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與中再集團將在巨災保險、一帶一路保險等領域開展合作

2020-12-24 大洋網


12月5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推動廣東和中再集團在巨災保險領域、「一帶一路」保險、海外人員綜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保險交流合作、保險科技創新和投融資業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對於此次合作,中再集團董事長袁臨江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創新、保險定價、風險保障支持等服務。袁臨江特別指出,廣東省作為「走出去」的先行區和建設「一帶一路」的樞紐,「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在工程建設、投資項目、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等方面都面臨如何提升風險保障水平的問題。袁臨江在介紹再保險支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進展時表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海外利益處於「應保未保」或「保障不足」的狀態,究其原因是缺少適合中國「走出去」企業需求的保險產品。作為中資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險企,中再集團在銀保監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於今年 8 月份牽頭 20 家國內保險公司組建了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充分發揮再保險的引領作用,匯聚保險行業合力,改變保險公司力量分散、「單打獨鬥」的狀態,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加快產品服務創新。中再還是新加坡「一帶一路」保險共同體的管理機構,並正在推動倫敦建立相關共同體,通過國內和國際的「一帶一路」共保體,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特別是國際大循環建設提供更全面、多層次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助力廣東省建設「一帶一路」樞紐提供更大助力。

記者採訪獲悉,中再未來還將在大灣區推出更為完善的巨災保險等服務。袁臨江介紹,廣東地區受颱風影響較為突出,雖然廣東省深圳市成為保險業第一個巨災保險試點,在巨災保險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以往保險公司只能依賴國外模型公司提供的巨災模型來為保險產品定價,保險定價和保障範圍都存在不足。中再集團充分發揮再保險技術優勢,會同國內相關數據部門,自主開發了可商用的地震、颱風、洪水等巨災模型,實現了定價自主、保障了數據安全,奠定了國內巨災保險發展的基礎。中再集團將繼續深入和擴大與廣東省在巨災保險方面的合作,針對廣東省特點提供更完善的巨災風險保障服務。

當記者問及廣東作為全國的保險第一大省、如何看待廣東保險行業的密度和深度時,袁臨江認為,廣東有深厚的科技創新基因和完善的保險產業鏈條,保險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過去由於境內保險創新弱於境外,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市民喜歡到我國香港購買保險。在建設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當下,本地保險公司即可通過再保險、將兩個市場打通,實現人民幣保單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此外,由於廣東省的建築工程存量和增量都非常高,中再集團方面表示,期待與廣東省加深在IDI保險領域的合作,將成熟模式引入廣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陳麗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陳麗莉、邱偉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達兼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立-工保網
    在加入「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之前,成員公司多已發揮各自優勢,積極護航「一帶一路」:中再集團以首席和主要再保人的身份,為國內保險業參與的絕大多數「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再保險風險保障;人保財險早在實行再保準入資質管理的國家啟動了再保人註冊,太平財險也已累計獲得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再保險業務開展資質。
  • 中再集團袁臨江:加快保險產品創新,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 鼎和保險公司成功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
    11月18日,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第二次成員大會在京召開,鼎和保險公司正式成為國內首批向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釋放承保能力的保險機構之一。此次成功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標誌著鼎和保險公司在業務市場化發展進程中又邁出重要一步,進一步提升了鼎和保險的品牌影響力。「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方案。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中再集團袁臨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攜手...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 自然災害保險理賠嗎 巨災保險發展難題逐步破解
    面對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人們愈發意識到,維護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和保證居民生產生活安全需要更加完善的風險保障,巨災保險也因此再度受到廣泛關注。科技助力 巨災模型實現突破受到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正在上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因而,相關評估將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 中再產險周俊華:做好巨災保險須從國家地方和行業多層面發力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冷翠華近日召開的銀保監會2020年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強化保險在災害防護體系中的作用,加快發展巨災保險。目前我國巨災保險試點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未來要實現更好的發展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證券日報》就此採訪了中再產險巨災保險業務負責人周俊華。
  • 中再集團總裁和春雷:切實把握國家戰略需要、著眼行業痛點、突出再...
    二、提升海外風險保障能力、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是護航「一帶一路」建設。在搭建「一帶一路」海外保險合作網絡、推動成立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並擔任主席單位的基礎上,中再集團將持續完善自身的海外機構布局和業務結構,為中國海外利益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二是加快國際反哺國內市場發展。
  • 巨災保險:發展現狀、國際經驗及政策建議
    除此之外,巨災保險的品種也在不斷拓展。一方面,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了區域巨災保險制度,如雲南、黑龍江、廣東等地試點了巨災指數保險模式。另一方面,有部分地區在地震之外,還將強颱風、洪水擴展進入了巨災保障責任中。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巨災保險的普及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 王和:新型舉國體制下巨災保險研究
    另一方面將扮演經營管理巨災保險業務的行業自治組織,制定相關制度,開發產品,精算定價,費用政策,理賠標準,統一協調和管理保險市場和保險公司,以及再保險和資本市場。在制度建設的初期,巨災保險共保體可以作為全國巨災保險基金理事會的一個內設機構,等待制度成熟之後,逐步將其剝離出去,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業自治組織。
  • 中再集團與中國地震局聯合發布中國地震巨災模型3.0
    11月5日,中再集團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在京舉辦「中國再保險第四屆巨災風險與保險高峰論壇」。在此次論壇上,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聯合發布了「中國地震巨災模型3.0」,這標誌著我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震巨災模型已成熟並走向行業應用。
  • 我國巨災保險家族再添新丁 城鄉居民住宅颱風洪水巨災保險產品正式...
    4月10日,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由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部分成員聯合開發的中國城鄉居民住宅颱風洪水巨災保險產品。此次產品上線,進一步豐富了巨災產品供給。另外,共同體成員公司線上投保渠道也將陸續推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19年中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 評論|防洪救災需要發揮巨災保險的作用
    巨災保險作為市場化分散風險的基本手段,在面對汶川地震以來多起災害事件時,通過保險產品的形式對大量受災人員進行了經濟補償,但在我國保險市場中,巨災保險仍面臨推廣難、發展緩慢、覆蓋率低的問題。面對汛情,除國家財政撥款救助外,巨災保險制度也再度進入了公眾視野,巨災保險作為市場化分散風險的基本手段,在面對汶川地震以來多起災害事件時,通過保險產品的形式對大量受災人員進行了經濟補償,但在我國保險市場中,巨災保險仍面臨推廣難、發展緩慢、覆蓋率低的問題。
  • 周延禮:健全完善巨災保險制度 發揮保險的抗災救災作用
    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印發《關於做好汛期和颱風多發季節災害事故保險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關方面做好汛期和颱風多發季節災害事故保險應急處置工作。 與此同時,相關地區銀保監局高度重視,及時響應,24小時值班,組織指導轄內保險機構做好應急處置和理賠服務。廣東銀保監局啟動災害數據報送機制,督促轄內保險公司加快理賠工作進度。
  • ...積極推動地震巨災保險相關立法工作 不斷擴大巨災保險的災因種類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建立健全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助力加強民生保障體系建設。
  • 11家央企「錨定」廣東,高質量發展再添動能
    省政府與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提出,將加強雙方在戰略性支柱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華潤集團也將深化與廣東在科技創新、醫藥健康、消費升級等多領域務實合作,攜手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承保首單政治暴力險
    近日,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簡稱「一帶一路」共同體)成功承保首單政治暴力險業務,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三峽巴基斯坦第一風力發電項目提供運營期政治暴力風險保險保障。該項目是 「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合作的典範,也是巴基斯坦國內首批建成投產的風電項目和標杆項目。此次承保,對於我國保險業積累特殊風險經驗、轉變服務模式、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帶一路」共同體於今年7月28日成立,按照中國銀保監會的工作部署,經過對業務規則、核保指引、承保能力、成員發展等工作的紮實籌備,於11月18日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
  • 《中國金融》|楊明生:加快建設和完善巨災保險制度
    作者|楊明生「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原董事長」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1期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主要依賴再保方式對所承擔的風險進行轉移,且再保主要限於國內市場,轉移方式相對單一,缺乏豐富的基金機制、資本市場工具等長期風險平滑和轉移手段,導致在一些地區出現連年超賠現象,較難實現盈虧平衡或保本微利的目標。四是巨災保險市場運行出現亂象苗頭。
  • 推進巨災模型研發,中再集團詳解保險業如何深度參與防災減災
    國際經驗表明,再保險在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多年以來,我國保險業使用的巨災模型,包括地震、洪水和颱風的巨災模型基本都是國外的,巨災風險管理的晶片是我們的『卡脖子』問題。」12月24日,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和春雷說。他表示,2018年,中再集團成立中國保險業首家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同時申請到保險業首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打破國外壟斷,發布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中國地震巨災模型。
  • 中科院計算所籤約中再巨災管理,聯手推動「信息高鐵」技術率先用於巨災防控
    【2020年7月29日,北京】7月29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所」)與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巨災管理」)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將「信息高鐵」技術推向智能化城市風險管理體系。
  • 中再集團袁臨江:加快產品創新、境內外聯動創新和科技創新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