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五大亮點凸顯
中信銀行日前發布的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該行不斷提升零售客戶經營和服務體驗,實現業績持續較快增長。報告期內,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376.49億元,同比增長15.94%,佔營業淨收入的38.51%。
-
中信銀行上半年撥備覆蓋率175.72% 貸款撥備率3.22%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8月27日,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銀行」)以電話形式召開2020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主動向實體經濟讓利,不斷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實現營業收入1020.13億元,同比增長9.51%;其中實現利息淨收入649.35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非利息淨收入370.78億元,同比增長17.19%。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中信銀行集團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
-
中信銀行上半年業績穩步提升 實現淨利潤236億元
報告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中信銀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業務規模較快增長,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業務、客戶及盈利結構持續優化,戰略實施和經營管理掀開嶄新篇章。 經營業績穩步提升 不良率逆勢下降 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集團實現歸屬本行股東的淨利潤236億元,同比增長4.49%;撥備前利潤551.65億元,同比增長17.85%;營業淨收入782.05億元,同比增長11.66%。經營業績保持了穩步提升的態勢。
-
中信銀行:信貸加速,零售資產質量表現亮眼
第三季度單季中信銀行實現營業總收入492.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08%,單季實現歸母淨利潤124.45億元,同比增長12.34%;經營業績在本年度實現了雙位數突破。近幾年來看,中信銀行對公業務營收佔比均在50%以上,2019年上半年,公司銀行業務分部營業收入470.96億元,佔比50.6%,對公營收佔比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靠前。 表2:分業務營業收入、稅前利潤情況(單位:億元)
-
中信銀行新「棋局」
在12家股份行中,中信銀行是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位居前列,強大的綜合競爭力也是其主要特色。在《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中,就明確了由「一體兩翼」逐步向「三駕齊驅」轉變,致力於實現公司業務「輕而強」、零售業務「大而強」、金融市場業務「活而強」。
-
轉型發展漸入佳境:中信銀行零售業務進入收穫期
零售體系持續優化完善2014年下半年,基於對當時國內外宏觀經濟和銀行業發展趨勢的研判,中信銀行決定啟動零售戰略二次轉型,將全行資源向零售業務戰略傾斜,加快零售體系建設和全面發展。六年來,中信銀行逐步沉澱出一套自上而下的零售業務體系,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產品體系、服務體系、渠道體系、隊伍體系、流程體系的支撐,加之科技系統的建立,品牌體系的助力,實現了由散點狀向系統性、內生性增長轉變,全行零售業務邁上新臺階,零售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價值貢獻持續提升。
-
中信銀行方合英:將進一步保持信用卡業務投入力度
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期發布的《中國槓桿率進程2018年度報告》,居民部門槓桿率由2017年的49.4%升至2018年的53.2%,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另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2018年2季度的中國居民槓桿率數據為50.3%。除中國外,國際清算銀行還公布了42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槓桿率,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5位。
-
6大關鍵數字解讀中信銀行2017年年報零售業務亮點
科技賦能 創新引領 日前,中信銀行發布了2017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27.0%,佔該行營業淨收入的34.7%。同時,零售客戶突破8005萬,同比增幅19.0%。
-
中信銀行:業績持續向好 未來發展可期
在2019年5月《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該行名列第93位。2019年是中信銀行2018-2020年發展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在這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上,該行轉型與發展並行,結構持續優化,效益顯著回升。
-
加大撥備力度、信貸投放聚焦新興行業 中信銀行業績發布會透露了...
商業銀行2020年半年報大幕開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及下,銀行盈利能力、資產質量、信貸投放面臨嚴峻挑戰。8月27日,在中信銀行2020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提到,「預計未來,不良資產風險相對來說壓力會比以往要提升。」
-
濟寧銀行上半年業績踩剎車,利息及中間業務支出拖累營收,信託違約6...
但今年上半年該行業績突踩剎車,呈現增利不增收的局面。 日前,濟寧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信息披露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濟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30億元,同比下降12.22%,實現淨利潤3.32億元,同比增長6.07%。記者發現,該行利息、手續費及佣金的支出的較大增長導致了營收負增長,而資產減值損失下滑了26.87%遏制了營業支出的增加,推動淨利潤實現小幅度的增長。
-
中信銀行「三駕齊驅」漸入佳境
「三駕齊驅」之下,中信銀行整體經營業績屢創新記錄。2019年,中信銀行集團實現營業淨收入1,875.8億元,同比增長13.8%;歸屬股東淨利潤480.2億元,增長7.9%,為近六年來最高增幅。 在中國銀行業,有些機構以零售見長,有些機構以同業聞名,它們都有著鮮明的標籤。
-
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利下降9.77%,疫情影響之下信用卡增速放緩、不良...
記者 | 郝昕瑤18月27日晚間,中信銀行(601998.SH)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並召開業績發布會。截至2020年6月末,中信銀行錄得營業收入1020.13億元,同比增9.51%。其中,中信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649.35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非利息淨收入370.78億元,同比增長17.19%。中信銀行表示,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集團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
-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逾期60天以上貸款已全部計入不良,LPR影響在可...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劉野8月下旬正值A股上市銀行集中披露半年報之際,中信銀行近期發布了該行的中期業績報告並舉行了業績報告新聞發布會,報告顯示,中信銀行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83.07億元,同比增長了10.05%,在發布會上該行的高管層對於該行不良資產問題、零售業務轉型以及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對於銀行的影響等多個問題進行了回應與解讀。
-
資訊:中信銀行緊跟時代步伐 讓金融更有溫度
面對這片「兵家必爭之地」,自2014年7月開始,素以對公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開始「零售二次轉型」。自此之後,中信銀行的零售業務實現較快發展,從「一體兩翼」中的「一翼」,迅速成長為「三駕馬車」之一。「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業務的亮點之一就是零售銀行轉型,目前仍在加速釋放效能,並與公司業務、金融市場業務逐漸形成並駕齊驅的勢頭。」
-
中信銀行發布2019年財報:普惠金融貸款餘額2043億元,百信銀行首次...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2019年全年,百信銀行實現營業淨收入23.73億元,淨利潤0.2億元,首次實現盈利。3月27日,中信銀行發布2019年度報告,去年其實現營收1875.8億元,同比增長13.79%,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480.1億元,同比增長7.87%。此外,截至2019年末,中信銀行資產規模達6.75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3%。不良貸款率1.65%。
-
招商銀行業績曝光:零售金融業務佔比仍最高 信用卡不良上行
(下稱招商銀行,600036.SH),最新出爐的2019年業績並沒有出乎市場意料。同時,零售業務繼續佔據公司主要地位,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在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中佔比最高。不過與此同時,利息支出由於存款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在報告期內同步上升。招商銀行方面表示,科技是唯一可能顛覆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力量;要真正實現「輕經營」和「輕管理」,也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因此,該行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銀行,把探索數位化經營模式作為轉型下半場的主攻方向。
-
中信銀行信用卡五年收入增長4.5倍:科技賦能下的零售轉型
文|李意安2014年7月中信銀行啟動的「零售業務二次轉型」,到2019年迎來了五年大考。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零售業務的價值貢獻持續提升,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淨收入688.15億元,已達全行淨收入的38.66%,相較2014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9.9%,已近乎實現翻番。
-
銀行對公業務壓力大 上半年盈利增速兩極分化
企業經營壓力傳導至銀行7月以來,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布了25家城商行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其中19家銀行披露了盈利詳細情況,有6家銀行營業收入、利息淨收入、淨利潤三項指標均較2019年同期減少;7家銀行營業收入、利息淨收入、淨利潤均較2019年同期增加。
-
中信信用卡上半年已賺300億!將加大信貸不良處置力度
來源:支付曝光臺App支付曝光臺(ZFBGT.COM)訊:8月27日晚間,中信銀行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並召開業績發布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信銀行營業收入1020.13億元,同比增9.51%,其中實現利息淨收入649.35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非利息淨收入370.78億元,同比增長17.19%。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本集團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