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企業在臺設「秘密基地」,竊取半導體產業技術?

2021-01-06 手機鳳凰網

11月底,中國臺灣地區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潛伏很多陸資IC設計公司,並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的秘密基地。近日,臺灣地區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Facebook上指控稱,近兩年「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竹北充斥中資IC設計公司,就近挖角高手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於半導體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急劇的提升。而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鎮——中國臺灣地區的人才,自然也就成為的大陸半導體企業競相爭奪的目標。不少大陸科技企業還到臺灣設立公司,就近招攬當地的人才。而這也引發了臺灣半導體企業及當局的關注。

比如在2015年,紫光集團子公司展訊申請設立臺灣分公司,就遭到了臺灣地區經濟部投審會「以擔憂挖角」為由予以了否決。

不過也還是有不少大陸科技企業直接或間接在當地設立相關企業。比如今年年初就有媒體稱,OPPO在臺灣設立了晶片設計公司。而據此前《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援引據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推進自研晶片戰略,OPPO從其關鍵晶片供應商聯發科挖來了多位頂級高管。

上個月底,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在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臺灣IC設計公司當前面臨一個嚴重問題,在臺灣竹北那邊,陸資企業來這邊設立很多家IC設計公司,來竹科挖角,並希望臺灣地區政府應該設法防範,對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好好的關心、管理」。

△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

林錫銘指控稱,陸資在竹北那邊成立IC設計公司,然後挖角一些臺灣的IC設計公司的高手去那邊,「其實是就近竊取臺灣的科技機密,這個問題包括聯發科在內的同業一直很擔心。」

不過,林錫銘也認為臺灣當局對於IC設計業者的管理,「限制從業人員不準去大陸」不合理。林錫銘認稱「這些人都是臺灣的人才,這些人他是繳了最多的稅,新竹縣市有4個裡,平均裡民繳的稅是全國前5名,那些都是竹科優秀工程師做出的貢獻,他們繳了很多稅、做的不眠不休,政府還不準他去哪裡、不準他怎樣,這是不對的。」

跳槽到陸資IC設計公司者,收入不對稱

林錫銘認為管理竹北這些陸資背景IC設計公司的的方法有兩個:

一個就是說國稅局可以去查稅,這些跳槽的人為什麼願意放棄高薪,或是從其他地方跑去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理由與動機是什麼?

「事實上,這些跳槽到陸資IC設計公司的人,很多是在香港領薪水,臺灣支領的薪水相當數,所以在臺灣繳的稅很少,國外的所得收入沒有報稅。雖然我們現在境外所得要申報,但是一般人多半是不會報,國稅局有很高明的查稅技巧,應該就這方面進行調查。」

「以前在臺灣,如果他在原本的IC設計公司是中高階主管,他應該要繳40%的稅,如果賺1000萬,最少也要繳300萬以上,現在去陸資IC設計公司那邊,就因此不用繳稅,政府可以容忍這種現象嗎?你在聯發科一年拿300萬,你來這邊拿100萬,你怎麼會想跳槽來這裡?或是你其他沒有像聯發科那麼好的公司,你來這邊境外所得有沒有申報,這些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林錫銘說到。

其次,林錫銘認為應該調查陸資IC設計公司負責人,看有沒有把這個公司的營業秘密,或是這些設計的圖轉移到境外某某公司?有些公司是為了挖人而設立的,那麼就要去調查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什麼營收?或是說,你公司僱傭這麼多人為何一直處於虧損?「以法律來講,必須認真思考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負責人是否觸犯背信罪,或是特別背信罪。」

林錫銘表示,有些臺資IC設計公司本來就在竹北,陸資IC設計公司來竹北設點,對要跳槽的從業人員而言,有的甚至連停車場也不用換,就是這麼方便,挖角這些人過來,其實就是替臺灣地區以外的某某公司工作。

林錫銘擔心,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的不公平競爭,變成使得臺灣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流失。

措施只管「老實的人」?合法的技術轉讓受阻

林錫銘還吐槽臺灣當局不從「背信罪、逃稅」這些地方入手,反而要「抓我們老老實實的公司,例如技術要轉賣到境外要經過申報審核」。

林錫銘稱:「一個檔案名稱是一樣的,我在裡面偷偷換一下,政府會知道嘛?政府有多少本事能夠審核?這個申報的東西是不是關鍵技術?更何況政府有什麼本事可以審核?也許有些舊技術是可以賣的,賣了反而對原來公司有好處,結果現在不準賣,或是賣了要審核,有些規規矩矩的公司就去申報,要審核就審核,有些乾脆就不申報了。」

這些陸資IC設計公司可能有很多面貌,要假扮成臺資企業也很簡單,它也不一定要那麼誠實用外資的型態,政府也可以查,這些公司的資本額到底有沒有問題?公司的營業額對不對?員工的薪資所得合不合理?認為這是有效的調查方法,針對負責人與員工,「政府管理措施,不應該只是限制其他IC設計公司老老實實的工程師,不準去哪裡、不準怎樣。」而是更應該關注在臺灣的陸資IC設計公司的違規行為。

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在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的採訪報導發出之後不久,近日,臺灣地區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Facebook上指控稱,近兩年「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

謝金河表示,在這之前,大陸用高薪挖角臺灣的半導體人才,像蔣尚義到弘芯,標榜不挖臺積電的人及臺積電的技術,但武漢弘芯初創之時就有二十幾位員工是從臺積電過去的,這個挖角定義很難判定。

值得注意的是,幾個之前業內就有傳聞稱,自去年以來,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兩家中國大陸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100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開出的薪水多達臺積電的2到2.5倍。不過,對於這一傳聞,當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當時表示,與事實不符,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有人會離島。隨後,臺積電指出,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的行為,一向秉持毋枉毋縱的態度。若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違約責任,決不寬待妥協。

謝金河還舉例稱,「過去多年,臺灣發生很多起違反營業秘密法的訴訟,像聯詠追訴兩名離職員工,德國化工大廠的臺籍員工,包括廠長,偷偷把技術賣到大陸,遭到起訴。穩懋的砷化鎵技術,也遭到偷竊。」

確實,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先進半導體技術的上的快速追趕,著實讓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而在這一過程當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關於智慧財產權、人才等方面的糾紛。但是,這其中有不少是屬於正常的人才流動,比如近年來很多臺灣半導體人才紛紛跳槽到大陸,更多是由於來大陸發展更具潛力和空間,薪資水平更高。僅以此來妄稱「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是非常片面的。特別是像華為海思半導體等全球領先半導體企業的崛起,完全靠的自身在研發上的大規模的持續投入。

另一方面,近年來圍繞中國科技企業竊取國外科技公司機密的「指控」也是屢見不鮮。但是很多指控是捏造的,並沒有實際的證據,甚至有些還被官方「打臉」。

比如今年4月,荷蘭財經報紙《財經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就曾刊文,宣稱中國僱員從荷蘭半導體公司ASML竊取公司機密,造成了數億美元的損失。該報還表示在調查後發現,研發部的高層中國僱員通過其矽穀子公司的U盤竊取了「大量公司技術文件」,並洩露給中國政府。但是隨後,ASML執行長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表示,「認為我們是國家陰謀的受害者,這完全是錯誤的」,「未發現中國政府參與的證據」。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綜合自:《自由時報》、《今周刊》

相關焦點

  • 大陸企業在臺設秘密基地竊取半導體技術?無稽之談!
    11 月底,中國臺灣地區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潛伏很多陸資 IC 設計公司,並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的秘密基地。  近日,臺灣地區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 Facebook 上指控稱,近兩年「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竹北充斥中資 IC 設計公司,就近挖角高手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於半導體人才的需求量也是急劇的提升。
  • 大陸企業在臺設秘密基地竊取半導體技術?無稽之談!-半導體 ——快...
    11月底,中國臺灣地區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潛伏很多陸資IC設計公司,並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的秘密基地。近日,臺灣地區媒體《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更是在Facebook上指控稱,近兩年「大陸科技公司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
  • 大陸企業在臺企竊取半導體技術?無稽之談!
    大陸企業在臺企竊取半導體技術?無稽之談! 浪客劍 發表於 2020-12-28 09:33:38 11月底,中國臺灣地區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潛伏很多陸資IC設計公司,並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的秘密基地
  • 警惕美臺合作絞殺大陸半導體產業
    最近,美臺在半導體產業合作上互動頗多。先是蔡英文宴請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時,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作為唯一企業嘉賓出席,引發各界對美臺推進半導體合作議題的關注。應該看到,半導體作為戰略性產業,美國和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推進雙方在該領域的進一步合作。美國為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並進一步打擊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正利用各種手段迫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按其意願進行重組,並試圖糾集各路盟友建立 「去中產業鏈」,對擁有高端晶片製造能力的臺積電也是多番拉攏。
  • 自以為科技成果被「竊取」,臺檢調部門全面開展情報偵搜
    舉行,更到臺積電中科廠辦「營業秘密管理與保護」座談,討論如何防範大陸「竊取」臺灣高科技與「國防」機密。臺媒稱,臺灣晶圓代工比率佔全球60%,為「世界第一」,而IC設計業、薄膜電晶體顯示器、矽晶太陽能電池產值全球排名第2,若大陸竊取相關高端營業秘密,不僅私人財產法益受損,更危及臺灣高科技產業在全球優勢競爭地位,是目前「」國安」面臨的重大隱憂。
  • 鋪路臺青到大陸發展「最初一公裡」 大陸已設兩岸青創基地和示範點...
    鋪路臺青到大陸發展「最初一公裡」 大陸已設兩岸青創基地和示範點76家 2020-09-08 20:22:1776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在支持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一周芯聞 | 積塔半導體與先進半導體宣布合併;美國政府起訴福建晉華與聯華電子竊取美光技術
    積塔半導體與先進半導體宣布合併2. 美國政府起訴福建晉華與聯華電子竊取美光技術3. 總投資57億元,合晶鄭州8英寸矽片廠正式啟用4. 兆易創新17億併購上海思立微獲通過5. IC市場Q4增速降至6%,半導體產業進入周期性降溫6. SK海力士牽手清華成立智能存儲計算晶片聯合研究中心7.
  • 關於大陸和臺灣半導體產業
    臺灣的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較早,張忠謀、曹興誠等第一批半導體人吸收了美國企業的經驗,把握住了晶圓代工的大時機,創立了臺積電、聯電等一批半導體廠商,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轉移,臺灣地區發展成半導體產業重鎮。 到了近十年,大陸半導體廠商開始發力,正負的大力投資和優惠政策,以及眾多海外學成歸來的人才,大陸半導體產業追趕的腳步越來越快,我們來對比一下到目前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
  • 安徽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國內特色半導體產業基地
    晶片生產製造車間 張俊 攝中新網池州6月4日電(記者 張俊)「今年1-4月份,安徽池州省級半導體基地產值同比增長40%,增幅居安徽省戰新基地前列。」池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趙革鋒4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後臺積電時代,半導體技術變革,大陸企業面臨挑戰
    美國看到了日本的威脅,貿易摩擦之際,也在想辦法打壓半導體的發展。到了80年代後期,韓國、臺積電等企業成立,之後美國開始扶持日本的競爭對手。從90年代開始,日本半導體已經有了衰退跡象。沒有美國市場訂單的情況之下,又面臨來自韓國和臺灣企業的直接競爭,這給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了「亞歷山大」的困難。
  • 大陸晶片企業美國半導體企業智慧財產權糾紛!美方通緝中企臺籍高管
    遭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一年多後,大陸晶片企業——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晉華」)前臺籍高管又遭美國「追捕」。一同被列入通緝令的還有臺灣聯華電子公司(下稱「聯電」)的2名工程師。這也是福建晉華、臺灣聯電、川普政府和美國半導體企業美光公司之間智慧財產權紛爭的最新進展。本次上通緝令的三人均曾在美光任職。
  • 展訊設臺灣分公司受阻 半導體競合分化
    一邊是大陸各地在努力爭取臺灣半導體老大——臺積電的投資,一邊卻又是大陸的晶片設計龍頭——紫光集團在臺灣的分公司計劃受阻。  2015年8月26日,臺灣地區投審會正式駁回了清華紫光集團在臺設立「紫光展訊分公司」的申請。
  • 中國半導體產業「柳暗花明」,哪些科創板企業能「笑到最後」?
    但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以及2018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投資完畢,中國半導體市場似乎到了「柳暗花明」的關鍵節點:以半導體設備為例,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約佔全球15%,排在全球第三。
  • 年產半導體劃片機300套,光力科技半導體和物聯網安全裝備產業基地...
    集微網消息,9月17日,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和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安全生產裝備及系統建設」產業基地開工奠基儀式在鄭州航空港區隆重舉行。圖片來源:光力科技光力科技半導體和物聯網安全裝備產業基地佔地178畝,位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分期實施,主要建設半導體智能製造生產線和物聯網安全生產裝備項目生產線等,一期建成後預計年產半導體劃片機300套,物聯網安全生產裝備產品2300套。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2期:頭一份!國內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
    國內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研製成功6月3日,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近日研製成功國內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消息屬實。但切割機業務暫無批量投入市場。今年5月,中國長城官方消息顯示,旗下鄭州軌交院與河南通用成功研製出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在關鍵性能參數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產業動態】大陸智慧手機品牌佔據俄羅斯1/3的市場份額|製造業看回不回,臺經院:留意兩大隱憂
    製造業看回不回,臺經院:留意兩大隱憂臺灣經濟研究院8月製造業營業測驗點衝上3年新高,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營業測驗點連續3個月上揚,目前看來製造業景氣看回不回,但需要留意臺灣景氣有兩大隱憂
  • 臺灣面板與半導體兩大優勢產業即將被大陸超越
    儘管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佔有優勢,但半導體、光電等產業發展則相對滯後,而且落後於對岸的臺灣。多年來,這兩大產業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大短板,晶片與大尺寸面板等主要依靠從臺灣與韓國等地進口。
  • 聯電遭重罰堅稱無罪上訴 大陸存儲業需警惕遭進一步打擊
    聯電錶示並未違反營業秘密法,將依法對有罪判決及高額罰金提起上訴。分析人士指出,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臺灣受美方壓力,不惜對本土龍頭企業施以重罰,該判決結果將對聯電大陸業務開展帶來不利影響,也將為未來臺灣企業同大陸合作蒙上陰影。更重要的是,大陸存儲產業已被「盯上」,未來需警惕遭遇進一步打擊的可能。
  • 懷疑中國大陸黑客入侵臺灣半導體?理由是工作時間996?
    日前,美國科技媒體《Wired》報導稱,臺灣地區一家名為奧義智慧科技(CyCraft Technology)的網絡安全公司在上周舉行的「Black Hat USA」黑帽大會上揭露,自從該公司在今年4月發布有關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的網絡攻擊事件白皮書以來,接獲了許多的響應,顯示出臺灣至少有7家半導體業者曾遭到同一個中國大陸黑客集團「Chimera」鎖定。
  • 微型基地臺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13億美元
    市場研究機構 Mobile Experts 預測,毫微微蜂巢式基地臺(femtocell)、微微蜂巢式基地臺(picocell)等裝置應用的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在2016年成長為2011年的十倍,達到13億美元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