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巨災模型研發,中再集團詳解保險業如何深度參與防災減災

2021-01-06 第一財經

國際經驗表明,再保險在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多年以來,我國保險業使用的巨災模型,包括地震、洪水和颱風的巨災模型基本都是國外的,巨災風險管理的晶片是我們的『卡脖子』問題。」12月24日,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和春雷說。

他表示,2018年,中再集團成立中國保險業首家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同時申請到保險業首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打破國外壟斷,發布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中國地震巨災模型。

據悉,中國地震巨災模型今年已迭代至3.0版本,並與中國地震局的地震預報實現了秒級對接,成為保險業深度參與地震防災減災的關鍵支撐模型。目前,地震模型已經超越行業範圍,也被地方政府接納和使用。

地震巨災保險是一種有效的震後救助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公眾抗禦地震災害能力,將政府救助與災區民眾自救緊密結合,還有利於將救災與風險防範緊密結合,通過市場機制參與地震巨災風險管理,貫穿於事前的防範、事中監督管理和事後補償,是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春雷表示,中再集團深度參與全國地震巨災保險制度設計和各地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工作,參與組建了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主導開發了地震、颱風、洪水等巨災保險產品,為雲南、湖北等巨災試點地區提供了精算定價、風險評估、保險方案設計等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此外,始終擔任國內巨災風險的主要再保人,提供了國內保險市場80%以上的巨災的再保險承保能力。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集團累計承保颱風的風險保額達到了2萬億元人民幣,地震風險保額達到5000億元和旱災風險保額達到1000億元。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標,這也為巨災風險管理明確了新方向。

對此,和春雷表示,中再集團將持續強化巨災保險基礎設施提供者和損失分擔主要渠道的作用,推動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配合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持續推進地震巨災保險試點項目落地,全力推進地震巨災保險立法進程。充分發揮首席再保人的引領作用,為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機制完善提供專業支持,為各地試點提供充足穩定的承保能力。

此外,持續推進巨災模型研發,全力打造地震巨災保險技術標準體系。不斷迭代升級開發中國地震巨災模型,加速打造颱風、洪水巨災模型,儘快實現主要巨災模型全覆蓋,協同行業協會與同業機構,共同構建地震巨災保險的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地震巨災保險技術法規建設。

同時,提升地震科技成果服務社會的能力。深化巨災風險管理上下遊產業鏈合作,發揮地震風險評估、地震預測預警、工程抗震、應急響應等防災減損手段在保險業的廣泛適用,推動保險服務從事後被動理賠向事前主動風險管理轉移。

另外,拓寬巨災風險多元化的分散渠道。推動巨災風險證券化、側掛車等新型巨災風險轉移工具的應用,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新的突破,這個工作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往前推動。

相關焦點

  • 中再集團與中國地震局聯合發布中國地震巨災模型3.0
    11月5日,中再集團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在京舉辦「中國再保險第四屆巨災風險與保險高峰論壇」。在此次論壇上,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聯合發布了「中國地震巨災模型3.0」,這標誌著我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震巨災模型已成熟並走向行業應用。
  • 自然災害保險理賠嗎 巨災保險發展難題逐步破解
    專家表示,建設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巨災模型,需要構築一個開放共享的巨災大數據平臺,這就需要發揮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作用。對於保險業自身而言,要想長期參與到國家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去,並在其中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重要作用,同樣需要全面、高質量地採集有關數據,掌握並量化巨災對保險業務產生的影響和損失。
  • 中再集團袁臨江:加快產品創新、境內外聯動創新和科技創新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中再集團袁臨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攜手...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 中再集團袁臨江:加快保險產品創新,助力國內大循環暢通
    中再集團是國內唯一的國有再保險集團,持續通過再保直保聯合開發產品、組建保險共同體等方式,助力保險業加快創新,為「六穩六保」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二是進一步擴大保險在社會治理領域的保障範圍。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我國保險業響應中央要求,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在服務防災救災、支農惠農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
  • 中再集團和春雷:四方面助力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訊 今日,第26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改革展望」。發布機構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由中國經濟網直播。
  • 中再產險周俊華:做好巨災保險須從國家地方和行業多層面發力
    在這個風險分擔機制中,將風險損失在投保人、保險公司、再保險、巨災保險基金、政府等各個層級之間進行分散,可以有效地化解風險。每一層次的損失中,投保人都要按照事前的約定分擔一定比例的損失,在保險層面稱為免賠額,以調動其防災防損的積極性,使其主動降低受災風險,提高防禦風險能力,從而達到降低損失的目的。同時,隨著實踐的深入,各國的巨災風險分擔機制也在不斷修正,以達到最科學的方式。
  • 中再集團總裁和春雷:切實把握國家戰略需要、著眼行業痛點、突出再...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和春雷表示,中再集團作為國內再保險主渠道和保險業「走出去」先行者,將切實把握國家戰略需要,著眼行業痛點,突出再保主業優勢,從推動保險業供給側改革創新,提升海外風險保障能力,加快科技驅動發展等方面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廣東與中再集團將在巨災保險、一帶一路保險等領域開展合作
    12月5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推動廣東和中再集團在巨災保險領域、「一帶一路」保險、海外人員綜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保險交流合作、保險科技創新和投融資業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 「信息高鐵」助力構築巨災模型
    大家可能對天氣預報等基於模型和算力的預測預報技術比較熟悉,除了這些,信息技術在自然災害防控中還有很多其他應用,比如對我國加快推進巨災保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信息高鐵」在巨災保險中的應用。說到「信息高鐵」,先要說說「信息高速公路」。20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網際網路)建設行動計劃,帶動了全球網際網路產業的誕生和蓬勃發展。
  • 雲計算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在大數據時代,應用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 建立一個高效的防災系統,提高對災情的應變能力十分必要,甚至是迫在眉睫。同時,高性能計算是推進減災研究,建立災害監測、預警、評估模型的重要手段。「雲計算」 技術為整合行業的高性能計算、革新高性能計算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礎。
  • 展望「十四五」 保險業發展機遇在哪裡
    在這份新時代新徵程的逐夢藍圖裡,不僅蘊藏著保險業的發展機遇,也指明了保險業在未來轉型發展過程中更好地服務民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向。據《金融時報》記者梳理,《建議》中10餘次提到「保險」,涉及農業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巨災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這些無疑都將會成為接下來保險業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著力點。
  •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 全面提高我國自然災害...
    要繼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推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克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培養防災減災救災專業化人才十分迫切,要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學科建設,不斷提升我國防災減災人才隊伍的整體實力。同時,還要加大對廣大領導幹部的培訓,強化領導幹部災害風險意識,既要救災衝在前、表現好,更要防災做在前、做得好。
  • 政協委員張興贏建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如何將災害事件帶來的損害降低至關重要。「當前因各類氣候災害的突發性、並發性、異常性、難以預見性日顯突出,且在不同系統之間來回傳遞,觸發了巨災風險。」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張興贏近日對記者如是說。
  • 防災減災救災
    您今天百忙之中來到我們的直播間,請再具體的跟我們談一談,在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又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趙軍:好,怎樣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快樂過年,我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重點抓好災後倒損住房重建、冬春救助等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
  • 新華財經|保險業積極參與災害救助 巨災險制度仍待完善
    專家建議,需進一步拓寬巨災保險的保障內容,推動包含更廣泛災因的巨災保險出臺,尤其是考慮儘快將洪水納入巨災保險保障內容。巨災保險一般指政府運用保險機制,通過制度性安排,將因發生地震、颱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保險形式進行風險分散和經濟補償。巨災保險制度是利用保險機制預防和分散巨災風險,提供災後損失補償的制度安排。
  • 未雨綢繆防災減災,全民參與共築平安
    未雨綢繆防災減災,全民參與共築平安 2020-05-14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巨災保險:發展現狀、國際經驗及政策建議
    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引致大量人員傷亡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當前全球巨災保險產品主要涵蓋自然災害,涵蓋大規模流行病這種實至名歸的「巨災」的全球巨災保險產品則較為缺乏。此次疫情之下,國內各地區的保險公司積極創新,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了適應本省、市的復工復產保險等保險產品,然而保險行業尚未全面參與到巨災事件的風險管理中,相關保險產品及技術儲備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 提高災害防治能力 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我市防災減災...
    市減災委辦公室、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災」主要是指自然災害,不包括疫情,但是自然災害與疫情同屬於突發事件,防災減災救災與疫情應對同為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也同為事關國家安全的大事。社區利用大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以實際行動構築起了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