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R7 5800X差不多能越級打10核的i9 10900K,而16核的R9 5950X依然獨孤求敗,沒有對手。ZEN2的IPC優勢在ZEN3得到了進一步放大,而幾個白璧微瑕在ZEN3上也有了進一步的改善,更重要的是AMD重新取得了CPU單核性能的桂冠!
這一天終於又來到了。距離上次AMD CPU絕對單核性能超過Intel,還得追溯到十幾年前的Athlon 64和64 X2,隨後就在Intel的Core中被甩開,我們也眼看著從2008年的Core 2 Q9400開始,主流平臺最高核心就被牢牢限制在4核,牙膏擠來擠去甚至還擠到了HEDT平臺上出來個7740X這樣的割韭菜到喪心病狂的產品,直到2017年蘇媽手持Ryzen銳龍一腳踩在牙膏上,短短三年時間Core i7變i9,核心數量也從4核嗖嗖嗖漲到10核。今天,牙膏廠最後一塊名為單核性能的遮羞布也被扯下,AMD重新摘得了單核絕對性能的桂冠,「高頻低能」、「發熱量大」如今成了Core的代名詞,真是造化弄人啊!那麼,全面落敗的Intel,要如何扳回這一城?我們拭目以待。
在這之前,享受ZEN3吧!
這次首發的ZEN3產品比較少,只有6、8、12、16核產品各一款,大概是要照顧ZEN2的產品線吧。因為ZEN2的APU佔了4000系,為了避免不帶核顯的CPU和APU型號類似但是不是同一代,搞得用戶很困惑,這次直接冠以5000系列的名號,跳過了4000系,分別是16核的5950X、12核的5900X、8核的5800X和6核的5600X,命名規格和前代一樣,個人猜測後面還是會發布諸如5600、5700X這樣的性價比產品的,這次發布的產品還是以主打性能為主,徹底揚了Intel最後的堡壘——單核性能。
關於ZEN3相對於ZEN2的改變,簡單地說,通過一系列架構和結構上的調整,再加上將2個4核的CCX合併為一個8核的CCX,使得每核心可用緩存翻倍、延遲降低,使得ZEN3架構相比ZEN2架構相比平均提升了19%的同頻性能/IPC——這個數字是不是夠牙膏擠三代的?另外雖然這次還是TSMC的7nm DUV工藝,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打磨,工藝更上了一層樓,前面推出的XT系列就是試水,這次ZEN3的頻率更上一層樓,實際測試中已經突破了5G的門檻,牙膏廠的CPU也沒有什麼頻率優勢了,再加上IPC差得遠,這波是全面落敗啊!
開始之前先看看CPU,首發的U除了5600X之外都沒有帶散熱器,結果都換成了類似58XT的破紙盒子,連5900X和5950X也都從原來高級的紙巾盒變成了破紙盒子.....差評!
和3950X一比,高下立判啊,一點高端U的感覺都沒有了!
不知道Core i9心情如何~~~
兩代CPU從外觀上完全一樣,送的貼紙也一樣,變化都在裡面,外部什麼都看不出來,甚至連IO Die都是完全一樣的。
主板也是直接沿用了原來的X570晶片組,中端可以搭配B550晶片組,至於X470和B450,官方說法是會提供支持的Beta BIOS,不過要稍晚一點。因此這次測試平臺我還是採用了之前的ROG Crosshair VIII Hero主板,另加入了一塊PCIE 4.0的三星980Pro測試磁碟性能,由於新的RX6800XT系列還沒有解禁,只能先用RX5700XT測試了,另外加入了一張RTX3080作為和10900K遊戲性能的對照組。
CPU:AMD Ryzen 9 5950X、3950X
AMD Ryzen 7 5800X、3800X
Intel Core i9 10900K
散熱器:NZXT 海妖X62 280 一體水
主板:華碩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BIOS 2311
華碩ROG Maximus XII Extreme
內存:芝奇TridentZ Neo 焰光戟 3600C16 16G X2 (遊戲測試)
芝奇TridentZ Neo 焰光戟 3600C14 8G X2 (理論測試)
顯卡:AMD Radeon 5700XT 8GB (理論測試)
ASUS TUF Gaming RTX3080 10GB (遊戲測試)
SSD:威騰電子SN550 1TB+三星980Pro 1TB
顯示器:華碩ROG XG27UQ
電源:華碩ROG Thor 1200
那麼,乾貨來了!
首先是CPUZ驗明正身,從CPUZ上可以看出ZEN3相比ZEN2有一個緩存上的調整,3950X的L3是16M X4,而到了5950X就變成了32M X2,使得每個核心的可利用緩存數量翻倍,同理5800X也由16X2變成了32M X1,L3的結構上更像牙膏廠了。
理論性能方面,就兩個字,秒殺!且不說從初代起就有優勢的多核心性能了,這次ZEN3架構的單核心性能也完成了反超,而且不是一點點,最高差不多17%,平均下來也有10%,這還是頻率有劣勢的情況下,當然ZEN2架構的單核心性能就已經略超Skylake,只是頻率上差口氣,不過這次ZEN3不僅單核心性能提升一截,頻率也提升不少,5950X的實際單核最高頻率已經突破了5G大關,從而實現對Intel的全面超越,遲到了15年的復仇!
內存方面,雖然IO die和Chiplet結構並沒有改變,但是ZEN3通過架構微調+工藝改善,仍然提供了超過10%的延遲改善,同時帶寬也有了進一步增加,這代FCLK最高可以上到2000MHz以上,後續有機會我會針對超頻能力進行專門測試。
遊戲性能上也完成了絕地大反擊,幾乎是全面勝利,測試的5個遊戲中只有FarCry5以2fps的劣勢惜敗,剩下的都是大勝,最看CPU性能的CSGO甚至狂超牙膏廠引以為傲的「Best Gaming Processor」10900K 近100FPS,連傳統AMD吃虧的刺客信條奧德賽都沒有輸,基本上牙膏廠的「Best Gaming Processor」稱號要拱手讓人了吧~~~
這次ZEN3的頻率也很驚喜,也許是因為上次ZEN2的頻率標稱問題蘇媽比較受傷,這次ZEN3的頻率標稱相當保守,實際單核最高頻率比標稱大概高了150MHz左右,例如標稱4.9最高的5950X直接跑到了5.05GHz!全核心頻率也非常暴力,5800X全核心直接跑到了4.5GHz,比10900K默認情況下全核4.3GHz還要高,Intel現在在頻率和效率上全面落後.....
在功耗和溫度方面,由於3950和5950核心實在是太多,撞功耗牆嚴重,頻率拉不起來,反倒溫度表現極為優秀,而5800X由於頻率很高,溫度還是和3800X一樣不太好看,當然也和現在BIOS不太完善,默認電壓偏高有關,實際功耗並不高,單Die積熱問題算是有改善,不過距離完全解決還是有一定距離。
(結論在最開頭)
接下來還有12核的5900X以及6核的5600X測試,畢竟是不滿血不舒服斯基,當然要先測滿血的5950X和5800X了,不過5900X確實是性價比非常突出的一顆高端CPU,評測很快就來,還請大家多多關注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