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推動廣東和中再集團在巨災保險領域、「一帶一路」保險、海外人員綜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保險交流合作、保險科技創新和投融資業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對於此次合作,中再集團董事長袁臨江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創新、保險定價、風險保障支持等服務。袁臨江特別指出,廣東省作為「走出去」的先行區和建設「一帶一路」的樞紐,「走出去」的企業越來越多,在工程建設、投資項目、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等方面都面臨如何提升風險保障水平的問題。袁臨江在介紹再保險支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進展時表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海外利益處於「應保未保」或「保障不足」的狀態,究其原因是缺少適合中國「走出去」企業需求的保險產品。作為中資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險企,中再集團在銀保監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於今年 8 月份牽頭 20 家國內保險公司組建了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充分發揮再保險的引領作用,匯聚保險行業合力,改變保險公司力量分散、「單打獨鬥」的狀態,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加快產品服務創新。中再還是新加坡「一帶一路」保險共同體的管理機構,並正在推動倫敦建立相關共同體,通過國內和國際的「一帶一路」共保體,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特別是國際大循環建設提供更全面、多層次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助力廣東省建設「一帶一路」樞紐提供更大助力。
記者採訪獲悉,中再未來還將在大灣區推出更為完善的巨災保險等服務。袁臨江介紹,廣東地區受颱風影響較為突出,雖然廣東省深圳市成為保險業第一個巨災保險試點,在巨災保險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以往保險公司只能依賴國外模型公司提供的巨災模型來為保險產品定價,保險定價和保障範圍都存在不足。中再集團充分發揮再保險技術優勢,會同國內相關數據部門,自主開發了可商用的地震、颱風、洪水等巨災模型,實現了定價自主、保障了數據安全,奠定了國內巨災保險發展的基礎。中再集團將繼續深入和擴大與廣東省在巨災保險方面的合作,針對廣東省特點提供更完善的巨災風險保障服務。
當記者問及廣東作為全國的保險第一大省、如何看待廣東保險行業的密度和深度時,袁臨江認為,廣東有深厚的科技創新基因和完善的保險產業鏈條,保險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過去由於境內保險創新弱於境外,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市民喜歡到我國香港購買保險。在建設雙循環發展格局的當下,本地保險公司即可通過再保險、將兩個市場打通,實現人民幣保單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此外,由於廣東省的建築工程存量和增量都非常高,中再集團方面表示,期待與廣東省加深在IDI保險領域的合作,將成熟模式引入廣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陳麗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陳麗莉、邱偉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達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