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學術年會也首次採用了不一樣的方式,11月1日,各位眼科專家、同道相聚線上,依舊秉承「中西互通,關注眼健康」的主旨,交流分享臨床學術科研所得,互通有無。
會議在第十屆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主委、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繆晚虹教授致辭後正式開始。
上午的會議由二位副主委,來自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徐慶主任和龍華醫院張殷建主任主持。首先開場的繆晚虹教授團隊匯報了「基於fMRI認識『調節』引起的功能性眼病」的相關研究,將功能性眼病拓展到了腦功能領域,為大家打開了新的思路。普陀區中心醫院李青松主任對老年性結膜鬆弛症再次深刻闡述了「結膜鬆弛研究新進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鄒海東教授百忙之中為與會者奉上了近視大餐,「病理性近視性黃斑病變進展的特點」為大家清晰系統地闡述了PM,即提升了對於這一疾病的認識也意識到當前近視防控的重要意義所在。針灸經絡研究所馬曉芃主任介紹的「針灸治療乾眼症的臨床與機制研究」詳細地分享了臨床適宜的包括針灸在內的多種傳統眼科外治技術在乾眼症方面的運用經驗,乾貨滿滿。第一人民醫院宮媛媛主任的「類VKH表現的眼底病變」贈予我們一雙慧眼分辨眼底病的霧裡看花,受益匪淺。徐慶主任介紹的「晚期周圍性面癱所致麻痺性上瞼外翻的手術治療」使大家不禁讚嘆成功的眼整形手術的魅力。張殷建主任分享的「糖網病的中醫藥治療優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李春霞主任介紹的「石斛酚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保護作用的研究」,從臨床到機制,詳盡地展示了中醫/中西結合團隊在眼科糖網病治療領域的成績。
短暫的午間休息之後,一段「小洋房中的眼科醫院發展史」的精彩視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影像中一幢幢精緻的老洋房向我們訴說著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歷史,在鳥語花香中,鄒海東書記為大會送來的祝賀,並娓娓道來海派中醫眼科名家與流派的歷史,殷切期望中醫眼科在未來眼病防治體系中的定位與發展,讓與會者充滿期待。
下午的會議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王於藍主任和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唐建明主任共同主持。王於藍主任分享了「白內障手術時機的個體化選擇」,將白內障及其手術帶來的屈光性改變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突出了高端白內障的視覺質量特點。唐建明主任介紹的「糖尿病性白內障的術前術後中西醫治療」關注了白內障手術前後的細節處理。龍華醫院阮雯潔副主任介紹了已故「鄒菊生教授臨床用藥經驗淺析」側重對中醫臨床眼病治療流派的傳承。中醫藥眼科分會關注全面眼健康,也一直將區域性、社區性眼健康的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會議特別邀請了浦東新區周浦醫院眼科主任馬曉昀主任介紹 「區域性醫療中心的眼健康防治」,奉賢區中醫醫院眼科主任徐海軍主任介紹 「糖尿病視網膜病篩查防治」。二位分享了他們在眼科慢病管理及青少年近視防控中的工作、遇到的問題以及設想,都給未來眼病防治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曙光醫院俞瑩副主任介紹的「OCTA在現代中醫眼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對於如何利用循證醫學方法更好地將中西醫融合,科學地繼承發展中醫做出了探索和思考。
本次網絡會議,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中醫藥」,共有近700人次在線學習交流,在大家的一致好評中落下帷幕。這是一次在抗疫環境下中西醫結合的特殊會議,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的生動實踐,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優勢互補」起到了推動作用。
原標題:《【曙光·動態】2020年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學術年會召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