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今年已巔峰,誰能一戰?ZEN3 5950X與5800X開箱體驗

2020-11-26 騰訊網

自2017年初,AMD一代Ryzen 1000系發布以來,每一代都在不斷的進步。但其實比起其進步,更不能讓人否認的是,其正在不斷的把多核CPU的價格拉入到遊戲玩家行列,然後又把自己的U打擊到普通民用行列.....

如今發展到ZEN3 5000系列,更是在重新設計CCX的同時又提高其能效比,大幅度增加其單核性能以及三級緩存訪問速度,以求補足自己的短板。其成果顯而易見的斐然,不僅在單核性能上成就了巔峰,多核性能也大幅度超越上代產品。

上次對比自己年初入的3900X就有人問我,如果是單核性能最強且核心更多的5950X或者是稍微少一些核心但如今單核睿頻更好的5800X性能表現如何?要怎麼選?這次抽空就為大家補充下其遊戲及性能表現

測試平臺:

CPU:

AMD ZEN3 5800X oc3.8 ~ 4.7

AMD ZEN3 5950X oc3.4 ~ 4.9

內存:芝奇幻光戟C16 3200 8G x 4 OC C18 3600

主板:華碩STRIX X570-E GAMING 主板 bios:2812測試版

顯卡:藍寶石RX 5700超白金

固態:英特爾760P256G+三星980 PRO 1T

散熱器: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冰封幻境 一體式水冷 C12PRO風扇版

機箱:安鈦克DP 501

雙十一的快遞,暴力啊

目前ZEN3 就出了5600X、5800X、3900X以及3950X,不僅僅是外包裝更輕薄了。而且除了5600X還附贈風扇之外,其餘3個都不再搭配風扇。可能是覺得原裝風扇已經不能滿足其性能的使用

AMD ZEN3 5800X 7nm工藝,AM4針腳,8核心16線程,4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3.8GHz,最高加速頻率達4.7GHz,熱設計功耗105W

AMD ZEN3 5950X 7nm工藝,AM4針腳,16核心32線程,8MB二級緩存,64MB三級緩存,基準頻率3.4GHz,最高加速頻率達4.9GHz,熱設計功耗105W

其實作為一個年初才從37X升級39X的用戶來講...沒錯,就是這種感覺了

還在飈著39X美好的靚車,然而突然被5000系一腳油門轟過來轟到懵B了,why?我已經過時了.....

因為這次是5950X,16C32T的恐怖存在。所以選擇了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水冷

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冰封幻境 一體式水冷 C12PRO風扇版

冷排尺寸:397*120*27mm 導水管:450mm

冷頭尺寸:72*72*52.5mm 風扇尺寸:120*120*25mm

水泵轉速:2800RPM±10% 風扇轉速:1850RPM±10%

工作電壓:12V DC 風量:82CFM(max)

額定電流:0.24±20%A 風壓:2.1mm H20(max)

水泵接口:+12VDC/3PIN 運行噪音:≤29.6DBA

ARGB接口:+5V/3PIN 風扇接口:4PIN PWM

水泵壽命:40000Hours 風扇軸承:S-FDB軸承

支持:Intel LGA 115X、1200、2011、2066

AMD AM4、AMD AM3、FM1/2

質保年限5年(包含3年內漏液導致其他硬體損毀賠償)

冷頭用鏡面電鍍亞克力以及鋁合金外罩設計,頂部提供1600W色RGB燈效,全紫銅鏡平面底座

其實這次選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冰封幻境,性能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今硬體確實太貴了...

利民這次提供5年產品質保,且如果在前三年內,如產品問題漏液導致的機箱內硬體損毀,提供賠付,且有2種方式。一種是返廠鑑定後,由利民購買相同型號的賠付用戶。第二種是如果此產品型號已經退市且無法購買,則按照第一年賠付用戶購買硬體訂單發票全額。第二年按損耗賠付硬體購買發票金額的85%。第三年按照損耗賠付硬體購買發票金額的75%賠付。

我覺得這個賠付策略非常好,一體式水冷其實最擔憂的就是漏液問題了。

預裝搭配C12 PRO超強性能級風扇

冷排水道寬度1.5mm,水道壁厚度為0.28mm

主板繼續沿用3900X使用的華碩X570-E,這次刷入了最新的BIOS:2812測試版???官方是這麼寫的--!

8+4pin的 CPU供電,提供4條DDR4 雙通道內存支持,支持更高的超頻。

8個SATA 6G/s接口以及一個前置USB 3.2 Gen 2接口

2個PCIe 4.0 X16加強卡槽、1個PCIe4.0 X16卡槽、2個PCIe4.0 X1卡槽

2條M.2通道都支持22110的規格,可支持RAID陣列,並且都是PCIe4.0通道

預裝了一體化的I/0背板,上面是核顯的HDMI2.0、DP1.2輸出接口

7個USB 3.2 Gen2 Type-A接口 、1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BIOS更新按鈕需聯動旁邊的USB插槽

提供一個2.5G LAN以及一個英特爾1211-AT千兆 LAN。WIFI採用英特爾的 WIFI 6 AX200方案、鍍金音頻插孔

顯卡則搭配A家的 藍寶石RX5700 超白金,其實再過幾天 RX 6800/XT也快上市了。很期待3A平臺這次有怎麼樣的性能表現

Radeon RX 5700 顯卡,採用全新的Navi 10核心以及最新的7nm工藝製造。擁有更快,更小、功率更低的電晶體。其架構則是為新一代高性能遊戲而設計的RDNA架構,在相同的功率下,相比GCN架構提升50%的性能。同時配備了8GB的 GDDR6顯存,可提供高達448GB/S的高寬帶。流暢運行2K遊戲大作。並支持PCIe4.0,吞吐能力升級為16GT/S,超越PCIe3.0足足2倍

超白金加強了散熱面積,提供更高的頻率。同時背板上的LOGO可支持RGB燈效,並提供神光同步接口

雙十一內存沒特價啊....還是搭配芝奇幻光戟C16 3200 8G*4......我這JJR顆粒的就是弱雞,經過調教也只能C18-19-19-38 3600....然後無法再上了

固態方面,選用了三星新一代的980 PRO 1T。畢竟PCIE4.0主板,總得體驗一把PCIE4.0帶來的極速儲存讀寫感受。

三星980 PRO1T 快閃記憶體採用3D NAND TLC ,主控採用三星 Elpis 控制器。連續讀取最大速度 為7000MB/s,連續寫入最大速度 5000MB/s 。接口類型 為M.2 2280

外觀尺寸:80.15×22.15×2.38mm

工作溫度:0-70℃

存儲溫度 :-40-85℃

用一次吐槽一次,每次都得先拆風扇罩才能換M.2.....

秀一下,買的第二個8寸圓晶擺件到了,這次彩虹色帥多了

超帥的圓晶擺件

其實我也搞不懂,最後安裝完畢亮機後。發現logo是倒置的--!利民考慮不周啊,別的設計上蓋都是可旋轉的。這樣才能適應各種安裝環境.....

ZEN3 5800X & 5950X

(因為主板bios更新為2812測試版本,跑分上好像又穩上一點)

單核方面,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可講的...5000系普遍單核性能650+真的沒有對手,多核..好吧,好像也沒有

屬實不太明白,AMD是怎麼做到TDP 105W的,但這很實在的確實是....

雖然一個睿頻最高4.7G一個4.9G,但是實際上,這次AMD真的很低調。因為5000系基本都比標示的高50-150Mhz。5800X實際睿上了4.85G,5950X實際睿頻有次看到睿上了5.05G.....

R15

5800X 單核性能268cb,多核2585cb

5950X 單核性能271cb,多核4338cb

R20

5800X 單核性能629cb,多核6037cb

5950X 單核性能635cb,多核9908cb

而在AIDA64內存測試裡,這次把時序提升到C18-19-19-38 3600MHz後,內存延時又提升了一點,可惜我的內存時序不好,不然50內沒問題

而CPU Queen、PhotoWorxx、ZLib、AES、SHA3得分

左為5800X,右為5950X 分別是

5800X:111331、24085、927.2、81563、2920分

5950X:156638、27564、1666.7、148394、4970分

三星980 PRO 1T的M.2 PCIE4.0極速體驗,確實讓人慾罷不能

在AMD 主板M.2 PCIE4.0 最高可達7000MB/S的讀取,5000MB/S的寫入上,速度的差異一下子就變得明顯了

AS SSD

CrystalDiskMark

ATTO基準

HD Tune 基準

TxBENCH

3DMARK

Time spy

5800X得分為12064

5950X得分為14129

Time Spy Extreme

5800X得分為5613

5950X得分為8690

Fire Strike

5800X得分3008

5950X得分37867

遊戲測試

這次按照大家的想法,試試看用低效來更凸顯出CPU的單核性能差異。畢竟上次大家都說全極高特效下顯卡瓶頸了,差異不太明顯。

但我還是那句,其實單核性能超越已然事實。真正暢玩的時候,誰會用最低特效呢==

絕地求生

戰地V

守望先鋒

堡壘之夜

英雄聯盟LOL

5000系單核性能提升,其實更開心的應該是DX9網遊的老玩家,比如WOW、SC2、LOL、CSGO之類,幾乎是翻倍。當然,有人問我,5950X這麼高的單核睿頻買來玩遊戲行不行...16C32T打網遊,其實,你喜歡就好

溫度測試

(11月了,廣東感覺還是活在夏天,室外溫度為24℃-28℃,室內無空調環境)

其實超頻是最痛苦的事情了,設定,啟動,失敗,設定,啟動,拷機,失敗,如此反覆....

待機溫度大概是34-43℃

5950X默認模式下,FPU烤雞20分鐘,頻率穩定在3.775G全核 電壓1.016V CPU溫度穩定54℃

5800X默認模式下,FPU烤機20分鐘,頻率穩定在4.375G全核 電壓1.240V CPU溫度穩定在79℃

5950X PBO模式下,FPU烤機20分鐘,頻率穩定在4.200G全核 電壓1.032V CPU溫度穩定在57℃

5800X PBO模式下,FPU烤機20分鐘,頻率穩定在4.575全核 電壓1.288V CPU溫度穩定在79℃

5950X手動超頻模式下,定頻率在4.3G全核,電壓1.088V ,FPU烤機20分鐘, CPU溫度為74℃

5800X手動超頻模式下,定頻率在4.5G全核 , 電壓1.208V ,FPU烤機20分鐘, CPU溫度為75℃

其實5950X,也曾試過4.4G/4.5G/4.6G全核,可惜的是不知道供電幹不上還是超頻溫度壓不住,4.4G還能烤幾分鐘,4.5/4.6也就能開機正常玩玩,一旦烤機沒幾秒溫度直接爆了,然後重啟

噪音方面,滿載拷機。機箱內6把風扇,外加RX5700 3風扇。直接放進去最裡面錄入最高為63.6dba,如果蓋上側蓋再按照人體距離機箱30-50cm的距離來測算,其實與此時聽到的環境噪音45-50dba相差不遠。還是比較友好的。

若單純從這次定頻全核拷機來看,5950X的散熱設計依舊要優秀過其他5000系列,5800X則不知道是主板測試版BIOS的問題還是本身的設定就較為激進,電壓給得更高,PBO模式比定頻更容易幹上去

從測試來看5000系的單核性能目前沒有對手,是必然的。多核?好吧,幹翻3950X的也只有自己家的5950X....當然上面還有Threadripper???...對手可能很絕望啊....AMD,YES情不自禁高呼出口...

至於有人問,5000系如何挑選,其實目前5000系只有4個型號可供選擇。5600X幾乎可以肯定是最受歡迎的,畢竟單核強悍下最便宜的,5800X較為尷尬,其與3900X從價格跟性能上就衝突得很嚴重,但是畢竟其實際單核能睿4.85G。5900X已經跟上代39X拉開了差距,首發價格相差無幾,傾向於工作&遊戲兼顧的會超級喜歡。首發斷貨是必然的。至於5950X....實際能睿5.05G,加上這多核性能真的是寂寞如雪了....如果你只是買來打遊戲,好吧,我舉雙手證明你任性,但是目前來看你得搶得過工作室的才行 ...

相關焦點

  • AMD:今年已巔峰,誰能一戰?5950X與5800X開箱體驗
    如今發展到ZEN3 5000系列,更是在重新設計CCX的同時又提高其能效比,大幅度增加其單核性能以及三級緩存訪問速度,以求補足自己的短板。其成果顯而易見的斐然,不僅在單核性能上成就了巔峰,多核性能也大幅度超越上代產品。上次對比自己年初入的3900X就有人問我,如果是單核性能最強且核心更多的5950X或者是稍微少一些核心但如今單核睿頻更好的5800X性能表現如何?
  • 10月8號AMD zen3 5000系列cpu發布會總結
    雖然提前已經差不多知道一些消息了,但是發布會還是超出了預期zen3價格5900X 12c24t 4.8GHz TDP105W 首發價格549美元5800X 8c16t 4.7GHz TDP105W 首發價格449美元5600X 6c12t 4.6GHz TDP65W
  • 10月9日AMD zen3 5000系列cpu發布會總結
    zen3價格5900X 12c24t 4.8GHz TDP105W 首發價格549美元5800X 8c16t 4.7GHz TDP105W 首發價格449美元>5600X 6c12t 4.6GHz TDP65W 首發價格299美元對比zen2 3600首發價格199美元 3600X首發價格249美元
  • AMD Ryzen 5950X/ 5800X 首發評測
    差不多能越級打10核的i9 10900K,而16核的R9 5950X依然獨孤求敗,沒有對手。因為ZEN2的APU佔了4000系,為了避免不帶核顯的CPU和APU型號類似但是不是同一代,搞得用戶很困惑,這次直接冠以5000系列的名號,跳過了4000系,分別是16核的5950X、12核的5900X、8核的5800X和6核的5600X,命名規格和前代一樣,個人猜測後面還是會發布諸如5600、5700X這樣的性價比產品的,這次發布的產品還是以主打性能為主,徹底揚了Intel最後的堡壘——單核性能。
  • [評測]AMD Ryzen 9 5950X & 5900X 評測
    總結在工藝和規模不變的前提下, 本代Ryzen 5000系列所用全新Zen 3架構通過微架構的優化和片上體系重構, 集眾家之所長後彌補了Zen系架構上曾經多處相對性能薄弱的環節, 並將原本的優勢領域進一步擴大, 使整體性能相對於本已足夠強勁的Ryzen 3000系列仍能有長足進步, 12核的Ryzen 9 5900X就能與前代16核的Ryzen 9
  • AMD R9 5950X & R7 5800X 測試報告
    但是CPU供電部分雖然沒什麼用,但還是希望能加到16相。8核的 R7 5800X 的綜合性能可以優於 10核的 I9 10900K。R7 5800X 可以領先 I9 10900K 3%,R9 5950X 可以領先 I9 10900K 30%。· 搭配獨顯3D性能,AMD 5000系列 CPU 同樣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 AMD R9 5950X&R7 5800X 測試報告
    8核的 R7 5800X 的綜合性能可以優於 10核的 I9 10900K。R7 5800X 可以領先 I9 10900K 3%,R9 5950X 可以領先 I9 10900K 30%。 · 搭配獨顯3D性能,AMD 5000系列 CPU 同樣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 全新Zen3架構,AMD發布最新Ryzen5000系列處理器
    、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 和 Ryzen 5 5600X。簡單的識別方法是通過每個處理器的 L3 緩存量來識別。Ryzen 9 5950X全新的光環 Ryzen 9 5950X 位於處理器產品線的頂部。
  • 全新Zen3架構,IPC提升19%,AMD發布最新Ryzen5000系列處理器
    新發布的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共有四款:Ryzen 9 5950X、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 和 Ryzen 5 5600X。簡單的識別方法是通過每個處理器的 L3 緩存量來識別。Ryzen 9 5950X全新的光環 Ryzen 9 5950X 位於處理器產品線的頂部。它具有 16 個內核和 32 個線程,列出的基本頻率為 3.4 GHz,加速頻率為 4.9 GHz。
  • AMD銳龍9 5950X/銳龍7 5800X處理器性能測試
    第一波的Zen3處理器一共四顆,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大家帶來完整16顆核心的銳龍9 5950X和8核心的銳龍7 5800X處理器性能測試。規格一覽銳龍9 5950X是這次銳龍5000系列中唯一一款使用兩個完整CCD的產品,核心數量達到了誇張的16個。而銳龍7 5800X則剛好只有一個完整的CCD,規格上剛好是Ryzen 9 5950X的一半。
  • AMD:R9 5900X 是世界上最好的遊戲 CPU
    在AMD發布前一周, R9 5950X、R9 5900X、R7 5800X 等多款 CPU 跑分已經出現在了 跑分的數據顯示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 Boost 頻率大增, R9 5950X 最高可達
  • 全新Zen3架構,IPC提升19%,AMD發布最新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單核...
    新發布的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共有四款:Ryzen 9 5950X、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 和 Ryzen 5 5600X。其中,最高端的 Ryzen 9 5950X 擁有 16 個核心和 32 個線程,CPU 總緩存為 72 MB,TDP 為 105 瓦,主頻最高可達 4.9GHz,能夠承擔高線程高負載工作。
  • 2020.10.8(當地時間)AMD發布 Zen3 處理器
    雖然19%IPC我更傾向是整數上的,但這個數字也足夠強的有趣的是AMD把戰地V落後的數值也標了出來,什麼叫商業道德啊(笑)路線圖方面:基於zen4的5nm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路線圖上了:但AMD不會告訴你明年還會有新一代zen3
  • AMD zen3 CPU全系列測試:AM4完美謝幕
    多核成績中比較亮眼的幾個點,其中一個是默認情況下CBR20分數就能過萬的5950X,另一個則是基本上能全方位吊打3900XT的5900X。總分上5800X能超越3900XT,5950X無疑是總分最高的,同時也是數字創作和生產力軟體中最高的,但是在基礎工作負載和遊戲兩方面,5800X更有優勢一些,而5900X則在各方面都顯得不錯
  • ZEN3震撼來襲 單核稱霸——AMD 銳龍 9 5950X評測
    十月初,AMD舉行發布會,發布了包括銳龍5950X在內的四款處理器,分別是5950X/5900X/5800X/5600X四款處理器,這其中銳龍5950X是當之無愧的AMD新旗艦處理器,搭載Zen3處理器的銳龍5950X,不僅在遊戲平均幀率方面領先前代銳龍3950X大約29%,同時在V-Ray渲染測試當中做到了領先英特爾旗艦處理器10900K約59%
  • AMD Ryzen 9 5950X打破PassMark記錄
    雖然 Ryzen 9 5950x 的分數已經不再可用,但是德國出版機構考慮到這種情況,Ryzen 9 5950x 是否超頻還是配有超過官方支持的 DDR4-3200規範的內存都還不確定。在等待完整評測的同時,我們建議大家對PassMark的成績持保留態度。 雖然AMD在主流晶片中注入更多的核心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在單線程性能方面,該晶片製造商的產品還不能與英特爾的產品相媲美。
  • 銳龍9 5950X、銳龍7 5800X深度測試:Intel輸得乾乾淨淨
    由於3DMARK測試是一種對核心數量有一定限制的多核測試(類似西洋棋),所以銳龍9 5950X的優勢就會顯得比較小,而銳龍7 5800X則會在前半段靠單線程性能贏i9-10900K一些,後半段i9-10900K依靠核心多數可以贏一點銳龍7 5800X,真是的是極限換家。
  • AMD R9 5900X/5800X 對比 3900X/3800X 可達近 20% 提升
    IT之家10月18日消息 本月 9 日,AMD 發布了全新的銳龍 5000 系列處理器,知名爆料者 @Tum_Apisak 昨日挖掘出一些 Ryzen9 5950X 的 SiSoftware 基準測試結果。隨後又挖出了 R9 5900X/5800X 的基準測試信息。
  • AMD 銳龍 5900X/5800X 基準測試曝光:對比 3900X/3800X 近 20% 的...
    IT之家10月18日消息 本月 9 日,AMD 發布了全新的銳龍 5000 系列處理器,知名爆料者 @Tum_Apisak 昨日挖掘出一些 Ryzen9 5950X 的 SiSoftware 基準測試結果。隨後又挖出了 R9 5900X/R7 5800X 的基準測試信息。
  • AMD完全體Zen3 5000系列CPU到底有多強
    5600X和5800X得益於睿頻的提升,相比3代銳龍都有12%的進步 還是很明顯的 而5900X和5950X直接遙遙領先英特爾CPU CPU-Z單核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