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出局,臺積電、聯發科上榜,華為晶片如何破局?

2020-12-14 科技圈說事

文/科技圈說事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雖然華為是以通信業務起家,但是其IC晶片設計業務也是全球頂尖,其自主研發設計的麒麟系列晶片早已成為全球頂尖晶片。

而設計麒麟晶片的華為子公司海思,也因此在國際上聲名大噪。

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國際權威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發布了2020 年上半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華為海思首次上榜第 10 位。同時海思也是中國大陸唯一入選TOP10的廠家。

然而等時間來到下半年,情況卻出現了大變化。臺積電、聯發科上榜,海思卻直接出局,甚至於跌出了前15。

海思出局,臺積電、聯發科上榜

根據11月30日消息,臨近年尾,IC Insights再次發布簡報,預測2020 年排名前 15 的半導體供應商排名。

在最新排名中,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發展依然強勢,包攬了業界前三,和去年一樣。聯發科則憑藉5G晶片的大賣,排名一路飆升,從去年的第16名一舉上升到第11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才剛剛入選TOP10的海思卻一落千丈,不僅跌出前10,更是直接在top15榜單中出局。

總的來說,根據榜單顯示,在2020 年全球排名前15的半導體供應商中,有8家美國廠商,2家韓國廠商,2家中國廠商(臺積電、聯發科),2家歐洲廠商,1家日本廠商。

而在海思出局以後,中國大陸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華為晶片破局之路

很顯然,我們從排名情況變化就可以知道,華為海思是中國大陸晶片產業最拔尖的那一批。在不被打壓之前,中國大陸還有半導體供應商能夠進入全球前10的行列,而在被打壓之後,中國大陸沒有一家企業上榜。

如果我們把華為海思比作中國大陸晶片產業突破國際封鎖的尖刀,那麼海思曾經成功過,但是現在這把刀在極限打壓封鎖之下鈍了,甚至於還反過來威脅到了華為相關業務的生存。

那麼華為晶片該如何破局呢?個人認為如今的華為晶片破局之路有三條可走。

第一條路:坐等國內晶片製造技術崛起。

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目前的困難是設計的晶片在國內造不出來。那麼如果國內晶片製造產業崛起,華為晶片危機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

根據專家的說法,國產晶片製造產業至少落後國際先進水平15-20年,尤其是受到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影響,短時間內很難滿足華為晶片的製造要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15-20年」是指正常發展的時間,現在國家推動甚至下發相關文件,全國各地都已經掀起了一片造芯熱。雖然這其中不乏一些濫竽充數之輩,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幹企業出現的。

比如光刻機,都知道要解決光刻機難題,那就必須先要解決供應鏈問題。而現在,我國光刻機上遊產業鏈已經出現了一大批代表性國產企業。比如提供雙工作檯的華卓精科,提供光源系統的福晶科技、科益虹源,提供曝光系統的國科精密等等,這些就是國產晶片製造技術突破的資本。

第二條路:通過商業談判解除晶片禁令。

我們都知道,華為晶片之所以遭遇危機,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受到了晶片禁令的影響。果晶片禁令被解除,那麼華為自然不會再為晶片擔憂。

據悉,截至目前,已經有包括AMD、英特爾、高通等多家半導體廠商在內獲得向華為供貨的許可,雖然僅限於4G產品,但是口子已經拉開,不排除可以繼續擴大的可能。

而尤其是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自晶片禁令以來,美半導體產業損失慘重,截至目前已經超過1700億美元。試問,如果不是扛不住,又怎麼會自己打自己臉,放寬禁令呢?英特爾、高通等巨頭企業都扛不住,其他中小企業豈不是情況更糟?

所以就目前來看,通過商業談判解除晶片禁令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第三條路:放棄負擔,徹底轉型。

說到底,華為的基本盤還是通信業務,晶片禁令對於華為最大的影響還是先進晶片製造的缺失,尤其是手機業務深受影響。但是28nm製程的通信晶片,以國內目前的製造水平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華為大可以放棄手機業務,在新領域完成徹底轉型。

按照任正非的說法,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還有6-7000名基礎研究專家和6萬多名工程師。以華為的體量和如此龐大的人才、技術儲備,在新領域稱雄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比如安防、汽車、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多個領域都是非常不錯的突圍方向。

寫在最後

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估值很高,賺的也不少,那些開直播的,送外賣的,打車的,打遊戲的,隨便一家的掌門人都能上個富豪榜。

但是為什麼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國際上很難得到認同?甚至於一到國際市場上就水土不服?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吃的是龐大的中國市場紅利,本質上並不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

正如此前一位華為員工所透露的那樣,華為公司從1992年開始做晶片,但是直到2015年才用上。希望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賺錢之餘,都能沉下心來,慢慢完成技術轉型,讓中國多一些「技工貿」企業。

相關焦點

  • 沒有臺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 華為又將如何破局?
    網上有不少網友噴臺積電,但其實臺積電也是非常不願意失去華為這個客戶,畢竟華為去年為臺積電帶來了361億元的營收,佔據全年營收的14%,可以說,華為是僅次於蘋果的超級客戶。臺積電對待華為的重視,我們可以從華為去年發布的麒麟990 5G晶片來看,全球首發7nm EUV工藝,甚至即將首發的5nm工藝,都離不開臺積電的支持。
  • 沒有了臺積電、中芯國際、聯發科 華為又將如何破局?
    聯發科晶片和華為海思麒麟是一樣的,都是晶片設計者,沒有晶元廠,所以聯發科也是依託於臺積電代工。因此,在新的禁令升級之後,聯發科也將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突然的變故,讓聯發科也沒有想到,而此前,華為與聯發科籤訂了1.2億顆晶片,網上有不少網友關心,表示這1.2億顆晶片,還能供貨嗎?
  • 華為海思超越蘋果三星,躍居全球第三,另一國產晶片巨頭也上榜!
    2020年9月15日,對於整個晶片行業來說都是歷史性時刻的一天。臺積電、高通、聯發科、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已經正式「斷供」華為。之所以那麼怕華為,實際上還是因為海思太強大,這幾年的進步太過於神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聯發科二季度手機晶片銷量直追高通,而且華為海思超三星躍居全球第三,另外還有一家國產晶片巨頭令人非常驚喜!
  • 供應鏈稱聯發科被迫取消華為定製5G高端晶片,華為破局太難
    之前華為麒麟晶片臺積電這邊被迫無法代工生產的時候,我們就說過,華為這邊如何破局,第一個就是購買晶片,不管是聯發科,還是高通,哪怕是三星Exynos,華為只要能夠買到晶片做手機,那手機業務依舊是可以維持的
  • 臺積電5nm晶片投資計劃書曝光:高通出局2020,華為蘋果上榜
    前言對臺積電發布的這份計劃書最簡單的總結是:幸福了華為、蘋果,苦了小米、OV,因為驍龍865要吹一年,但這實在太難了!投資計劃 在臺積電5nm工藝製程的投資計劃書中可以看到,在2020年可以實現的5nm量產晶片中只囊括了蘋果的A14系列處理器和海思麒麟1000處理器及其網絡處理器,高通意外出局。
  • 華為最好的選擇:聯發科晶片,是如何逆襲的?
    近期,美國將華為旗下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並在產品和技術出口上做了更嚴厲的限制:修正案進一步限制了華為獲得使用美國軟體或者技術開發或者生產的同等晶片。這就意味著阻斷了華為通過購買第三方晶片來維持發展的渠道。其中就包括聯發科。
  • 華為晶片生死戰的應對策略
    最近思來想去,華為晶片生死戰,擺脫高端晶片斷貨的最佳策略就是中國華為與美國高通利益互換。無論是中芯國際執意供貨華為,還是三星電子在華設立去美國技術的生產線,都不太現實。前者沒有膽量,會被遠程鎖機,斷貨半導體設備與半導體材料,徹底涼涼,後者需要華為退出部分國家或地區市場,轉讓給三星,風險難控,損失較大,當然後者也是備胎方案之一。最靠譜的破局之策就是華為與高通在華利益互換。背後兩國政府力量或半導體協會可以積極推動,或彼此恫嚇。中國政府以威脅拒絕高通進入大陸市場為恫嚇條件。
  • 面對美國封殺,華為如何破局?六大方案可選擇,出售海思是什麼鬼
    ;今年五月,美國對華為的封殺全面升級,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科技企業都不得向華為提供相關服務,導致臺積電無法再為華為提供代加工服務,這一決定的直接後果就是華為麒麟晶片無法生產,麒麟1020晶片成為了華為最後的絕唱。
  • 華為手機業務如何破局?
    2019年,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手機全年出貨2.4億臺,全球第二,要不是美國的制裁,華為還能再多出貨6000萬臺。2020年,美國制裁升級,臺積電9月14號以後就無法再向華為提供晶片代工,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很可能成為華為麒麟高端晶片的絕唱。
  • 華為大量採購聯發科晶片不代表它會放棄自主晶片
    華為近期向聯發科訂購了1.2億顆晶片,而近期它發布的六款手機均採用了聯發科晶片,沒有搭載海思麒麟晶片的新手機推出,似乎華為海思的晶片被放棄了,柏銘科技認為華為不會輕易放棄華為海思,因為華為海思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它或許會繼續為華為海思尋找新的出路。
  • 晶片正式斷供已不足10天,華為將如何破局?
    當然其實不僅僅是麒麟處理器,華為的所有晶片其實都面臨斷供。晶片對於華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如今距離晶片真正斷供已經不足十天了,華為將如何破除這個危局?面對晶片斷供,華為如何破局這個?這個話題受到了非常多網友的關注。
  • 全球晶片巨頭排名:臺積電僅排第三?華為遺憾落榜
    從ICINSIGHTS公布的《2020年排名前15位的半導體供應商預測報告》中看出,15家晶片企業有8家美國企業上榜,我國臺灣日本、韓國、歐洲都有兩家企業上榜,日本僅有kioxia上榜,排在第12名。大名鼎鼎的臺積電依然排在第三,而華為海思繼上次進入前十後,這次悄然跌落榜單。為何臺積電沒能超越三星,華為又是怎樣跌落榜單的?
  • 針對華為禁令即將生效,華為該如何破局突圍?
    自從今年5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最新禁令,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也就是將於9月15日生效。臺積電宣布自從5月15日以後再沒有接過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之前的訂單要在9月14日前全部交付完成,眼看著禁令時間快到了,臺積電又沒有向美國申請許可證,華為該如何破局呢?
  • 華為nova8 確實部分型號搭載海思麒麟 9000 晶片
    打開APP 華為 nova8 確實部分型號搭載海思麒麟 9000 晶片 問舟 發表於 2020-12-13 11:36:01
  • 為什麼臺積電不給華為提供晶片,聯發科卻可以?
    自從美國禁令升級以來,臺積電被迫斷供華為的麒麟晶片,而華為的麒麟晶片有可能成為「絕唱」。就當國人為華為晶片被臺積電斷供一事而感到失望之時。又有消息傳出,華為將大規模採購聯發科晶片,並與聯發科籤署了1.2億枚晶片採購合同,這也引發了外界的猜測。
  • 臺積電決定斷供華為第四季度海思晶片,中國科技之路令人堪憂
    根據臺灣媒體最新報導,臺積電已撤銷了華為第四季度的訂單,並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已開放給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其他大客戶。那麼未來的華為該何去何從,中國的高科技之路又將命運如何呢。
  • 臺積電撤銷華為訂單,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補缺口
    美方5月份的禁令計劃9月份生效,禁止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美國製造的機器或提供的軟體來為華為及其關聯公司設計或製造晶片。據了解,臺積電因無法取得美國政府許可,120天後無法對華為海思出貨,所以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位程產能已開放給其它客戶。
  • 為什麼臺積電不能為華為代工晶片,聯發科卻可以提供晶片給華為?
    臺積電斷供華為鬧得是沸沸揚揚,9月15日以後,臺積電就徹底不能給華為提供晶片了,Mate40也許會變成最後一批使用麒麟晶片的旗艦手機。無麒麟晶片可用的華為轉向聯發科,向聯發科預訂了1.2億顆晶片。為什麼臺積電不能給華為代工,但是聯發科卻可以提供晶片給華為呢?
  • 華為徹底被踢出局,臺積電積極與蘋果合作,海思晶片陷入困局。
    美國5月15日發出了制裁華為的晶片禁令,禁止晶片代工企業在沒有取得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下給華為製造晶片,在美國的壓力下,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臺積電也表示積極遵守美國禁令。臺積電選擇為蘋果代工和研發晶片。本月初,臺灣有媒體稱,臺積電在四季度將徹底取消華為晶片訂單,將原來給華為準備的產能分劈給蘋果和高通等美國公司。
  • 為什麼臺積電不能幫華為生產晶片,但聯發科可以賣晶片給華為?
    眾所周知,自9月15日開始,臺積電與華為就會「分手」了,臺積電不能再幫華為生產晶片。而這則消息也得到了餘承東的確認,並表示Mate40或是使用麒麟晶片的最後一款旗艦手機了。與此同時,媒體還報導稱,華為向聯發科採購晶片了,訂單一來就是1.2億顆,可以說是華為摔跤,聯發科吃飽。那麼問題就來了,同時是臺灣企業,為何臺積電無法幫華為生產晶片,但是聯發科卻可以賣晶片給華為呢?這中間究竟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