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怪圈」:從獨角獸變為棄子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蝦米將死?

2013年初,王皓在將蝦米賣給阿里的同時,可能沒有想到其一手打造的小眾音樂平臺會在八年後面臨被關停的命運。

彼時,蝦米正憑藉「獨立、小眾、文藝」等標籤處於各大音樂App鄙視鏈的頂端,在移交給阿里時尚有2000萬名註冊用戶以及高達六七百萬的月活用戶。

儘管蝦米上聚集了一批數量不小的擁躉,但由於當時用戶的付費習慣尚未養成,導致用戶付費率不足千分之五,而蝦米在率先推出在線付費這一盈利模式之後,其微薄的收入並不足以支付高昂的音樂版權費用。

因此,僅靠融資過活的蝦米很快便舉步維艱,這才有了小而美的音樂平臺委身於資本大鱷的故事。

不過,傍上阿里這個大款,並沒有讓蝦米的日子好過多久。二者的熱戀期一過,前者的態度便迅速冷淡下來,導致蝦米在最關鍵的版權大戰中錯失良機,與對手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最終甚至被對方玩家硬生生地趕下牌桌。

2015年,國家版權局的一紙聲明掀起了國內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大戰,其中最主要的參戰方分別是騰訊QQ音樂、海洋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整合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阿里音樂。

最初,阿里音樂率先拿下了滾石、華研、相信、寰亞、BMG等幾家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與另外兩位對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隨著QQ音樂與海洋音樂聯手,成立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並一舉將環球、華納、索尼、YG等數十家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收入囊中,形單影隻的阿里音樂開始在這場版權爭奪戰中逐漸失勢。

根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TME旗下三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覆蓋率已經達到90%,而阿里音樂只有20%。另外,泛娛樂大數據平臺藝恩數據也顯示,從2015年到2016年,QQ音樂的曲庫規模達到了1500萬首,而對比之下,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

由於在這場版權大戰中敗北,蝦米迎來的不僅是歌單的大面積變灰和用戶的快速流失,同時也坐上阿里遞過來的「冷板凳」。

眼看版權之爭無望,阿里迅速止損,又把眼光放到了在線音樂平臺的轉型上,這一次他們挑中了阿里音樂中主打大眾用戶的天天動聽。

由高曉松、宋坷、何靈組成的「鐵三角」將天天動聽改名為阿里星球,企圖將其改造成一個打通全產業鏈的泛娛樂交易平臺。為此,阿里星球在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的發布會上甚至請來了半個娛樂圈前來捧場。

但這場斥資數百萬、聲勢浩大的開頭並沒有為天天動聽的轉型帶來好運,僅在八個月後,阿里這顆剛剛冉冉升起的星球就因為強行改版造成的界面和操作混亂導致用戶體驗不佳從而極速隕落。

而在一旁坐冷板凳的蝦米不僅在版權大戰中喪失了主動權,而且還因為阿里方將資源向阿里星球傾斜逐漸被邊緣化。直到去年6月,在阿里的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蝦米音樂由之前的大文娛板塊劃入到阿里的創新業務事業群,算是被徹底打入「冷宮」。

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URORA極光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0月,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不足2%,與排名第一的QQ音樂近27%的佔有率對比已經相去甚遠。

更為殘酷的是,在蝦米被拋棄僅三個月後,其對手網易雲音樂就收到了阿里「示愛」的橄欖枝——領投的7億美元融資,並且在今年8月,阿里正式將淘寶88VIP附贈的一年蝦米會員換成了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

事到如今,蝦米於近期傳出將於明年1月關停的消息似乎也不足為奇了。

優酷掉隊

和蝦米一樣,此前同屬於大文娛板塊的優酷土豆(以下簡稱「優酷」)在被阿里收購以後,也開始在長視頻平臺大戰中頹勢盡顯。

在投入阿里的懷抱之前,優酷也曾經歷了一段發展的巔峰時期。

業務模式對標YouTube的優酷,以UGC(用戶生產內容)內容生產模式為主,先後打敗了56、六間房、酷6等一眾玩家,成為全球首家獨立上市的視頻網站。兩年後,通過與最大競爭對手土豆網的合併,優酷憑藉近50%的市場份額,一舉坐上了視頻網站的頭把交椅。

輝煌的日子並不長久,隨著版權大戰的打響,優酷平臺上的內容遭遇大面積清洗,而背靠百度和騰訊的新玩家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卻因為兩大巨頭的撐腰異軍突起。其中,愛奇藝憑藉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兩個月內即創造了13.5億的播放量,而騰訊視頻買下的《權利的遊戲》等經典美劇也化身為吸粉利器。

此時,經歷了幾輪燒錢大戰的優酷開始顯得力不從心,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了金主阿里。

2016年4月,阿里以超過46億美金的價格將優酷收至麾下,並賦予其大文娛排頭兵的角色。不過可惜的是,就在其他玩家瘋狂砸錢購買熱門版權並不斷壯大會員規模之際,優酷卻經歷了四年三度換帥的人事動蕩,以致於錯失了版權大戰中搶奪主動權的最佳時機。

首帥俞永福擅長融合,將戰略重點放在了優酷與整個阿里大文娛集團的打通上。這一時期,優酷逐步放棄了音樂、遊戲等UGC內容,轉型為與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完全一樣的以劇集和綜藝為主的播放平臺。

繼帥楊偉東作為優酷團隊的元老一直以激進風格著稱,其接任之後優酷開始不計成本的在市場上搶奪熱門劇集和綜藝版權,且報價常常是對手的兩倍。同時,優酷還投入了大量資金開發自製劇和綜藝等能夠迅速貢獻流量的內容。

在楊偉東坐陣期間,優酷接連推出了《白夜追兇》《軍師聯盟》等熱門劇集以及《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等爆款綜藝。通過其「劇集類型化+ 綜藝系列化」的這一套打法,此前被對手趕超的優酷也再次爆發了事業中的「第二春」。

根據易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優酷獨播網劇以539.2億的播放量佔據市場第一,接近愛奇藝(227.5億)和騰訊視頻(322.1億)的兩家之和。另外,優酷的月活用戶數與對手之間的差距也在這一期間大幅縮小。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楊偉東因經濟問題被帶走,優酷艱難迎來的高光時刻又再次歸於沉寂。在現任掌門人樊路遠的帶領下,優酷又開始變得務實起來,一直將「控制成本、減少虧損」當作新的戰略重點,而退出版權大戰的優酷與對手之間的差距也在此時又再一次被拉大。

根據第三方平臺Trustdata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愛奇藝的月活用戶數為2.8億、騰訊視頻為2.1億,而對比之下優酷僅為1.1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連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新興對手也都後來者居上排在了優酷的前面,曾經的視頻行業老大悄然掉隊已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在長視頻領域失勢的優酷又重新撿起UGC,再次押注短視頻領域。但對早已放棄最佳入局時機的優酷來說,在面對抖音、快手以及B站等平臺的強勢崛起時,其想要在該領域實現突圍恐怕會比長視頻之爭更加艱難。

面對日漸失勢的優酷,阿里的態度與對待蝦米如出一轍。

本月初,阿里牽手芒果,以62億元的價格接受讓後者5.26%的股權,成為芒果超媒的第二大股東。而在阿里勢頭正盛的「新寵」面前,已被擠出長視頻第一梯隊的優酷想要重新贏得金主關注並藉此翻身的機會又有多大?

阿里的收購魔咒

其實,不只是蝦米和優酷,這些年來大部分被阿里收購的企業似乎都陷入了一個怪圈——獨立經營時以行業獨角獸著稱,賣身巨頭後卻聲量漸小甚至銷聲匿跡。

2005年8月,阿里全資併購中國雅虎;八年後,雅虎中國宣布停止提供服務,一代搜尋引擎霸主就此隕落。

2006年10月,阿里將與大眾點評齊名的生活服務平臺口碑網收入囊中,後者卻先後被併入雅虎中國以及淘寶網,並於2011年停止運營。七年之後,重新啟動的口碑與餓了麼合併,再一次淪為阿里旗下其他應用的附屬品。

也是在這一年,阿里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完成對餓了麼的全資收購。然而,率先打響國內外賣革命的餓了麼,卻被後起之秀美團外賣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迅速實現反超。儘管阿里先後派出口碑和百度外賣進行支援,但餓了麼終究還是難以抵擋對手的攻城掠地之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美團日活用戶已經是餓了麼與口碑總和的5倍之多。

除此之外,UC瀏覽器、高德地圖、網易考拉以及豌豆莢等應用在被阿里收編之後也都未能逃脫江河日下的悲慘命運,而這一現象還因此引發了網際網路圈內的一番調侃——但凡覺得自己尚有前途的企業,都不會願意被阿里收購;而那些願意委身於阿里的,都是知道自身價值達到了巔峰,後面將會走下坡路,還不如趁早讓人贖了身。

調侃歸調侃,但在此之外,阿里似乎可以從自已身上為這一魔咒找尋些許答案。

首先,阿里自身所帶的電商基因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蝦米、優酷們日漸式微的命運。

作為電商平臺,尋找流量入口一直都是阿里的經營核心,而那些被收購的應用自然也成了為淘寶天貓導流的不二選擇,最初蝦米、優酷等平臺上「邊聽邊買、邊看邊買」的此類嘗試就是最好的佐證。

但在這一點上,騰訊與阿里恰好相反。作為流量生產商,騰訊需要做的是為巨大的流量尋找出口並藉此變現。所以,被其收購的企業不但可以獲得資金上的支持,同時還可以得到騰訊的流量加持,而阿里的新老對手拼多多和京東發展如此迅猛也正是得益於此。

反觀阿里,被收購的企業非但沒有龐大的流量池加以利用,同時卻還要將服務阿里作為首要宗旨。

為了更好地服務電商業務,阿里通常會把被收購應用與其生態和技術的融合當成第一要務,而這一做法不僅打亂和降低了各平臺的用戶體驗,同時也耽誤了其發展的最佳時機,這也是蝦米和優酷在賣身阿里後錯失版權大戰的重要原因所在。

我們再回到騰訊,被其投資的公司基本上都保持著原有管理團隊的獨立運營,前者僅提供資金和流量上的支持,而後者則有足夠的專業眼光和自主能力在各自的行業內把握關鍵時機。

另外,阿里喜用空降人才且過於頻繁的人事變動以及強行在被收購企業內部植入阿里文化的一系列做法,不僅造成了原有團隊的出走和流失,同時在各企業的重大發展戰略上也出現了不少偏差,其中天天動聽轉型為阿里星球、優酷拋棄UGC再重拾UGC、口碑關停再重啟等決策都是導致這些平臺情形直轉急下的強有力例證。

如今,阿里除了在核心業務電商上仍然遙遙領先之外,在長視頻、在線音樂、本地生活等其他領域均不及對手,而深陷收購魔咒的阿里該如何打破這一僵局?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為何阿里收購總是陷入「怪圈」?
    阿里收購「怪圈」 蝦米音樂關停的消息也將阿里巴巴推上了輿論的浪尖,畢竟這並非阿里收購的創業公司第一次掉隊。 事實證明這次合併並未成功,不僅如此,其他軟體如豌豆莢,口碑等被阿里收購後,也是非死即殘,日子很不好過,很奇怪,獨角獸們被阿里收購後,總是陷入市場中逐漸失勢,甚至銷聲匿跡的怪圈。
  • 阿里收購「怪圈」 從獨角獸變為棄子 如何打破這一僵局?
    優酷掉隊和蝦米一樣,此前同屬於大文娛板塊的優酷土豆(以下簡稱「優酷」)在被阿里收購以後,也開始在長視頻平臺大戰中頹勢盡顯。在投入阿里的懷抱之前,優酷也曾經歷了一段發展的巔峰時期。業務模式對標YouTube的優酷,以UGC(用戶生產內容)內容生產模式為主,先後打敗了56、六間房、酷6等一眾玩家,成為全球首家獨立上市的視頻網站。
  • 益弘商學院年會:阿里收購「怪圈」
    優酷掉隊和蝦米一樣,此前同屬於大文娛板塊的優酷土豆(以下簡稱「優酷」)在被阿里收購以後,也開始在長視頻平臺大戰中頹勢盡顯。在投入阿里的懷抱之前,優酷也曾經歷了一段發展的巔峰時期。而在阿里勢頭正盛的「新寵」面前,已被擠出長視頻第一梯隊的優酷想要重新贏得金主關注並藉此翻身的機會又有多大?阿里的收購魔咒益弘商學院年會指出,其實,不只是蝦米和優酷,這些年來大部分被阿里收購的企業似乎都陷入了一個怪圈——獨立經營時以行業獨角獸著稱,賣身巨頭後卻聲量漸小甚至銷聲匿跡。
  • 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不論剛開始是第一梯隊多麼頭部的獨角獸項目,在阿里花重金收購之後,都能「投一個死一個」,尤其是將行業第一和第二的獨角獸項目一合併,變成第三而後慢慢僵化銷聲匿跡,終而成為阿里的棄子。 原本一手「王炸」好牌,被阿里打得稀巴爛。
  • 優酷會成為阿里的「棄子」嗎,被後來者愛奇藝和騰訊吊打
    網絡上有一個「阿里收購魔咒」的說法,說的是只要被阿里收購的企業最後都會衰落,最早的是中國雅虎,被收購後走向關站,口碑網,在被阿里收購之後也走向了關站,近幾年才被重啟等等。在阿里的新業務裡,大文娛一直備受質疑。在這裡也倒下了無數英雄。從俞永福到楊偉東,從高曉松到宋柯,他們都是激情而來、落寞而去。「誰來拯救阿里大文娛」一度刷屏網絡。 最近阿里創投有意入局芒果超媒,或成第二大股東。優酷會成為「棄子」麼
  •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回溯蝦米音樂成立後的13年曆程,其中的重要轉折點即為2013年被阿里收購。收購後的7年,蝦米逐漸從註冊會員超2000萬、站在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產品淪為阿里的邊緣業務,月活也與QQ音樂拉開了十倍的差距。而在此過程中,倒下的還有同被阿里併購的天天動聽。"從被阿里收購那天起大家基本都看到結局了。"在知乎上,有網友如是評論道。更有網友稱,"阿里沒有內容基因,也不相信內容。"
  •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回溯蝦米音樂成立後的13年曆程,其中的重要轉折點即為2013年被阿里收購。收購後的7年,蝦米逐漸從註冊會員超2000萬、站在音樂App鄙視鏈頂端的產品淪為阿里的邊緣業務,月活也與QQ音樂拉開了十倍的差距。而在此過程中,倒下的還有同被阿里併購的天天動聽。
  • 天天動聽死亡、蝦米隕落,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除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外,包括雅虎中國、口碑網、優酷土豆、餓了麼等阿里系其他產品也曾出現併購後業績滑落、團隊頻繁換帥的現象,甚至有曾經的"獨角獸"如今已完全淡出人們的視線。
  • 向baba低頭,張旭豪或成俞永福第二,被收購的獨角獸CEO都去哪了
    4月2日,阿里聯合螞蟻金服宣布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餓了麼將融入阿里生態。95億美元、全現金收購、餓了麼和美團及滴滴即將到來的「三國大戰」無不吸人眼球。但大家的關注點中還有一個人: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的去向。在餓了麼公布的人事調整中,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將出任餓了麼董事長和張勇新零售戰略的特別助理,CEO則由剛剛卸任阿里健康CEO的王磊接任。
  • 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失去市場的蝦米音樂終成阿里巴巴「棄子」
    這隻被寄予厚望的蝦米,最終被阿里內部拋棄,成為了一枚無用的「棄子」。與其他音樂平臺不同的是,蝦米始終堅守著自己特立獨行的運營模式和小特點,它從來不跟傳統,更像是如今火爆一時的抖音短視頻的音樂版,無數的音樂創作者雲集在此,分享自己的獨立音樂,一群熱愛音樂的人們聚集在這裡,享受繁忙過後的片刻屬於自己的音樂。
  • 淘點點成阿里棄子?餓了麼C位出道打響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生態戰
    阿里巴巴宣布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這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一筆現金收購;阿里以95億美元完成對餓了麼的全資收購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餓了麼在線外賣平臺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超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業績保持持續高速增長水平之外,深層面講則是為阿里的長遠戰略目標所服務。
  • 獨角獸公司浪潮裡 VC/PE正在被邊緣化 騰訊阿里才是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賀泓源在新一輪獨角獸浪潮中,騰訊、阿里巴巴(阿里)毫無疑問是大贏家。去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在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達120家,其中,騰訊捕獲21家,阿里系捕獲11家,均成績斐然。
  • 家居SaaS獨角獸酷家樂謀解遠慮:收購智慧建築平臺Modelo模袋
    4月28日,酷家樂宣布完成對建築地產設計資產管理及三維數據可視化平臺「Modelo」的全資收購。收購後,Modelo品牌保持獨立,並在酷家樂的技術、資金、業務的全方面支持下,為建築、房產領域的企業客戶提供設計營銷一體化解決方案。
  • 阿里暫停對印投資!手握5大獨角獸:印度版支付寶、淘寶、美團等
    據孟買投資公司 Iron Pillar 發布報告稱,印度到 2019 年底的 31 家獨角獸公司中,近半被這阿里和騰訊瓜分。不過,相比騰訊作為社交&遊戲類公司,則尋求更大範圍的投資,少量持股,更像財務投資者。阿里更集中地押注 Paytm 等幾家公司,並持有多數股份,以戰略投資為主。那麼,阿里到底在印度投了多少項目呢?
  • 網絡電影的「前6分鐘」是一個怪圈,優酷、阿里文學、阿里影業投10...
    CNET科技資訊網 4月19日 北京消息(文/周雅):網絡電影行業經常會提到三要素「片名 海報 前6分鐘」,然而這個理論在優酷副總裁劉開珞的眼裡卻是一個怪圈——現在的網絡電影基於點擊量,形成「一個有效的點擊作為一個基礎的付費單位來分帳」的模式,這種模式有一系列的負面連鎖反應,導致網絡電影的關注點只在於片名刺激、海報吸睛、能讓人看夠前6分鐘就算「成功」了,直接的結果是,
  • 大犀牛或許又將成為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
    9月16日,阿里官宣阿里動物園迎來了新的成員,一隻大犀牛.犀牛製造工廠,在隱藏3年之後呈現在了大眾面前.是在阿里繼新零售之後,又推出的新智造概念.目前犀牛智造工場已經正式成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數位化智能製造平臺,目前已在服裝行業試點運行了3年.那麼這隻大犀牛是否與其名字一般稱為阿里的又一獨角獸產業呢?
  • 教育科技獨角獸Unacademy收購備考平臺NeoStencil,今年第六筆收購
    教育科技獨角獸Unacademy收購備考平臺NeoStencil,今年第六筆收購 作者:阿宅 發布時間: 2020-12-31 12:52
  • 阿里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 張旭豪致員工信曝光
    砍柴網訊(北京)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籤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同一天,董事長張旭豪向員工發出員工信宣布了這一消息。在員工信中,張旭豪稱餓了麼未來將融入強大的阿里生態,同時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
  • 阿里文娛布局不成功?蝦米音樂淪為阿里棄子
    2013年,阿里收購蝦米音樂,成立了音樂事業部,蝦米活了下來。· 騰訊崛起,音樂版權大戰,蝦米失去優勢如果你常用手機聽音樂,幾年前在版權爭奪戰白熱化的時候,一定苦不堪言。· 網易雲音樂一鍵導入成功突圍,蝦米用戶流失2013年網易雲音樂發布,當時網絡音樂QQ音樂、百度音樂、阿里音樂,算是三足鼎立。
  • 阿里系籤訂全資收購餓了麼協議,張旭豪任董事長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籤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在向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上獲得重大突破。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歡迎餓了麼加入阿里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