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對勒龐選馬克隆,等於給五年後的「勒龐」攢選票

2021-01-06 和訊港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 作者:法蘭 。

  今天,法國將進行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在4月23日落幕的第一輪選舉中,中間黨派「前進(En Marche)」的候選人馬克隆和極右翼「國民陣線」的候選人瑪琳娜·勒龐分別以24.01%和21.3%的得票率入圍第二輪選舉。

  此前備受「空餉門」詬病的保守派候選人菲永,以及大選前幾周異軍突起的極左派政治家梅郎雄則分別以19.91%、19.3%的得票率尾隨其後;而傳統左派社會黨候選人阿蒙只獲得6.36%的支持率,宣告繼奧朗德令人失望的5年執政後,社會黨在法國之破產。

  本人在今年2月份撰文預測勒龐將通過第一輪選舉,但將在第二輪被其對手(最有可能是馬克隆)擊敗;如今,該預測已實現了一半,足見馬克隆脫離主流政黨、精心包裝新自由主義的競選策略之有效性。馬克隆就像97年的託尼·布萊爾之法國版:年輕帥氣、朝氣蓬勃;出身於左派政黨,卻發跡於新自由主義。

  2017年第二輪總統選舉將不會是2002年的重演

  儘管大多數民調機構均預測馬克隆將以約62%對38%的絕對優勢擊敗勒龐,馬克隆卻遠不及2002年第二輪選舉前的席哈克那樣勝券在握:那一年,為了阻擋國民陣線的步伐,很多法國民眾在第二輪大選中捏著鼻子將票投給了席哈克,幫助其最終以82.2%的支持率高票連任。

  筆者以為,馬克隆獲得62%的選票這一預測過於樂觀,馬克隆最終能贏得選舉,但比勒龐多出的支持率應當更接近10個百分點,而非20個百分點。

  筆者的預測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觀察:

  1. 極左候選人梅郎雄的相當一批支持者將在第二輪中棄權或投白票;

  2. 部分支持菲永的選民為右翼天主教保守派,從情感上會更傾向于勒龐而不是馬克隆;

  3. 馬克隆缺乏穩固的選民根基。 以下將逐一對上述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相當一批在第一輪投票支持梅郎雄的選民感到心灰意冷,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打出 「#SansMoiLe7Mai」(「5月7日我不幹了」)或 「#ni patrie ni patron」 (「不要祖國,也不要老闆」,「祖國」指勒龐,「老闆」指馬克隆) 的口號。

  在這部分準備投空白票或棄權的極左選民看來,恰恰是馬克隆之流所推崇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導致法國社會全球化發展不受控制、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拉大,從而為 「國民陣線」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土壤。

  5月2日,梅郎雄的「不屈的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黨在網絡諮詢過其支持者後,公布了他們第二輪的投票意向:在參與該調查的24萬選民中,有34.83%的人願意支持馬克隆,而其餘近三分之二的人則準備棄權或投空白票。並且,考慮到第一輪中有七百萬人將票投給了梅郎雄,該民調僅僅是冰山一角,實際數據很可能對馬克隆更為不利。

  其次,儘管菲永本人在對抗極右上比梅郎雄顯得更積極,公開站出來敦促自己的支持者第二輪將票投給馬克隆,但據筆者對法國右派政治生態的了解,菲永的部分選民根本不會買帳。

  第一輪中支持菲永的選民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大資本家,以巴黎八區(即香榭麗舍大街所在區)的高薪族精英為典型代表(該區菲永的支持率高達50%),這部分人第二輪會支持馬克隆,因為勒龐的反全球化政策不利於其經濟利益。

  另一類支持菲永的民眾並不一定很有錢,即右翼天主教保守派:這類人懷念法蘭西文明曾經的輝煌,將天主教作為法國的價值認同之一;他們認為自由主義是「道德敗壞」,更將當今法國社會所謂的「伊斯蘭化」視為洪水猛獸。因此,勒龐的反穆斯林及復興法國文化傳統之傾向十分吸引這類選民,而馬克隆的全球化立場則使他們深感恐懼。

  最後,儘管馬克隆在第一輪選舉中勝出,卻仍然缺乏穩固的選民根基。根據法國權威民調機構OpinionWay網絡調查顯示,54%支持馬克隆的選民是出於競選策略考慮 (即認為馬克隆最有希望擊敗勒龐) ,而並非認同他的施政理念。

  對比之下,勒龐的「根基」則固若金湯。另外,考慮到5月7日又恰恰落在一個三天的長周末上(5月8日為二戰勝利紀念日,所以5月6日至7日連休三天),部分立場不堅定的選民儘管第一輪選了馬克隆,但可能會忙於休假而放棄第二輪投票 (或者同時認定即使自己不投票,勒龐也不會贏),從而進一步縮小馬克隆與勒龐之間的差距。

  法國現在飛不出民粹派「黑天鵝」

  儘管給馬克隆潑了些冷水,但筆者認為他依然可以贏得選舉。

  首先,法國左派有與法西斯和極右勢力鬥爭的歷史傳統,這一點在二戰期間體現得尤為明顯:法共是最早向德國納粹政權宣戰的主流政治力量之一,並為戰勝法西斯和維希傀儡政權而積極與戴高樂流亡政府合作。

  儘管瑪琳娜·勒龐近些年來精心包裝「國民陣線」,與其種族主義的父親劃清界限,並基本使「國民陣線」由新法西斯政黨轉型成為右翼民粹政黨;但在左派的知識分子看來,該政黨的新法西斯主義淵源和部分選民根基仍然存在。

  譬如,瑪琳娜·勒龐近期曾發表頗具爭議的言論,宣稱法國不需要對1942年圍捕巴黎猶太人的「冬賽館事件」負責;該言論即刻引起一片譁然:要知道,前總統席哈克早已於1995年就此事件向法國的猶太群體進行過公開道歉。

  因此,可以推斷法國社會中相當一批有良知的左派即使很反感馬克隆,也不會投奔極右。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會為「抵抗新法西斯」而在第二輪支持馬克隆;而即使不將票投給這位前羅斯柴爾德銀行家,至少也能保證不再為勒龐增添票數。

  在這一點上,法國的政治文化恰恰與美國的相反:美國受自由競爭文化及冷戰歷史的影響,較極右而言,更加反感極左,這也便是為何桑德斯在歐洲比在美國本土更受歡迎。與之相比,法國二戰期間被法西斯佔領的痛苦記憶猶存,而18世紀大革命斷頭臺之恐怖已漸漸被人們淡忘;因此在法國的公共意識中,對極右的警惕性遠超過對極左的警惕性。

  其次,儘管法國社會失業率較高且缺乏活力,其社會保障體系卻比美國的健全,貧富差距遠沒有美國大。法國不僅擁有全民醫保系統,而且根據每個人的年齡和收入狀況,還可能享受到住房補貼、用餐補貼以及交通補貼等福利。

  另外,世界財富與收入資料庫(World Wealth & Income Database)今年發布的

研究報告

顯示,1978年至2015年這三十餘年間,法國較窮的50%的人實際收入狀況平均改善了39%,而最富的10%的人實際收入則平均上漲了44%;而在同一時期的美國,較窮的50%的人的實際收入狀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下降了1%,最富的10%的群體之實際收入卻上漲了115%。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山姆大叔去年那場 「大美興,川普王」黑天鵝劇能上演看來一點也不足為奇了;與之相比,法國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較平均地分享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總體要比美國社會公平得多。因此,儘管法國社會因失業率高、穆斯林移民等問題有了滋生民粹的土壤,卻暫不足以將一位極右翼領袖推上總統之位。

  馬克隆只有五年時間贏得民心

  法國2017年很可能逃過民粹一劫;然而,2022年的情形卻不見得好轉,反而有可能更糟。

  《世界報》近日引用了一位梅朗雄支持者的話作為一篇報導的標題: 《「今天為了反對勒龐而投票(給馬克隆),就等於是在給五年後的勒龐送選票」》 (「Voter contre Le Pen aujourd"hui,c"est faire gagner le Front National dans cinq ans」)。

  可見,在部分法國選民看來,馬克隆執政很大程度上將是

薩科齊

和奧朗德的延續,而不能帶來法國社會所需要的真正變革。

  譬如,對於社會失業保障,馬克隆一方面提出要擴大其受益範圍;而另一方面則計劃降低其月供,同時提出停止向「拒絕過兩份體面工作機會」的人繼續發放失業保障,以防止養懶漢。

  該政策的出發點顯然是為了激發法國就業市場的活力。然而,薩科齊此前早就提出過「多幹活,多掙錢」,卻被輿論批評其取得的實際效果是「多幹活,少掙錢」。

  奧朗德在任期間,也通過了新的勞動法使企業更容易僱傭和解聘員工,結果導致大批工會成員、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更糟的是,原本設想該

法律

可有效降低失業率;但據《費加羅報》報導,今年三月期間,法國失業登記人口猛增4,3900人,為2013年9月以來最高月度增長。

  因此,問題在於,馬克隆鼓勵人們辛勤勞動的同時,是否能為法國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法國社會是否需要更多的就業崗位?如果馬克隆的經濟政策無法顯著降低失業率,而其社會政策又導致失業人群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則下一個五年期間必將擴充「國民陣線」的支持根基。

  同時,對於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敘利亞難民問題,馬克隆也一向含糊其辭。假如未來五年內法國本土再次發生類似於巴黎巴塔蘭劇院或尼斯英人大道那樣大規模的恐怖襲擊,馬克隆也難免被多數法國民眾視為同奧朗德一樣軟弱。

  簡言之,這回不出意外的話,馬克隆將在第二輪選舉勝出,但其支持率不會壓倒性地超過勒龐。然而,如果馬克隆不能在五年內顯著降低失業率並有效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的話;那麼,2022年大選當主流政黨再次齊聲喊「狼來了」的時候,法國民眾恐怕再也不會出手相救了。(編輯:姜禹)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選擇歐盟,還是勒龐?德國政壇關注法國總統大選
    法國前經濟部長、中間偏左派政治家埃曼努爾·馬克隆(Emmanuel Macron)以得票率23.9%領先,右翼國民陣線的勒龐(Marine Le Pen)以21.7%位居第二。德國「2017年聯邦議會選舉」網站報導,依據法國的傳統,在法國各大城市的選舉點正式關閉之前(歐洲時間當晚20時),新聞媒體需保持沉默。
  • 撕裂的法國 : 馬克隆與勒龐支持者在想什麼?
    4月17日馬克隆巴黎bercy競選造勢集會。4月17日馬克隆集會上一位女士手持歐盟國旗,支持親歐政策。在第一輪大選前一周,各位候選人都使出渾身解數鞏固自身群眾基礎,並爭取最大的媒體曝光度。馬克隆舉行2萬人集會,現場如香港演藝盛世的巨星演唱會。
  • 勒龐卸任黨魁搏殺終選 馬克龍團隊被俄黑客盯上
    勒龐表示,法國正經歷決定性時刻,她的決定是出於共和國總統必須團結所有法國人民的「深切信念」。「我不再是國民陣線主席,我是法國總統候選人。」民調預測,馬克龍將在次輪投票中獲勝,但勒龐堅持說:「我們可以贏,我們會贏。」  2011年,勒龐從父親手中接過國民陣線的領導權。勒龐使用的法語詞暗示,她的辭任是暫時之舉。分析稱,這是一個象徵性舉動,為的是表明她心懷整個國家,而非只為自己的政黨。
  • 法蘭:瑪麗娜·勒龐當不了法國的川普
    抵制穆斯林移民、反對歐盟、反對自由貿易之風愈演愈烈,得到普京贊助的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也正在全力備戰,志在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不過,就算極右翼選民的民意被低估,筆者仍然認為,如果馬克龍和勒龐同時入圍第二輪選舉,馬克龍擊敗勒龐的可能性較大;這一預測與民調結果無關,而是基於以下兩點做出的: 1. 法國兩輪總統大選機制比美國的選舉人團機制更能有效防止民粹總統的產生; 2. 勒龐是法國政壇老面孔,選民們早已審美疲勞,而馬克龍則是相對新的面孔;後者還巧妙地包裝了新自由主義。
  • 席哈克以絕對優勢挫敗勒龐
    主持人:在5號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法國現任總統雅克·席哈克以壓倒的優勢擊敗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連任法國總統。據法國內政部5號晚8點11分公布的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席哈克獲得了超過80%的選票,創造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選舉史上的最高紀錄,而勒龐只獲得了18%多一點的選票,這個數字遠遠低於他在選舉前的預期。
  • 巴黎人看勒龐:她沒希望贏的
    候選人(從左至右:馬克龍,勒龐,菲永,梅朗雄,阿蒙)馬克龍的票倉分布在法國西部以及主要的城市居住區,包括以巴黎為中心的法蘭西島大區。所以馬克龍在巴黎獲得了35%的選票,而勒龐僅獲得5%。這三個實習生都是讓-呂克·梅朗雄的粉絲,不過他們表示自己會在決選投票中反對勒龐。「如果勒龐成為下一屆總統,我就離開法國。」塞布麗娜說:「我可不希望我6個月大的女兒在勒龐的管理下長大。」阿德瓦勒表示同意,如果勒龐贏了,他就搬到一個說英語的國家去。但阿德瓦勒不認為勒龐有可能贏。
  • 即使勒龐贏了 她想領導法國脫歐也沒多大可能
    近日,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勒龐再一次重提法國的脫歐公投。她稱,如果贏得法國大選,她就要帶領法國退出歐元區並引入「新法郎」,還鼓勵義大利也拋棄歐元。勒龐的表態令金融市場恐慌。自從市場對勒龐勝選的擔憂不斷上漲以來,法德兩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也一度擴大至2012年底以來的最寬基點。
  • 要是馬克龍搞砸了,5年後恐怕就是勒龐家族的天下了
    法國的知識分子界也普遍憂慮,考慮到目前法國的政經形勢,以及每三個投票的法國選民之中就有一個選了極右翼候選人勒龐,馬克龍和民眾的蜜月期恐怕會十分有限,而勒龐方面則誓做法國最大的反對黨,試圖將選舉中的投票轉化為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的議員席位;極右翼環伺在側,馬克龍能否重塑法國,並重新贏得德國的尊重呢?
  • 為什麼老年人支持川普,青年人支持勒龐?
    可是,在英美,支持脫歐和川普的大多數以年紀較大的人為主,青年人普遍反對民粹、貿易保護和逆全球化,然而在法國,國民陣線的支持者中卻有非常多的青年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卡達半島電視臺為我們進行了分析。青年人參加國民陣線活動同是民粹主義,勒龐的支持者有什麼不同?
  • 趙永升:勒龐只是法國的「春江鴨」,難成「黑天鵝」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趙永升】 法國極右派政黨「國民陣線」(FN)的黨魁瑪麗娜·勒龐,其競選綱領一經公布,毫不誇張地說便引發了諸多國家乃至全球的熱議。之前大家一致認為勒龐能順利進入第二輪投票,但最終無法問鼎總統寶座。但隨著曾經呼聲最高的另一候選人前總理菲永深陷「吃空餉」醜聞之中,不少媒體也改弦更張,認為勒龐在第二輪中勝選的可能性在急劇增大。
  • 鄭若麟:勒龐反勒龐
    可以說,不懂「勒龐問題」,就不懂法國政治。 最近在法國媒體上鬧翻了天的政治性事件,是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內部爆發的激烈內訌:「勒龐反勒龐」事件:國民陣線現任主席、女兒瑪麗娜·勒龐欲將乃父、國民陣線創始人兼榮譽主席讓—瑪麗·勒龐排除出黨。原因是讓—瑪麗·勒龐在最近所接受的兩次記者採訪中大嘴放炮,又曝出「反猶」色彩。
  • 法極右派領導人勒龐建議支持者投棄權票
    中新網5月2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將於5月6日舉行,法極右派國民陣線黨領導人馬琳•勒龐1日表示,她對兩名晉級第二輪的候選人——現總統薩科齊和社會黨奧朗德都不支持。勒龐說,「我對這兩名候選人都不信任,我不會支持他們任何一人。」勒龐表示,她的支持者將自主作出決定,不過她強烈建議他們投棄權票。
  • 勒龐呼籲支持者投空白票 薩科齊大選翻盤渺茫
    選情分析師認為,薩科齊「討好」勒龐努力失敗,恐怕更加難以翻盤。勒龐對兩人「沒信心」勒龐和數以千計支持者當天在巴黎歌劇院廣場集會,慶祝她在第一輪投票中收穫17.9%的選票,高出先前民意調查結果。勒龐說:「我們為驚人的結果慶祝。我們已經成為法國政治生活的重心。」
  • 勒龐上演絕地反擊? 法媒:歐盟將迎「生死戰」
    法國《論壇報》網站4月25日報導刊發題為《歐洲,要麼去改變它,要麼它就會死去……》的文章稱,馬克龍和勒龐的對決,實際上是法國乃至全球兩種觀點的激烈碰撞:面向全球化開放PK保護主義,繼續建設歐洲PK回歸國家主權和關閉邊界。  文章稱,法國的總統大選在社交網站上很火,有人對第一輪選舉(4月23日)的結果不滿。
  • 勒龐:將俄推向中國懷抱才是真正威脅
    法國總統奧朗德也表示,阻止勒龐當選是他最後的職責。勒龐:將俄推向中國懷抱才是真正威脅5日,法國極右翼總統候選人勒龐 (Marine Le Pen )接受CBS採訪時宣稱,俄羅斯對歐洲構成威脅是「一個大騙局」。她認為,真正的危險是「對俄羅斯進行冷戰,將俄羅斯推入中國的懷抱」。
  • 解讀《烏合之眾》2、勒龐的時代困惑
    但其實瑪麗王后根本就沒有說這句話,是革命黨人為了宣傳需要,強加在她頭上的。瑪麗王后上斷頭臺之前受審的時候,來自議會的指控她都沒吭聲,唯獨有一條說她和自己的兒子通姦,這個時候她非常激憤的說,你們不能對一位母親做這樣的指控。
  • 【法國大選】馬克龍在首輪辯論中居於上風 與勒龐針鋒相對
    【法國大選】馬克龍在首輪辯論中居於上風 與勒龐針鋒相對 文/巴飛特2017-03-21 12:01:36來源:FX168財經網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法國總統大選周一(3月15日)舉行電視辯論會,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強化了在選戰中的領先優勢
  • 勒龐《烏合之眾》的誕生與迴響
    還是對這本書的追捧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勒龐所警惕的群體行為?勒龐《烏合之眾》以《烏合之眾》為原點,我們試圖在這篇文章裡探索其前其後的群眾話語,以及這本書對於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影響。誰把群眾看成應被壓制的可怕暴民,誰又把群眾視為應被解放的革命力量?勒龐的理論如何打破了這兩種視角之中的「精英-群眾」二分法?勒龐早在20世紀初即被譯介進入中國,他如何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對群眾的看法?
  • 普京破格會見法國總統候選人勒龐:無意幹預大選
    俄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向記者稱,普京在同勒龐的會談中沒有討論俄羅斯援助勒龐參選的問題。雙方只是在反恐問題上交換了意見。 普京認為,恐怖主義是所有人面臨的共同威脅。兩個國家都飽受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雙方在這個問題上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 但是英國衛報對此持不同意見。衛報認為,勒龐此次出訪原本是受俄羅斯杜馬的邀請,不應該面見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