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華為太難了,不過剛公布的華為財報讓人為之一振,數據顯示增長強勁。
華為的「牛年」
今天華為公布了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這半年華為的業務並沒有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和歐美國家的制裁穩步增長中。
華為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這個數據對於今年很多手機廠商來說只有羨慕的份,因為全球疫情限制了經濟的流動,各種消費受限,就在這樣的困境下華為依然保持增長,可謂是國貨之光。
其實從之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也能看出華為今年表現優異。在4月和5月份,華為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獨佔鰲頭,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廠商。4月達到全球份額的21.4%,5月達到全球份額的19.7%穩穩的超越三星和蘋果排在第一的位置。
同時,華為在淨利潤方面上半年達到9.2%,相比去年同期也是增長態勢。
這一切優異的成績都要歸功於國內市場。2019年中國市場實現銷售收入5067.33億元,同比增長36.2%,佔比也從2018年的51.6%上升至59%。但是國際市場份額的下滑同樣也是值得關注的,亞太地區銷售收入705.33億元,同比下滑13.9%。
還有一項數據那就是消費者業務佔比達到了56.34%。也就是說華為營收的一大半都是由手機和其他智能終端設備提供,目前看沒什麼問題。但是受到歐美制裁的恰恰就是這部分業務的核心。
華為的「牛年」是由國內市場作為堅強後盾支撐住的,其實是暗藏隱患的。
華為的「流年」
自從去年美國將華為列為貿易管制實體清單後,谷歌就已經暫停對華為的安卓技術支持。這讓基於Android開發的EMUI受到了重創,谷歌不給予支持那麼在歐美市場佔據絕對優勢的谷歌服務將會從華為手機中消失。這就意味著,華為的歐美市場份額將會下降。徐直軍在2019年年報採訪中透露,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海外收入受到的影響,至少在100億美元左右。實際上剛發布的財報也是如此反映。
今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繼續升級,不僅僅是貿易管制實體清單,對於晶片技術以及5G都對華為進行了全面封鎖。除了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都已經禁用了華為的5G設備。
5G業務基本上被歐美封殺,在晶片技術上美國更是痛下殺手。美國全面禁止晶片技術供應商為華為提供硬體和技術上的支持,這就意味著只要使用美國企業技術的所有公司都無法為華為提供晶片方面的業務支持。臺積電鴻海富士康等代工廠在禁令生效後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將無法生產,也就是說華為未來將會面臨沒有最近工藝製程晶片可用的地步。而這是華為業務佔比最高產品所需要的核心配件,手機中其他配件可以採用國產化來替代,但是沒有EUV工藝的光刻機生成7nm或5nm的麒麟處理器,那麼手機業務只能停擺。
華為破局
目前全球5G網絡建設最發達的地區就是我們國家,所以目前來看國內的5G設備需求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那些與我國友好的第三世界國家也會為華為的5G技術和設備買單。這一方面其實對於華為來說並不是最大的痛點。
真正的痛點則是科技含量更高的軟體和晶片。由於谷歌無法對華為進行技術支持,那麼對於全球的手機市場意味著華為需要重頭再來。好在華為之前有所準備,已經研發出來HMS來應對谷歌的GMS。不過國內市場替換是非常容易的,畢竟谷歌業務本身也從未在國內正常使用過。最難的當屬國內市場以外的地區,全球所有地區使用Android系統手機的用戶對於谷歌的GMS服務是重度依賴,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想要用全新的HMS來替換幾乎是不可能。所以這也是華為國際市場持續走低的原因之一。
晶片則是真正的卡脖子。我們都知道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處理器,是由華為自研設計的ARM架構的晶片,說起來是我們國家科技企業的驕傲。但是晶片的生產製造技術,一直由美國的科技企業把控。全球最頂級的光刻機是由荷蘭的AMLSL供貨,其最大的股東是美國企業,只有他家的EUV光刻機才能生產出來7nm和5nm製程工藝的晶片,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華為也是他的客戶。想要生產最先工藝的晶片必須找他,但是被美國卡脖子後臺積電未來就無法再給華為代工晶片。
而能繞過美國技術目前有希望的只有中芯國際。尷尬的是中芯國際訂購的光刻機一直都沒有發貨,照這個態勢發貨的可能性也是很低。而目前中芯國際最先進的生產線只有14nm製程工藝,根本無法滿足華為的需求。
目前華為採用的策略則是在禁令生效之前大量囤積晶片,5nm製程工藝的麒麟1020華為已經囤貨完成,據說可以使用兩年。在這兩年就是過渡期,寄希望於中芯國際能儘快解決最新工藝的晶片加工。
國內市場是華為持續增長的後盾,近年來華為通過機海戰術成為國內最為賣座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不過國內市場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全球出貨量前幾位的手機廠商都是國內企業,他們的重要戰場一直也是國內,此消彼長華為的增長壓力非常大。
破局需要掌握真正的核心科技,這需要國內科技企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