩子學會應對這些不安的時候,就可以起到緩解孩子焦慮的作用。

比如,家長可以通過鼓勵或者激勵孩子的方式,讓孩子直視導致自己不安的因素,不逃避、勇敢面對,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肯定會戰勝那些導致自己不安的因素。

教孩子學會放鬆家長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學會放鬆,緩解孩子經常處於焦慮中的緊張情緒、肌肉緊張等。比如可以通過呼吸放鬆法、運動放鬆法等。

羊駝媽媽結語:

孩子適當的焦慮,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但是過度的焦慮,就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等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其成長。

比如過度焦慮,會給孩子帶來肥胖,影響其健康。因此,面對焦慮的孩子,家長最不應該的是忽視、否定,而是通過各種方法,去緩解孩子的焦慮,幫助其正面成長。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是焦慮引起的發胖嗎?如何看待兒童焦慮現象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羊駝媽媽,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兒童時期的焦慮障礙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別忽視孩子這些反常情緒
    殷莉,女,主治醫師,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從事心理與精神疾病相關醫療、科研、教學工作。擅長領域:各種精神疾病、情緒障礙;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廣泛性焦慮障礙、社交性焦慮障礙、選擇性緘默、特殊恐怖症、廣場恐怖症、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等類型;焦慮障礙會對兒童少年的心理、生理都產生影響,影響患者正常的生長發育;兒童少年焦慮障礙的發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發病人群一般無性別差異,有些類型也可表現為女性發病居多;兒童少年焦慮障礙一般通過藥物和心理配合的方法治療,有反覆的可能。
  • 孩子成為「電子娃娃」?真正的「元兇」,會影響兒童大腦可塑性
    許多家庭都把手機作為哄孩子的工具,現在的小孩,有的2歲多就已經開始逐漸沉迷在其中了,他們手裡抱著手機,熟練的操作著,一個接一個地劃著手機屏幕看小視頻等,而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讓許多孩子成為了「電子娃娃」。孩子成為「電子娃娃」?
  • 兒童心理障礙病例明顯增多 專家提醒應重視疫情期間孩子的心理問題
    長時間缺少運動與社交的兒童,更容易出現心理精神問題。5月7日,記者從湖北省中醫院兒科門診了解到,該院接診的兒童心理障礙及行為障礙的病例明顯增多,其中抽動障礙症候群比往年多了1/3。專家提醒,疫情期間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也需要被重視。幾周前,6歲的男孩晨晨出現頻繁眨眼的現象,家長本以為是眼睛不舒服,點了幾次眼藥水也沒有好轉。
  • 觸覺過度防禦是什麼,對兒童重要嗎?要如何改善?
    隨著人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狹小和剖腹產的增加,兒童的觸覺敏感越來越多。觸覺發展值得每一位養育孩子的成人關注。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講一些觸覺反應過度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養育孩子有作用。在這裡我要強調一點 ,針對觸覺敏感並不是只針對3歲以前的小寶寶,而是適用於所有對觸覺過度防禦的人,包括從小就有觸覺過度防禦的成人。、只是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幼兒和兒童。
  • 過度焦慮?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教你自我心理疏導
    &nbsp&nbsp&nbsp&nbsp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2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其濛)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情況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說,市民適當的焦慮有助於重視疫情防控,但如果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則需要進行心理幹預。
  • 兒童心理學:孩子出現這幾種表現,家長需謹慎,是孩子心理在求救
    關注兒童成長,是每位家長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義務,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應該善於觀察,當孩子出現一些反常行為時,或許就是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先兆,如果能夠及時加以幹預,給予幫助和疏導,就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心理、精神方面的困擾。那麼哪些是孩子異常的表現呢?心不在焉。
  •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掛號量全院第二,兒童心理問題門診...
    而在華西心理衛生中心,最小的抑鬱症患者才6歲。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蔣富貴、中級心理治療師梁潤回憶,他們接診的患者中,青少年兒童所佔比例分別為1/4、1/2,小患者們不同程度有著情緒問題,例如抑鬱、焦慮。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前途發展,為了讓孩子免受挫折,他們事事包辦,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全,每一步都考慮得很完善,把自己的意願和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看似是對孩子好,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探索周圍事物的能力,會讓孩子產生過度依賴,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感到退怯、無助、沒有主見,容易本能地採取逃避的辦法。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缺少應有的擔當或責任感。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01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1、小兒厭食症小兒厭食症是指兒童長時間食慾減退,或者食慾缺乏的症狀,它其實是一種症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這種病症會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的情況,一般發生在3到6歲的兒童,主要伴隨的症狀是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以及便血等。
  • 專業測評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
    免費心理測評目前疫情期間,絕大部分的孩子還不能到校上學,而長時間呆在家中,可能會使生性活潑好動的兒童表現出焦慮、愛發脾氣、無助、恐懼,對立違抗、過度依賴、行為幼稚、退行迴避、哭泣、尖叫、注意力集中困難,有的還可能表現出頭痛、呼吸不暢、胃腸不適等症狀。
  • 健康|新冠疫情使我國三成人出現心理問題
    "5 萬餘名居民進行的線上調查發現,新冠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31.6% 的受調者有焦慮情緒,29.2% 失眠,27.9% 有抑鬱情緒,24.4% 有急性應激症狀。" 陸林教授指出,新冠疫情,對大眾來說是應激事件,人們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身心應激反應,疫情相關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
  • 焦慮:焦慮情緒過度了,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
    文/阿秋如何識別自己的焦慮情緒過度了?過度之後,如何自我緩解?對於重度焦慮症如何治療?焦慮情緒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緒異常、心理問題。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焦慮過度了呢?當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過度都會產生焦慮症,這一點是需要分辨和區別的。上面只是把焦慮過度之後,延伸下去的一些更加嚴厲的症狀描述出來而已,畢竟焦慮感長期得不到緩解和放下,演變成焦慮症是一件很快的事情,也是很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
  •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 專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與矯正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 延遲開學後還不打算讓孩子上學!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6)呼出來,感到自己情緒過度焦慮、煩躁、不知所措甚至接近崩潰狀態時,可通過練習呼吸放鬆等身心調節方法,穩定焦慮、緊張、恐慌的情緒。讓我們跟隨這些音樂,放鬆呼吸,改善自己的心態,調節過度恐慌情緒,一起度過疫情難關。心理微課堂36延遲開學後還不打算讓孩子上學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 ...心理陰影」遮住孩子的快樂人生——寫在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
    「正確對待精神問題至關重要。」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潘秉興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常說的「小心搭錯神經」並非虛言,長期焦慮、壓抑等會改變腦部某一特定細胞群體的結構,且持久而不可逆,以至出現異常行為。這一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權威刊物《生物精神病學》發表。潘秉興說,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正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深受焦慮困擾,孩子的這些行為,千萬別忽略!
    事實上,焦慮性障礙是青少年兒童時期非常普遍的心理狀況。研究發現,至少10%的青少年受焦慮性障礙困擾;大多數專家則相信這個比例應該更高,約為13%-20%。焦慮性障礙在青少年兒童身上的體現,通常是極度恐懼或擔憂。
  • 兒童這些行為屬於心理疾病,再不知道就晚了!快看看
    一、兒童最常見的心理疾病 兒童可能罹患以下心理疾病: 焦慮障礙:焦慮障礙患兒會恐懼某些事情或情境,並會出現與焦慮(緊張)有關的軀體症狀,例如心跳加速和出汗。 破壞性行為障礙:罹患此疾病的兒童往往違反規則,並且通常在有組織的環境(例如學校)中具有破壞性。
  • 家長鬚知,幼兒時期的觸覺發育情況,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政府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有加重的趨勢,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納入公共衛生問題,正在引起政府、學術界以及社會的關注。兒童心理困擾概況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大約每五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 代表聲音|麥綺慧:儘快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
    6月29日上午,順德區第十六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開幕,與會的順德區人大代表結合履職調研情況,紛紛向大會提交了有針對性的建議。順德區人大代表、區婦聯主席麥綺慧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建立我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求助響應機制的建議》。
  • 兒童心理障礙疾病多發 專家呼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鄭毅表示,兒童心理障礙問題如果不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將會影響其一生。呼籲全社會高度重視兒童心理健康,並讓心理健康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全民健康覆蓋」,口號是「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鄭毅關注的是兒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