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手機全年出貨2.4億臺,全球第二,要不是美國的制裁,華為還能再多出貨6000萬臺。
2020年,美國制裁升級,臺積電9月14號以後就無法再向華為提供晶片代工,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很可能成為華為麒麟高端晶片的絕唱。就在幾天前,餘承東在2020信息化百人會上也表示&34;以及&34;。
華為最新的麒麟9000晶片將會搭載在9月份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上,準備了800萬枚的庫存,但是根據華為以往的銷出貨量來看,這800萬枚晶片是遠遠不夠Mate40系列使用的,更不用說明年的P50系列了,華為用了十多年時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才讓麒麟芯能夠比肩高通、三星。隨著美國的制裁升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怕是很難看到麒麟的高端晶片了。
華為如何破局?
雖然說華為未來的旗艦手機很難再搭載麒麟高端晶片,但是華為手機業務肯定不會因此走上下坡路。前幾天幾條信息接連爆出,我們似乎看到了華為準備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
1. 華為高通達成和解
目前手機Soc中,只有高通、華為、蘋果和三星屬於第一梯隊,蘋果A系晶片只使用在蘋果自家的設備上,三星似乎已經開始放棄自己的獵戶座晶片,華為要是想讓自己的旗艦手機繼續保持同級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高端手機上使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與高通的和解似乎也是合作的開端,以後華為在高端手機上使用高通驍龍處理器,在性能上不僅不會弱於麒麟芯,在某些方面性能甚至於要更強大,只要能夠保持華為高端手機的市場競爭力,相信華為的市場份額並不會大幅度的下降。
2.華為採購聯發科1.2億顆晶片
今年聯發科在手機處理器上的表現可謂是亮眼,高端的天璣1000plus,中端的天璣820,都收到了很好的市場反應,華為也發布了多款搭載聯發科晶片的手機,以後華為的中低端手機中,很大一部分使用的晶片應該都是來自聯發科。
華為與聯發科合作以後,華為能夠幫助聯發科改進晶片設計,提高聯發科晶片的效能,說不定還能推出聯發科華為專版晶片,由華為設計、聯發科貼牌、臺積電製造,說白了就是麒麟芯穿上了聯發科的外套。
3.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
中芯國際作為目前國內實力最為雄厚的代工廠,已經攻克了14nm的晶片製造,但還是落後臺積電很大的一段距離。
中芯國際目前已經在幫助華為生產麒麟710A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之前採用的是臺積電12nm製程,現在改用了中芯國際14nm製程進行生產,作為一款使用在中低端手機上的處理器,相信在華為軟體的優化配合下,實際的使用體驗並不會打折扣。
華為通過將中低端處理器部分交由交由中芯國際代工,能夠提高中芯國際的銷售收入,中芯國際也能和華為合作,共同研究更先進位程處理器的生產,只有通過這種強強聯合,中國半導體發展才有可能突破技術封鎖。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涉及產業鏈和技術特別深的行業,美國發展了幾十年才實現今天的近乎壟斷的地位,我國半導體行業興起也才是近幾年的事,如果沒有美國制裁事件,可能我國半導體事業的發展還要推後幾年。 但是現在,不發展就是在等待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