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實力那麼強,為何還沒有提前啟動光刻機研究計劃?還必須依賴臺積電呢?】
前提回顧:
在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新的政策規定:任何企業出貨半導體產品以及相關技術給華為,須經過美國政府審查!
為此,臺積電等給華為代工的企業將會頗受影響,雖然有120天的緩衝期,但是120天以後呢。之前,美國規定的技術是,佔比由25%降到10%後,這次新規定直接這次降到0%。
而臺積電作為重要的代工企業,因為擁有ASML的光刻機,技術在全球應該是領先的存在。一旦美國的晶片規定實施,華為的晶片一定備受影響,因此會有疑問:為何華為不自己製造光刻機,自己晶片代工呢?
華為的光刻機?
我們知道目前讓華為稍微有所心裡安慰的,國內的中芯國際可以給華為進行代工,代工的是14nm工藝的芯。
但是,我們不得不知道,一直以來,準備賣給中芯國際的ASML光刻機,一直受到影響,無法取得ASML的半導體設備,即使可以通過N+1 技術帶來更接近7nm的工藝製程,可終歸還是技術的缺乏。
中芯國際技術還是受限制。有人問為何不華為自己研發光刻機呢?這裡我們必須要知道光刻機的難度。
光刻機難度
第一:光刻機的零部件高達80000多個,包括了測量臺、曝光臺、雷射器(光源,光刻機核心設備)、光束矯正器、能量控制器、 光束形狀設置、掩模版、 掩膜、物鏡等等。可以說光刻機的零部件複雜,來自世界各地。
第二:技術要求高。不僅僅德國蔡司的鏡頭,還需要功率高而穩定的光源,就像上海微電子的總經理賀榮明說:「光刻機的難度,相當於兩架大飛機從起飛到降落,始終齊頭並進。一架飛機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飛機的米粒上刻字,還不能刻壞了。」
其實,ASML難度決定華為很難打破束縛去研究光刻機。更何況華為也知道,如果研發光刻機並非一日之功,更會獲得美國在各種方面的制約。
因此,華為很難發展光刻機技術,這是難度造成,也是沒有必要去研發光刻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