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小康:「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跑好「最後一公裡」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決勝全面小康 跑好「最後一公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何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何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記者採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辛鳴。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要「五位一體」全面進步,要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的期盼。」辛鳴說,「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在長期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全面小康』內涵,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如何理解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在全面。」辛鳴介紹,「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

  從覆蓋領域上看,全面小康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小康。「人民群眾既要吃飽穿暖,也追求新鮮空氣、健康食物和生活體驗,如果只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那麼社會發展只能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走路』。」辛鳴說。全面小康,要「五位一體」全面進步,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

  從覆蓋人群上看,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辛鳴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全面小康不能用平均數掩蓋大多數,而是要瞄準廣大群眾的迫切期盼,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實實在在改善。「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從覆蓋區域上看,全面小康是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小康。「我國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存在一定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彌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居民收入、社會治理能力上的不平衡,實現區域間和城鄉間協調發展,美美與共。」辛鳴說,黨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正是著眼於全面小康要全國一盤棋。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各地「齊步走」,要用辯證、發展眼光看待

  有人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是說每個地區發展水平都要一樣?

  「正確理解全面小康,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辛鳴解釋,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我國發展不平衡,城鄉、區域、人群之間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讓各個地區達到「同一水平小康」,讓14億人達到同樣的收入水平,既不現實更不可能。

  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之一。辛鳴說,我們要科學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翻一番」也是對全國而言的。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所有市縣、所有人屆時都要翻番,更不意味著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正確理解全面小康,也要用發展的觀點分析。」辛鳴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後,並不是說可以「歇歇腳」「喘口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國現代化站上了新起點,我們還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在現有基礎上,要繼續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各地區要立足實際,結合當前發展水平,咬定目標、真抓實幹。」辛鳴說。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而言,要心無旁騖,盡銳出戰,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於中西部發展水平相對好些的地區,在完成剩餘脫貧任務的基礎上,要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加大就業扶貧力度,有效防止脫貧戶返貧和邊緣戶掉隊,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鞏固脫貧成果。

  「東部一些地區發展水平較高,要在目前發展基礎上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發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同時要發揮好先富帶動後富的作用,在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上緊密合作,繼續做好東西協作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辛鳴說。

  「總而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地區需要認識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切勿盲目攀比,不切實際地提出過高目標,吊高胃口。」辛鳴說。各地在制定政策時一定要保持清醒,謹防好高騖遠的心理;更要繃緊弦,時刻保有憂患意識,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小康不能只看數字,更要看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如何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辛鳴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數字達標」,更不是「速度遊戲」,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些指標是必須完成的。」辛鳴說,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正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確保剩餘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指標是相對指標,比如水、空氣等生態環境指標,住房、醫療、教育等民生指標。」辛鳴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些指標持續向好,並在將來還要持續改善。」

  辛鳴解釋,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

  歷史地看,獲得感來自同過去生活的比對。辛鳴說,各地應多措並舉保持居民增收勢頭,不斷提升各項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幸福指數自然會節節攀升。

  現實地看,獲得感來自生活全方位的改善。辛鳴說,有穩定的工作、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好的教育醫療水平、更優美的環境、更和諧的社區,全面小康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可。

  「因此,各地要梳理短板,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重點地區環境汙染突出問題;加快民生領域工作推進,解決民生難題;健全社保兜底機制,織密社會保障網等等。」辛鳴說。

  「總之,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辛鳴說。

  本報記者 王 浩

相關焦點

  •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充分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如何理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五位」之間的關係?
  • 高考作文輔導193:必備熱點主題素材之「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裡」
    最後一公裡優質時評只爭朝夕 跑好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裡」(來源:彩雲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要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領袖高屋建瓴指明問題短板所在,又提供了跑好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裡」的方法遵循。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今年僅剩下7個月的時間,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可謂是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但兌現莊嚴承諾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當前,唯有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萬眾一心加油幹」的勁頭,只爭朝夕抓落實。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的發展前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堅決跑贏全面小康「最後一公裡」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要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⑨|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時間表。2020年已經過半,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號角更加嘹亮高亢。
  • 【地評線】紫金e評:全面小康,決勝時刻須有「長纓在手」
    經歷不懈跋涉與求索,穿越無數艱辛與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的最後時刻。 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貫徹新發展理念,從著力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紮實邁進,取得決定性進展。
  • 發揮制度優勢 決勝全面小康
    一、制度優勢是成就全面小康宏圖偉業的根本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二、制度優勢在決勝小康的實踐探索中鞏固提升  一種制度是否優越、有效,最終要靠實踐來檢驗。在小康社會建設伊始,我們黨就深刻認識到,全面小康社會所取得的成就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決勝全面小康,這10道題要答好!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那麼,這些知識點,你了解多少呢?一起挑戰下吧!   1.「小康」的概念從哪裡來?
  • 《「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四集:啥是「決勝」?
    《「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四集:啥是「決勝」?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何為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萬眾一心,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到底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在十六大、十七大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在十八大報告中變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有何深意?從發展階段來看,「建成」也就是「建設成功、建設成為」,所以「建設」是過程,「建成」是結果。從內涵上來看,「建成」是在「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 ...全面發展——如何更好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要更好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是要發揮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帶動作用。 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引領「五位一體」。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重大戰略目標居於引領地位。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圖片展今日開展
    布展現場  本報11月22日訊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客觀、真實地呈現濟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豐碩成果
  • 濟南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圖片展開展
    為展示濟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豐碩成果,23日上午,由濟南市檔案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記錄奮進徵程 見證時代榮光——濟南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圖片展 」在龍奧大廈開展,展覽首日約千餘人次參觀了展覽。
  • 濟南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圖片展今日開展
    為展示濟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豐碩成果,今天上午,由濟南市檔案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記錄奮進徵程 見證時代榮光——濟南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檔案圖片展 」在龍奧大廈開展,展覽首日約千餘人次參觀了展覽。
  • 【五位一體 四個全面】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五位一體 四個全面】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 2020-06-04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高考主題作文:全面小康,脫貧攻堅
    鄉村要實現全面振興,必須要守住農耕文明之魂。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明,農耕文明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脈,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依託。我們要切實增強對農耕文明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認識到農耕文明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02逢金秋,喜慶華誕。新中國篳路藍縷、風雨兼程走過70年光輝歷程。
  • 紅色學府大講堂②︱百年逐夢 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
    第二講:百年逐夢,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主講人】【文字實錄】大家好!我是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的許光。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百年逐夢,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講到夢想,首先我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不論這些答案有多麼不同,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夢想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希望。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
  • 非凡2020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阿布洛哈在彝語裡意為「人跡罕至的地方」,位於四川大涼山深處的金沙江峽谷,三面臨山、一面臨崖,曾是我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進入2020年,阿布洛哈通村硬化路還未完工,它所在的布拖縣仍有70個貧困村,8201戶40029人尚未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剩餘脫貧攻堅任務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越是艱險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