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禁令下,晶片被臺積電斷供,內存緊跟其後,華為如何破局?

2020-12-28 鹹魚數碼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新一輪禁令,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國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產品,極力想在半導體領域掐斷華為晶片的全球供應。

事件發生後,「臺積電與華為」成為網絡熱點,臺積電是否會斷供?如果斷供華為怎麼辦?這些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好消息是,美國新禁令給了120天的緩和期,晶片製造商可繼續完成華為訂單,只要在規定時間內順利交付就不受新禁令影響。美國禁令前,華為就緊急給臺積電下發了金額高達50億人民幣的晶片生產訂單,按照禁令,這筆訂單是不受影響的。

目前臺積電正滿負荷運轉,全力完成華為訂單,甚至不惜挪移部分原定於給其他客戶的產能,不管其是基於利潤還是何種考慮,還在繼續生產是不爭的事實。從這看臺積電還是很夠義氣的。詳細參考:夠意思!為幫助華為儘可能囤積晶片,臺積電不惜削減其他客戶產能

現在問題是就算臺積電在120天內完成了這筆高達5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這些晶片恐怕也無法幫助華為走出難關,或許囤積的這些晶片連今年都無法扛過去。

華為去年給臺積電貢獻的營收是361億元,按照華為發展趨勢,如果順利其今年貢獻的營收肯定會超過去年,但現在因美國禁令,臺積電無法在完成這筆訂單後繼續給華為供應晶片,截至到現在華為僅給臺積電貢獻了不到150億元,也就是說今年華為最起碼會有近220億元人民幣的晶片缺口。

這個缺口可不小啊!

去年華為被美國列入管制「實體清單」,不允許華為從美國採購關鍵零部件,迫於壓力不少企業相繼斷供華為,最後華為依靠自身強勁實力踢出了部分斷供企業完成了對供應鏈的「更新換代」,根據華為Mate30系列的拆機報告顯示,其中零部件大多從日本及國內採購,其中日本數量上佔據了大頭,國內高附加值佔據了大頭,僅有機身玻璃來自美國,可以說在美國挾制下華為基本完成了零部件的去美國化。

今年3月,華為P40系列國行版發布,會後華為董事、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接受了記者集體採訪,餘承東稱華為P40系列零部件已完成去美國化,之所以還從美國採購少量零部件是為了照顧美國企業,照顧供應鏈,如有必要,華為可完全不用美國零部件。

可以說去年美國對華為手機關鍵零部件的限制,下降到了歷史冰點,華為已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替代。

但現在新禁令又來了,晶片這個東西是高集成,技術密集型領域,全球擁有自研晶片能力的廠商很少,擁有生產晶片製造能力的廠商更少,擁有手機處理器晶片生產能力的廠商更是少之又少,一旦臺積電迫於美國禁令斷供了華為,華為很難如同手機零部件那般快速完成零部件替代。

全球擁有7nm或者更先進生產工藝技術的半導體製造廠商僅有臺積電和三星,當然這裡指的是手機晶片,電腦PC晶片不計算在內。臺積電斷供後華為幾乎毫無選擇,只能選擇三星,這至少220億元人民幣的訂單三星敢接嗎?有能力接嗎?畢竟相較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三星與美國關係更近。

此外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去年韓國從美國進口了價值3202億美元的晶片製造設備,美國是其在該領域的第二大進口國。日本則是向韓國出口晶片製造設備最多的國家,去年出口額為3296億美元,其次是荷蘭,出口額為1745億美元。

簡單來說,美國技術佔晶片生產製造的30%左右,無論是內存晶片還是非內存晶片。

這種情況下,三星敢「忤逆不孝」接華為訂單?如果接了,搞不好下一輪制裁的就是三星了,臺積電就是前車之鑑。去年美國要求臺積電斷供華為,臺積電不鳥美國,結果今年哪怕其在美國耗資120億美元建立5nm生產工廠還是要面臨即將丟失第二大客戶的命運。

美國新禁令下,華為是最大的受損方,那臺積電就是第二大受損方。

除手機晶片外,還有內存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根據外媒報導,華為正在與三星、SK、海力士等廠商接觸,尋求穩定的內存、快閃記憶體晶片供應,但三星、SK、海力士均否認華為與其接觸過。

本次美國禁令並未把內存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列入管制,但這種恐慌及緊張情緒仍籠罩著整個晶片產業,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些設備會被列入限制清單,一旦清單裡包括有內存製造設備,那麼三星、SK、海力士或將會是下一個臺積電——迫於壓力不得不斷供。

華為是三星、SK、海力士前五大客戶,內存晶片又是手機、電腦等電子數碼設備必不可少的關鍵零部件,這方面華為全依賴於從供應鏈採購,一旦內存晶片斷供,對華為的影響或將超過臺積電斷供。

四面楚歌,且看華為如何破局。

相關焦點

  • 晶片正式斷供已不足10天,華為將如何破局?
    轉眼時間已經來到九月,距離華為晶片禁令正式生效已經不足十天了。在過去的這幾個月時間裡,華為都在儘可能的增加晶片庫存,為了就是應對9月15日晶片斷供的危局。當然其實不僅僅是麒麟處理器,華為的所有晶片其實都面臨斷供。晶片對於華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如今距離晶片真正斷供已經不足十天了,華為將如何破除這個危局?
  • 斷供華為晶片,臺積電訂單被截胡,半導體行業開始亂了?
    大家好,我是老曹臺積電剛結束供貨,三星就突然宣布,誰也沒想到變化的這麼快。本月中旬老美對華為的晶片禁已經開始生效,臺積電也將無法再繼續給華為代工,此前有業內爆料華為在斷供前包專機運回所有麒麟9000晶片,兩家多年的合作徹底結束。
  • 美光宣布斷供華為內存晶片,將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
    全世界只有臺積電一家可以生產5nm晶片,沒有臺積電代工,麒麟5nm晶片將成為絕版,對華為的影響是,直接將華為剔除在高端電子設備市場。雖然在臺積電斷供後華為立刻行動了起來,與聯發科合作,由聯發科繼續代工晶片,但是在8月17日,美國又一次收緊對華為的禁令,導致聯發科也沒有辦法繼續為華為供貨。
  • 臺積電、中芯國際接連宣布「斷供」,華為如何破局?
    也就是說,在這個緩衝時間內,華為的晶片供應鏈還可以正常運作。因此,華為緊急向臺積電等晶片製造廠商下單。據國內媒體的報導,如果臺積電等廠商能夠按時完成華為的緊急訂單,那麼這些晶片將夠華為使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美國如果沒有放鬆出口限制,那麼這些訂單將為華為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
  • 研報 | 華為遭遇「麒麟晶片」斷供,困境之下如何破局?
    受制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禁令,美國的晶片製造商,以及採用美國軟體和硬體進行開發的晶片製造商,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海力士、美光和中芯國際等晶片巨頭,將不能再為華為提供晶片,也不能再生產華為自主研發設計的晶片。
  • 海思出局,臺積電、聯發科上榜,華為晶片如何破局?
    華為晶片破局之路很顯然,我們從排名情況變化就可以知道,華為海思是中國大陸晶片產業最拔尖的那一批。在不被打壓之前,中國大陸還有半導體供應商能夠進入全球前10的行列,而在被打壓之後,中國大陸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 韓媒:兩韓企因美晶片禁令「斷供」華為
    韓國業內有關人士表示,美方上個月17日宣布新政策後,「(韓企)從當天起就已停止生產向華為供應的半導體。」但由於半導體生產工序的特性,允許在9月14日前向華為銷售已投入工序製造的產品,從9月15日起,只有經過美國批准方可向華為銷售。據一些業內相關人士透露,由於企業在此事中處於被動,很難說三星及SK海力士是在「斷供」華為,準確地說,應該是「無法供給」。
  • 斷供華為的何止臺積電!美國內存巨頭正式表態,巨額訂單也不要了
    據悉,向華為供貨的92家核心廠商中,便有33家來自美國,在美國開始將華為列入清單前,華為一年要向美企採購約110億美元的零部件和軟體,由此可見美國近段時間的打壓會對華為造成多大的影響。臺積電擁有當下最先進成熟的5nm晶片工藝,華為和臺積電失去合作後,運營商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手機)都失去了穩定的晶片供應來源,但這僅僅是美國對華為的第二輪制裁中的開頭曲。
  • 困局,如何破局?三星、SK、LG或將斷供華為
    ①M欺人太甚,慫恿三星電子、SK 海力士,LG等將於9月15日起斷供華為。可以說這兩年華為手機部門遇到了前所未有之困局,如何破局成為難題。可內存晶片和手機SOC製造就難了,尤其是手機晶片,如果阻礙臺積電給華為代工,對於華為麒麟晶片將是「滅頂之災」。目前除臺積電外,國內還沒辦法實現10,7,5納米工藝製程晶片的製造。困局,短期內,難以打破。②那如何破困局呢?答案只有一條路,自己走,自己有,自己行。其實華為早就有規劃,在核心技術上發力。但技術專利性封鎖很難打破,正在試圖解決,奈何困難來得如此之快。
  • 兩韓企因美晶片禁令「斷供」華為,晶片全面國產勢在必行
    受美國政府升級對中國華為公司限制措施的影響,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實際上已停止向華為供應存儲晶片。韓聯社9日稱,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也將從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截至9日24時,華為方面尚未對有關報導予以置評。而三星方面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回復稱,「無法評論涉及客戶的報導內容」。
  • 晶片斷供倒計時,華為如何破局
    距離美國政府的晶片禁令生效還有不到10天時間,中國華為公司正趕在9月15日之前盡力增加晶片庫存,為「斷供」做準備。由於美國的所謂「制裁」,華為旗下的麒麟高端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預計於今年推出的麒麟9000晶片或將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手機製造商和5G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在美國的重重打壓下將何去何從,成為國內外關注的重點。
  • 晶片禁令生效後,臺積電繼續代工華為晶片,結果會怎樣?
    9月14日開始,受美國禁令要求,臺積電將無法代工華為晶片,距離這個日子越來越近了。其實,臺積電內心也非常難受,曾經也做過各種努力,想繼續代工華為晶片,哪怕推遲禁令時間也可以,實際上這些努力目前看來都是徒勞。
  • 晶片斷供倒計時,華為包機從臺積電加緊運晶片
    我們都知道,從9月15日開始,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就將全面開始實施,特別是對於華為晶片的斷供行動,將使華為失去在晶片上的生產支持。而就在近日,便有消息爆料稱,為了在禁令實施之前完成對於現有晶片的收取,華為已經準備包機,飛往臺灣晶片生產商「臺積電」處運回現有已生產的所有麒麟晶片。
  • 臺積電「斷供」華為,三星正式宣布,沒有核心技術一切都是零!
    臺積電斷供華為,海思晶片冰火兩重天此前餘承東已經明確表示,華為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生產晶片,華為沒有辦法生產晶片,這是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大教訓。過去華為只掌握了晶片設計環節,晶片製造完全委託給臺積電代工,現在美禁令生效,臺積電也不得被迫不斷供!受此影響,華為面臨海思晶片絕版的問題,從曾經可以和高通一較高低,甚至影響蘋果市場份額的「國產晶片之光」,到如今被代工卡脖子,無法再生產出高端的晶片,華為海思經歷了發展的高峰期後,又跌入到了低谷,結果是「冰火兩重天」。
  • 華為的命運不在臺積電手中,「斷供」晶片不必大驚小怪
    晶片代工行業龍頭臺積電昨日宣布:若美國禁令不變,9月14日後將停止向華為供貨。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則「新」聞,5月15日美國發布該項禁令時給了臺積電120天的緩衝期,也就是到9月15日,禁令就會正式生效。這是早前已經明確的消息,只不過此前臺積電一直沒有對此作出表態。因此對於「斷供華為」,外界其實有心理準備,不至於大驚小怪,很多媒體當做一個勁爆的大新聞來炒作,我覺得不應該。臺積電宣布斷供對於華為意味著什麼?
  •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三星正式宣布,沒有核心技術一切都是零
    過去華為只掌握了晶片設計環節,晶片製造完全委託給臺積電代工,現在美禁令生效,臺積電也不得被迫不斷供!當然臺積電的影響也非常大,代價是失去華為這個超級大客戶,損失之大無法估量。據了解,僅2019年華為就給臺積電貢獻了近400億的營收,可見缺少了華為訂單的臺積電,損失是非常巨大的,雖然之前對美提出過抗議,但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可奈何。
  • 晶片斷供後,華為手機未來將何去何從
    臺積電正式宣布將在9月14日對華為斷供晶片,華為的麒麟晶片面臨命運之戰。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晶片製造來打壓華為在高端晶片方面的設計水平,避免華為設計水平超過美國。其實這不是美國針對華為晶片的突發性壓制,去年美國的第一波制裁沒有影響到華為麒麟晶片的代工廠臺積電,今年5月的第二波制裁終於迫使臺積電對華為「斷供」, 這也意味著,華為自研的高端麒麟晶片將無法被製造,麒麟9000成為了絕唱,而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40系列手機,也將因此成為最後一款搭載麒麟晶片的高端手機
  • 臺積電晶片技術全球第一,可為什麼還要聽美國的斷供華為?
    美國的禁令都是哪些?自美國升級制裁華為以來,臺積電斷供華為晶片的消息不絕。雖然到目前為止,臺積電並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情況來看,如果美國不取消禁令,那麼臺積電很大概率會取消和華為的合作,停止晶片供應。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十分發達,而臺積電的半導體技術更是領先全球。在之前的《臺灣半導體產業有多強,中國芯要走的路就有多遠》文中,我們已經有詳細介紹了(可關注主頁查看)。那麼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臺積電有錢不賺,要遵守美國的禁令限制,斷供華為呢?
  • 仁至義盡,臺積電正式宣布斷供華為,華為自研晶片之路何去何從?
    近日,臺積電正式宣布,目前沒有計劃在9月14日之後繼續向華為供貨。也就是說,麒麟1020和麒麟820已經是華為晶片最後的絕唱。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面對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臺積電堅持到了最後。臺積電隨後表示,美國在臺積電的技術佔比低於25%,將繼續供貨華為。隨後又有傳言稱美國將禁令中的技術佔比由25%下調至10%,臺積電再次表示,在臺積電的5nm晶片技術中,美國的技術佔比低於10%,美國無權進行管制。直到美國宣布,凡採用美國技術的企業,沒有美國政府允許,不得與華為進行合作,臺積電才被迫停止了同華為的合作。即便如此,臺積電依舊做著最後的努力。
  • 晶片斷供的前夜!華為作出決定,臺積電聯發科盡力了
    、營收超千億的巨頭中興因為美國晶片和技術的「斷供」陷入破產的局面。因為在整個晶片產業,華為海思只做晶片設計,並沒有涉足晶片製造。海思旗下的晶片大多由臺積電代工。但是美國在今年5月和8月接連三次禁令,卡死了華為從臺積電和聯發科等企業獲得晶片的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晶片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