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逼迫之下,華為似乎不得不從硬體到軟體都自己研發,近日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接連公布了鴻蒙2.0系統,以及HMS生態、方舟編譯器的最新進展。
據一直曝料靠譜華為內幕的微博博主@長安數碼君 從華為內部朋友處得知,華為還在自研程式語言,名字定為「倉頡」(char),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對外公布一些具體細節。
據悉,華為倉頡領頭人是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
馮新宇教授主要從事程序驗證、並發理論、程序設計語言理論方面的研究,是我國高校程式語言方向的專家。
2010-2017年期間,馮新宇教授曾經在中科大就任教授,並於18年以後來到南京大學,目前在南京大學就任教授,並於2019年帶領團隊獲得PLDI傑出論文獎。
知乎@匿名用戶 表示,馮新宇教授可能是在大陸高校就職發POPL和PL頂會最多的人(之一)。
早前,華為申請了不同種類的華為倉頡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華為今年3月16日就提交了華為倉頡的商標申請,不過尚未通過初審。
倉頡是中國漢字的創造者,被稱為「造字聖人」,不得不說華為以此為自研程式語言命名是恰到好處,歷史底蘊和現實意義都有了。
倉頡、麒麟、鴻蒙、鯤鵬、巴龍、泰山、凌霄、昇騰……再加上已註冊但未使用的朱雀、騰蛇、青牛、青玄、朱雀、當康、玄機、白虎、靈豸、饕餮……華為這是要把一本《山海經》都拿下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