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驗表明,再保險在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多年以來,我國保險業使用的巨災模型,包括地震、洪水和颱風的巨災模型基本都是國外的,巨災風險管理的晶片是我們的『卡脖子』問題。」12月24日,在銀保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和春雷說。
他表示,2018年,中再集團成立中國保險業首家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同時申請到保險業首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打破國外壟斷,發布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中國地震巨災模型。
據悉,中國地震巨災模型今年已迭代至3.0版本,並與中國地震局的地震預報實現了秒級對接,成為保險業深度參與地震防災減災的關鍵支撐模型。目前,地震模型已經超越行業範圍,也被地方政府接納和使用。
地震巨災保險是一種有效的震後救助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公眾抗禦地震災害能力,將政府救助與災區民眾自救緊密結合,還有利於將救災與風險防範緊密結合,通過市場機制參與地震巨災風險管理,貫穿於事前的防範、事中監督管理和事後補償,是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春雷表示,中再集團深度參與全國地震巨災保險制度設計和各地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工作,參與組建了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主導開發了地震、颱風、洪水等巨災保險產品,為雲南、湖北等巨災試點地區提供了精算定價、風險評估、保險方案設計等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此外,始終擔任國內巨災風險的主要再保人,提供了國內保險市場80%以上的巨災的再保險承保能力。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集團累計承保颱風的風險保額達到了2萬億元人民幣,地震風險保額達到5000億元和旱災風險保額達到1000億元。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實現「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標,這也為巨災風險管理明確了新方向。
對此,和春雷表示,中再集團將持續強化巨災保險基礎設施提供者和損失分擔主要渠道的作用,推動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配合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持續推進地震巨災保險試點項目落地,全力推進地震巨災保險立法進程。充分發揮首席再保人的引領作用,為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機制完善提供專業支持,為各地試點提供充足穩定的承保能力。
此外,持續推進巨災模型研發,全力打造地震巨災保險技術標準體系。不斷迭代升級開發中國地震巨災模型,加速打造颱風、洪水巨災模型,儘快實現主要巨災模型全覆蓋,協同行業協會與同業機構,共同構建地震巨災保險的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地震巨災保險技術法規建設。
同時,提升地震科技成果服務社會的能力。深化巨災風險管理上下遊產業鏈合作,發揮地震風險評估、地震預測預警、工程抗震、應急響應等防災減損手段在保險業的廣泛適用,推動保險服務從事後被動理賠向事前主動風險管理轉移。
另外,拓寬巨災風險多元化的分散渠道。推動巨災風險證券化、側掛車等新型巨災風險轉移工具的應用,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新的突破,這個工作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往前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