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科技(eName.cn)2月17日訊,在隊長出售「微信」域名weixin.com時,小編心想將來這個域名可能會被騰訊買去,但不曾想後來因為該域名建了跟微信相關的網站,騰訊成功仲裁域名。
而在近期,李明起訴騰訊,聲稱自己非惡意使用該域名,認為自己有權繼續持有並使用weixin.com。一時間微信域名案件鬧得沸沸揚揚,該起糾紛案可能讓李明直接損失價值上千萬,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到底什麼樣的域名會被仲裁?仲裁的標準又該如何正確理解?
圖:微信
作為一名域名行業的編輯,可以說寫的以及看的域名仲裁案例也是多得數不勝數,名企與投資者幾乎天天都在上演「宮鬥劇」,誰也不想自己手上的域名被仲裁,要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熟悉域名法律條文、遠離企業已註冊商標名稱,就十分有必要了。
我們先來看幾個成功仲裁爭議域名的案例:
1.爭議域名侵犯商標專用權
2015年11月,微軟提交了一項域名仲裁請求,要求仲裁MsnGames.org,因該域名侵犯了微軟的商標,加上被投訴人未對本案作出回復,仲裁委員會認定其默認惡意註冊或使用的事實,最終微軟勝訴。
2.爭議域名被惡意使用
案例一:爭議域名Enoms.com與Enom相似(一個字母「s」的區別),還曾跳轉至「域名註冊」、「廉價的虛擬主機站點」等一些與Enom相關業務的網站,存在惡意使用的現象。
且傳持有人曾向Enom出售域名,但由於報價超過了域名本身的價值,仲裁委員會認為持有人是惡意使用,域名於去年7月被Enom成功仲裁。
案例二:卡戴珊家族成員肯德爾.詹納和凱莉.詹納的姓名域名KendallJenner.com、KylieJenner.com被惡意註冊與使用,網站內容不健康影響到原告的名譽,且侵犯其姓名商標,最終被成功仲裁。
3.域名比商標晚註冊
2013年,Facebook仲裁facebock.com、faceboky.com、facebuok.com等13個爭議域名。
上述域名與「Facebook」商標混淆相似,且惡意使用,加上Facebook商標註冊於2006年,而13個爭議域名均是在2011年註冊,Facebook公司通過仲裁成功贏回系列域名。
4.域名被非法盜取
3數字域名608.com原是Chiu Tsen Hu在2006年以6009美元的價格收購來的,2014年發現域名被盜,次年提起訴訟,因被告通過非法手段將域名轉移至自己名下,侵犯了原告合法權益, Chiu Tsen Hu勝訴,成功奪回被盜域名。
5.搶註域名後欲高價出售給原告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因域名VictoriaBeckam.com與其同名時裝品牌官網(victoriabeckham.com)相似,因而提出仲裁。此域名存在搶註行為,且持有者有意高價賣給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最終被仲裁成功。
圖:仲裁
域名仲裁給人的感覺看似遙遠,但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域名會面臨仲裁呢?這需要同時具備三要素:
1.被投訴人的域名與投訴人的商標具有相似性;
2.被投訴人不擁有對該域名的權利或合法權益;
3.被投訴人惡意註冊和使用該域名。
(註:馳名商標不受此限制)
目前,絕大多數的域名仲裁案都牽涉到以上三點,它們是評判問題的關鍵,尤其像騰訊、雅虎等知名終端,特別重視域名。比如,雅虎此前便以對方侵犯商標、惡意使用為由,成功仲裁YahooQuickLoans.com和YahooCashLoans.com。
圖:仲裁庭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幾起仲裁失敗的案例:
1.無法判斷域名是否惡意註冊
達美航空提出仲裁域名delta.tours,卻因無法判斷是否是惡意註冊,最後以失敗告終。
2.未滿足惡意使用舉證
案例一:Automattic公司花10萬美元買來的thesis.com曾遭仲裁,但因未能滿足惡意使用的舉證,且Automattic公司擁有合法權益,投訴方敗訴。
案例二:布魯克林釀酒公司仲裁BrooklynBeer.com,但因爭議域名所建頁面上的啤酒廣告是谷歌自主篩選贊助商提供的,不存在惡意使用,該公司被判定為惡意仲裁。
3.未涉及商標侵權
一家海外公司仲裁域名bwater.sites,此域名確實存在惡意使用,但因Bridgewater公司的商標是Bridgewater,而不是Bwater,因而仲裁失敗。
4.收購未果後反向侵奪
案例一:食品公司Bretzel Ditsch曾提出以1萬歐元價格收購域名Ditsch.com,被拒後提出仲裁,因對爭議域名無使用權,且Ditsch.com已用於金融領域,被認定為反向侵奪。
案例二:德國wicom品牌所在公司收購wi.com未果,改走仲裁途徑。但因爭議域名曾屬於其他公司,當時顯示為出售頁面,不影響wicom業務,不存在惡意使用,最終失敗。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也不是所有的走商標擦邊球的域名都會起爭議,2011年,Tumblr公司就放棄仲裁域名tumblr.org,改用收購的形式進行品牌保護。
域名糾紛層出不窮,爭議的具體狀況也有所差異,協商解決的主動權掌握在雙方當事人手中,考驗的是談判者的談判技巧以及談判砝碼。
圖:錘子
怎樣才能減少被仲裁風險?
既然域名仲裁案件隨處可見,且一旦攤上這事兒,帶來的麻煩也不小,域名若是價值連城,損失更加慘重,那麼如何才能減少風險?
1.自己找合理的理由佔有和使用該域名;
2.在建站時,先考慮註冊域名是否被註冊為商標或專利,是否為馳名商標?如果是普通商標,只需避讓開他們已經註冊的商標類別去使用該域名建站即可;
3.不要進行惡意的炒作和宣傳;
4.注意網站的內容、布局、框架、LOGO等要與之有明顯的區別,域名weixin.com的網站就有很多混淆性的內容,讓用戶誤以為是投訴人的網站,因而騰訊認為被告是「惡意」使用;
5.不要在網站上連接終端的網址,這樣會令用戶造成混淆,屬於「惡意」行為;
6.不要掛出售頁,不要主動聯繫終端出售該域名,最好讓對方來找你。即便聯繫了,也要匿名談價格,如果網站做的不錯,可以讓對方買網站,成功繞開域名出售的惡意,同時也更加方便談價格;
7.如果遭到仲裁,要儘量配合,不要迴避;
8.如何確定是否擁有該域名的權利或合法權益,可從以下幾點進行申訴:
(1)在接到有關爭議通知之前,被投訴人在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已善意地使用或可證明準備善意地使用該域名或與該域名相對應的名稱者。或者,
(2)被投訴人(作為個人、商業公司或其他組織) 雖未獲得商品商標或有關服務商標,但因所持有的名業已廣為人知者。或者,
(3)被投訴人方正當非商業性地合法使用或合理地使用該域名,不存有為獲取商業利益而誤導消費者或玷汙爭議商品商標或服務商標之圖者。
結語
目前,有關「微信」域名weixin.com糾紛案還是審理中,不過此事也給予眾人警醒。對騰訊來說,這是一種維護品牌的行為,但對用戶來說,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
域名投資確實是風險與收益並存,有時還可能面臨仲裁,這不僅會帶來金錢損失,也可能失去域名,因此投資人理應懂得規避風險,避免遭到仲裁,這樣才能更好地投資域名。
易名科技資訊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請發送郵件至linnl@ename.com進行相關轉載授權。違反上述聲明者,易名科技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