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就有國內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爆料稱,華為開發「倉頡」程式語言一事是真的,有望在明年正式對外公布相關具體細節。
而目前華為註冊的「倉頡」商標也已經在審核當中了。「倉頡」程式語言,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倉頡造字這故事想必大家也都聽說過。在歷史傳說中,倉頡被認為是中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正是他所創造的文字,在經過幾千年發展之後,最終演化成為現在的漢字。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華為將自主程式語言命名為「倉頡」,是有很深遠的寓意在裡面的。
華為作為一線科技公司,開發自有程式語言可以說是發展的必然過程。
就目前主流的頂級科技大廠都有自己的程式語言,就好比如蘋果有Switch、谷歌有DART,連網際網路社交起家的Facebook也有自己開發的程式語言。而華為能自主開發程式語言這件事只是遲早的事。
自從華為有了鴻蒙作業系統,方舟編譯器,再到開發程式語言就顯得順理成章了。而且可以知道的是,「倉頡」就是為了鴻蒙而來。
雖然開發程式語言是從0開始,但總比不開發好得多,畢竟有志者事竟成。
小編認為,屆時倉頡的問世必將引來一波轟動。有可能引來業內一大波人士的推崇。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在開發程式語言這件事上並不存在優勢,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開發出好的程式語言。因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開發國產程式語言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小編是覺得,工程師們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一套語言,即便是實力稚嫩,沒有人用,缺乏商業前景和價值,更沒有國外已經開源的程式語言好,但總歸是自己家的。而現在正是國產程序崛起的機會 畢竟外部環境太嚴峻了,華為能在這艱難時期開發出來,還是挺厲害的。
雖然「倉頡」還要到明年才能問世,但小編還是很期待能出中文程式語言。因為什麼都要用別人的,不自研不奮發圖強早晚被別人拿捏的死死。如果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連自己的計算機語言都沒有,那真的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為此,大家是怎麼看待華為「倉頡」的程式語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