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時間已經來到九月,距離華為晶片禁令正式生效已經不足十天了。在過去的這幾個月時間裡,華為都在儘可能的增加晶片庫存,為了就是應對9月15日晶片斷供的危局。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今年5月份針對華為的禁令又進行了一次升級,這一次升級之後,華為旗下最為著名的麒麟處理器將面臨斷供,今年華為將推出自己的最後一款麒麟處理器麒麟9000。當然其實不僅僅是麒麟處理器,華為的所有晶片其實都面臨斷供。晶片對於華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如今距離晶片真正斷供已經不足十天了,華為將如何破除這個危局?
面對晶片斷供,華為如何破局這個?這個話題受到了非常多網友的關注。9月15日之後,華為晶片斷供,這幾乎成為了華為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根據臺積電方面的消息,從9月15日開始,臺積電就不再為華為供應晶片。同樣的,聯發科方面也表示將會遵守相關規定,不再為華為供應晶片。
晶片對於華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實不僅僅只有智慧型手機會用到晶片。像華為的5G基站,華為的交換機,華為的路由器等等都需要使用到晶片。一旦失去晶片,華為的這些業務都無法進行,這將關乎到華為的生死存亡,所以晶片危局華為必須得破除。那麼華為如何破除?
現在看來,華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多的囤積晶片。根據供應鏈方面的消息,華為所囤積的5G基站方面的晶片足夠華為在使用一年。微處理器方面,華為也向聯發科下單的1.2億顆處理器。同時,臺積電最近這段時間也都盡力為華為代工晶片,比如麒麟9000處理器來機電就將為華為代工1000萬顆。但這些微處理器也僅僅夠和為使用一年半載,其他方面,比如驅動ic等等華為也都有著大量的囤貨,但即便再怎麼同後無法得到供應,這些晶片總有消耗完的一天,而如今來看,這些晶片消耗完的時間最多就兩年。
除了儘可能囤積晶片,華為還有其他的可以做嗎?目前來看,華為能做的並不多,而且華為人做的這些也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之內都得不到有效回報。雖然我們國內最近也開始在扶持半導體行業,但是這個扶持沒有五年,十年是看不到效果的,而華為根本就等不起。
同時也有消息稱,華為要自己建立一條沒有美國技術的產線,但是這個目標短期之內也難以實現。那麼似乎怎麼看華為不管怎麼做都破不了晶片危機這個局。未到最後一刻,我們也不能下結論,究竟華為會不會為我們帶來奇蹟呢?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